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导”带“学”,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8-05-14洪春锋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导学新课程新课改

洪春锋

本文针对初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首先从“为什么”的角度(第一、二部分),论述了变“教”为“导”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从“怎么样”的角度(第三、四部分),阐述了变“教”为“导”的实施要旨和操作方法。笔者提出了“因学定导”导学策略和课堂“六导”操作程序:导标—导读—导议—导悟—导用—导结,体现了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个传授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交流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考试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改教学创新的紧锣密鼓,改革课堂教学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研究课题。目前仍有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虽然上的是新教材,但还以旧模式教学,每节课还是以讲为主,老师讲得“天花地坠”,学生听得“晕晕欲睡”。这些想法和做法是与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的。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变“教”为“导”,不断提高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一、变“教”为“导”,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句话,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句中提到两个“导”,一个是“引导”,另一个是“指导”。

什么叫“导”?翻开字典词典,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解释:“导”:“指引、带领、引导”(《新华字典》)。“导”:“引导、传导、开导”(《新编汉语词典》)。“教学”与“导学”,虽是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相同。“教”,按照上面老师的理解,主要体现为老师的讲解、传授,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学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启导,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变“教”为“导”,就要转变教师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必须抛去“以教师为中心”、“师道尊严”、“师教生听”的传统观念,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解难,把以教为主的“教案”设计成以学为主的“导学案”。 课堂上,教师要变“教学”为“导学”, 变“主演”为“导演”,把方法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激励者。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每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有具体的收获,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想学、会学、乐学,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还要向学生家长宣传新课改的精神,让他们支持学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儿女积极参与课改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三、变“教”为“导”,就要构建高效实用课堂导学模式。

课堂导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科学、相对稳定的各种类型的导学程序及其实施办法的策略体系。变“教”为“导”,就要不斷探索课堂学习规律,联系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构建起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导学模式。

笔者是中学语文教师,目前是厦门市翔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初中语文“以学定导 和谐互动”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主持人。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拿来”与创新相结合,构建了初中新课改导学模式——《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以学定导 和谐互动”课堂导学模式》。归纳起来是主要“六导”,

1、导标——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2、导读(导学)——指导方法让学生看书学习。

3、导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导悟——引导学生释疑解难升华领悟。

5、导用——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当堂训练。

6、导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小结。

以上 “六导”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学科、课型,不同的老师、学生,可用不同的程序和方法。有时“六导”全用,有时部分选用,切忌生搬硬套。

当前,各校新课程改革正深入发展。改革需要探索,改革需要勇气,改革需要毅力。李克强总理说得好:“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让我们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迎来新课程改革百花齐放的春天!

(作者单位: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导学新课程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我是小导游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