APP下载

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早教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4金凤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幼师院校高职

金凤

学前教育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机构,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幼儿园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高素质、高文化的幼儿教师更是缺乏,在这一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早教方向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从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三个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期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早教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我国学前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办学水平、师资力量等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幼教师资也面临着扩容、提质两方面的发展需求。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时,忽视了对学生兴趣、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训,导致学生仅仅是将本专业作为一项工作工具与渠道,对学前教育热爱不足,教育水平不足以满足学前教育机构的用人需要以及家长对教师素质需要,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十分必要。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早教方向,兼具职业性与示范性两种,2012年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了人才培养规格以及目标,认为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培养职业理念良好、素养较高的幼教工作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掌握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同时要具备教学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能够较好进行活动设计,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组织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要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合作并且深信健康,这一目标的提出与新时期社会、家长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目标相一致。在所有培养目标中,教师职业道德是重中之重,其次为专业素养。

就目前国内幼儿园教学来看,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对幼师的要求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上,必须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尤其是近年来部分幼师虐童事件的发生使社会公众的关注点集中在幼师素质上,幼儿园在选聘人才时多优先选择具有先进幼教理念、良好师德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人才的培养中首先提倡师德教育,其次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能力、教师知识,使幼师能够在一天的教学活动中观察、研究儿童,为幼儿提供快乐、舒适的成长环境。

2专业课程的设置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早教方向的课程设置无统一课程要求及规范,总结而言主要为三大模块:公共课、专业课以及教学实践环节。其中公共课主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育、形体训练以及形象设计、公共英语等;专业课主要有专业核心课(幼儿组织与管理、感觉综合训练、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专业基础课(音乐、美术、书法、琴法、舞蹈、幼儿心理学、学教具制作、幼儿卫生与保健等)、专业拓展课(儿童歌曲弹唱、儿童美术教育、儿童音乐教育、儿童画创作、儿童舞蹈创编),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有见习、微格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多比较重视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培养,其中专业理论课程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在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学生课程的选择开始趋向于不同的方向,而实践的课程则比较少。课程门类虽然较多但是重复课程较多,因此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避免课程的重复以减少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以及抵触心理。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可鼓励学生依照兴趣进行选择,扬长避短,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以后的课程,使学生掌握一项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日后工作需要。另外,我国高职学前教学课程设置中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刚进入工作岗位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因此学校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并为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

3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3.1人才培养方向的探索

首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标准普通话是师范类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同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可以独立、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教学总结、讲稿、教案、学生评语等文字表达,具备即兴表达专业知识、思想、问题、情感等能力。其次,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组织能力。再次,重视培养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学前教育学生除了接受文化课教育外,最主要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因此高校要重视人才组织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校外活动等;鼓励学生就学习的知识、教学手段等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为学前教育提供创新性优质人才。最后,重视学生艺术特长的培养,高校要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除了文化课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唱歌、书法、绘画、乐器等多方面的才能,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基础教育的需要。

3.2学生专业情意的探索

专业情意指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兴趣等,就教师而言是其师德的一项重要体现,与教师的成长、发展密不可分,是推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之一。当前我国幼师资源储备尚可,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并不稳定,幼师流动性较大,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幼师专业情意的缺乏,若没有足够的热情、兴趣支撑,幼师很容易对枯燥、繁重的工作产生厌倦情绪。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该将学生专业情意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感、自豪感,使学生意识到幼教与其他教育事业一样,同样崇高。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坚定信念,奉献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3.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教学时间的增多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专业情意、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本科院校、中专院校之间有着本质差别,必须要实现理论、实践之间的平衡,因此提倡在培养人才时可以实行“工学结合”,高校可以与幼儿园之间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学习的实践场地,共同致力于高素质幼师的培养。学生进入校园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正规、规范的幼儿园参观,掌握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要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如“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等课程可以在幼儿园进行实境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邀请幼儿园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讲授,并在课程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各项事务中,如做教师助手、学校墙面布置、组织大型校园亲子剧场等;高校可以将学生的实习实践纳入考核内容中,所有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需要做实习汇报展示,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4创新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教育改革推进了20余年,而不同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教学经验、办學宗旨、办学特色等存在差异,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应该避免千篇一律。高职学前教育必须要针对本专业的特色来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做到“学、教、做”统一,将“学”与学生的“教”相结合,而在“教”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实践,通过协调三种教学方法来巩固学生知识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较为被动,学习热情不足,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办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自主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可通过分组学习、角色扮演、案例呈现等多种方法来丰富教学方法,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门课程中可以按照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学习的环节来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适当提醒与解答,并从整体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与纪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对于学生性格形成、学习爱好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等有着 重要的作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学前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要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寻求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新模式,对国家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幼师院校高职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男幼师荒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