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学校新理念:“生、活、乐、趣”

2018-05-14陈安强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礼仪生命学校

陈安强

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其谈到我们的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的利益需求也在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今后教育领域中的所有改革,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帮助学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紧密相连。我认为“生、活、乐、趣”将是未来学校办学的新理念。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推理能力,通过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与推理能力,来发展学生道德的选择能力。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校园生活,创造一个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到“宽松、宽厚、宽容;温情、温暖、温馨;自主、自由、自信;成长、成功、成人。”

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离开了活动,学生潜能就失去了得以凸显、生发、确证与表征的基础;“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来源,是人的生命以及作为个性的发展与形成的源泉。”

一、让学生学会“生”。

学生之“生”也,贯穿乎其中莫过于“生命教育”之主线。

文学家夏丐尊先生曾言:“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生命教育”之首要者应为“感恩教育”,感恩是与爱相伴而生的。感恩能让学生明白其“生命的根源”,萌发其感谢父母,珍惜父母,乃至珍惜爱护自己来之不易的生命。进而感恩于所拥有的一切,感恩于生活中拥有的阳光、微笑、歌声与鲜花,感恩于人类文化养育出我们追求美好的永恒冲动。开设感恩教育专题讲座,印发《打工父亲教子感恩的一封家书》给学生阅读体会。

“生命教育”还可以为“惜时教育”,时间是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生命中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是不可浪费的。懂得惜时者必会用时间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也可以为“安全教育”,让学生透过安全的重要性看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安全高于天”。自己的安全、他人的安全,個体的安全、集体的安全均源自对生命的膜拜与顶礼。

“生命教育”又可以为“价值教育”。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在其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009年10月24日下午,湖北长江大学学生在长江边发现两名少年落水,不会游泳的10多名学生手挽手组成“人梯”下水救人。两名落水少年得救,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年仅19岁的大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只有19岁,青春无限,前程似锦,却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英雄事迹震撼时代!充分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二、让学生懂得“活”。

“活”者,就是要活得实实在在,有滋有味。以“生活教育”为主线,贯穿系列德育课程教育于其中,让学生真正懂得“活”。

“守纪教育”是“生活教育”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一个群体生存的环境。凡事凡物都应有规矩,而学生“守纪”乃是最为根本,尤其是校园生活中,守纪者方能守住道德的最底线。

“礼仪教育”是“生活教育”的形式。礼仪教育不仅是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礼仪具有沟通感情的功能。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执行礼仪规范,容易使双方的感情得到沟通,促进人们之间的交际往来,有助于人们所从事的各种事业得到发展。学生在礼仪交往中学会“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学生在校园活动及课堂中能尊敬教师这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学会礼仪也就能懂得生活中“快活”的味道。除交往礼仪外,我们还可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升旗仪式、课间操、大型集会、学校重大庆典活动中。我们在2009年10月15日对高二文科学生进行的《剪彩仪式的礼仪要求》培训,经第五届世界惠安泉港同乡联谊会惠安三中杨晋涛先生捐建多功能馆落成庆典的实践证明是相当成功的,学生也体验到参与的快活,也为学校争了光。

“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根本。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现代的人们认识到除了生物性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都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不仅是自身客观上拥有健康,而且应该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具有追求健康的信念和意识,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他人和社会承担健康责任。教育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平衡,让学生懂得做到以下几点:“三个快乐” ——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三个既要”——既要尽心尽力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体味美好人生;既要在事业上有颗进取心,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精益求精干本职工作,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

2004年2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与同学因琐碎事情发生争执,然后,将他的四名同班同学先后残忍地杀害了。后经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2004年6月17日马加爵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马加爵特大杀人案公布以后,全国震惊,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马加爵为什么会杀人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马加爵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马加爵脾气暴躁、心胸狭窄、心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心理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地调适,慢慢地就患上了心理疾病,而且是严重的心理疾病,这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三、让学生体验“乐”。

“乐”者,就是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充分体验读书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以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完善。以“快乐教育”为主线,贯穿“读书、交友”及其他常规德育活动于其间。

“读书教育”是“快乐教育”之源。古诗云“问渠哪昨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应是学校教育中快乐的源泉。引导并帮助学生发现书中的快乐是教育的方法之一。“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除初、高中学生指定的阅读筹目外,还可以通过语文,英语学科渗透名篇佳作的阅读欣赏,让学生体验“乐”,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之效。

“家校共育”是“快乐教育”之本。家校共育的渠道多样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共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并促进其快乐成长。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与家长的电话交流,家庭访问,家长接待日、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家校共育,尤其是在新的德育形势背景下开家长会时还可以产生“家长、学生、教师”三者共有的新模式。

此外,學校还可在开展常规德育活动中变换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天与伦比的快乐,如一年一度的全校师生“登科”(登科山)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联欢会、主题班会等活动的开展中均可创新形式。

四、让学生创造“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教育”为主线,贯穿学生的自主创新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及研究性学习等,有助于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不断创造。

“创新教育”是“兴趣教育”的魂。学校可以全面开放多功能馆室,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发明创新,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各功能馆室参与实验活动。学校团委组织各种社团,开展类似摄影、绘画、文学丰富有创新性的比赛,让学生在此类活动中收获创造的成果。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社区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造生活之趣。

温家宝总理在《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的讲话中曾提到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只要我们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启发式教育,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真正享受“生活乐趣”,那么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都会更加闪亮,我们的教育才能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礼仪生命学校
筷子礼仪
学校推介
礼仪篇(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