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孩子心中谱高尚的音符

2018-05-14马琳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音乐课心理教材

马琳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健全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其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较为频繁的时期,所以,这一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如何决定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功地走完一生。

音乐新课程标准上标上强调:“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音乐课的核心就是“审美”,因此,初中音乐课本身就具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熏陶美好“心灵”的性质。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利用灵活向上的音乐活动、采用积极而具有正能量的评价方式让音乐课成为帮助初中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的主要阵地。

一、有效的挖掘和利用音乐教材中的素材因素,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唤醒学生的积极的自我认识。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音乐教材中饱含着各种有关“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立”的音乐作品,是对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资源。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一首歌曲的演唱、一首乐曲的熏陶,一个和音乐作品有关的事例与故事的触发,都可让学生调动自我认识中最积极的因素,使之处于活跃冯小满的状态,从而可产生无穷的教育契机。

(1)让学生品味音乐教材中鲜活的内容与事例,在熏陶和感染中唤醒积极的自我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意识里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每个人心中都有理想的自我。我们可利用音乐教材中丰富的音乐素材及音乐素材中所含有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唤醒学生心中理想的自我,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潜意识。如有关“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名人轶事;有关我国优良的音乐传统、我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独特的地位,都可以唤醒学生的自我认识。如: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中誓雪国耻的自尊;歌曲《唱的响亮》中的活力与自信;歌曲《龙的传人》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与自强,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为爱奉献的那种自立,在音乐和事例中欣赏与思索、引发与比照,有这样教学素材的围绕与浸润,也会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自我认识上的改变。在比照中,学生思维有了内化,将内在的自我与教材中音乐所表现的意义和价值自我进行反复揣摩,从而获得了一般教育途径难以达到的境界。

探析《烈士日记》中“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自爱;体味京剧《迎来春色换人间》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自信与自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熟知的事例与乐曲,从学生心坎去影响他们的“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又如在教《撷民间民乐之瑰宝、传天上人间之绝唱—中国民族乐器介绍》时所体现出的中国民族乐器那无法比拟的久远年代与深厚的历史渊源以及在世界中器乐中独一无二的地位都能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随着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一滴滴的增强,便可以从较高的层次上形成个体的“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积极的自我认识。

(2)体验音乐教材中人物心理上的自我,在移情中唤醒自我认识。

音乐教材中介绍的许多世界音乐名人都蕴涵着积极的“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积极的自我形象,只要教师在介绍的时候引导得当,让学生深入体验,唤起学生同感,,都会是产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好素材。比如,在介绍中国著名作曲家聂耳时他那种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时刻奋斗的精神,通过让学生模仿电影《聂耳》的片断扮演聂耳、革命者、反动派等角色,深入体验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较容易地获得自我认识的正面理解;只有不断地触发和不断地调整才有学生自我认识上的不断完善。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心理,心中有了感情的积淀,获得克服那些胆小、羞怯、依赖、自卑、懒惰等不利的心理因素的参照体系,学生心中的自我就有了平衡的支点,并形成良好的参照框架,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积极的自我认识。

二、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增强学生积极的自我体验。

心理健康中自我体验的主要内容有体验积极心理“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和体验消极心理自卑、自耻等。利用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性,让学模仿表演、开展游戏、自主讨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情感渲泄、模拟、感受、实践等过程增强学生的对各种心理的自我体验。

(1)以实践、游戏等各种有趣的音乐活动,可增强学生的积极的自我体验。

如结合七年级(上)音乐教材《龙的传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祖国的历史”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搜索历史上爱国名人的故事,再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个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中了解这些历史爱国名人的那些优秀品质,也更深地体验到了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反思自己的自私、自卑等心理。

在音乐课堂中有机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或其它有益音乐教学和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游戏等既可以增加音乐教学的内涵,也可以有效地渗透自我意识培养教育。如在学习歌曲《希望与你同行》时,开展“未来的我”形象设计的活动,让自己与伟人对比,并构建理想中的自我,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充分体验并建构自己的自尊、自爱和自信的良好未来,并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2)运用自主探究及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深切地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索寻找一些音乐家的生平或故事,然后再让学生来向大家介绍。这样,音乐家的一些优秀品格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而且也在自主的探究中使孩子获得了自信、自立。

三、做好音乐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音乐课的评价较之其他学科更为灵活、主观,所以可以利用学生以自评、互评的形式,让在激励表扬的氛围中,获得成功和追求上进的满足,保持进取的动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体验“自尊、自信”,激发“自爱”,形成“自强、自立”,最后达到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

(1)积极的评语激励,教师应维护学生“自尊、自信”。

在音乐课上不乏学生的表演,多给学生一点实在的鼓励和心灵的交流,特别是针对学生表演中所涉及到的自我意识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触发学生对自我状态的调节,以同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打开学生的心扉,不仅有利于学培养学生的自信,也能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真实的自我。

如:一个极度自卑的学生,原来连歌都不敢唱,在一次期末考试中正是考唱歌,如果按照一般的评价形式,便会给这个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果表演不好,更會让这个孩子失去信心。这个学生当时很沮丧、压力也很大,看似已“心灰意冷”,但他内心上进的火花正闪在将熄的时刻。这时心灵上进的熊熊大火能不能重新燃烧,就要看我们老师了。当时我极诚恳地给他鼓励:“没有关系,老师会带着你一起唱,你平时唱的很好,只要你敢于在同学面前表现,老师就给你打优!”结果,我在他考试的时候轻轻跟着他唱,并给于他鼓励的眼神,并且在他的成绩单上打了优的成绩,当第二学期再看见他时,他已经不像以前上音乐课总是无精打采的低着头并且还能主动要求表演。他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慢慢有了“自信”,变得“自爱、自强”。

(2)灵活的学业评价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

在遵循科学原则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于一些天生就对音乐感兴趣、表演欲望强烈又有基础的学生和对音乐没兴趣或者没什么音乐细胞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形式进行评价,尽量照顾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培养,依据学生自我意识中自信、自卑等心理成分的不同,保护学生已有的“自尊、自信”心理。尽量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打“可变”的分数。

总之,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在完成音乐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教材、音乐学习活动、音乐评价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各种因素,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的特点,运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音乐教学艺术的巧妙融合,在活动中体验“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立”积极心理,在科学评价中学会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操作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对学生实施传授知识,形成世界观、道德观乃至全程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其身心成长的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推动和控制,以利其成长为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成员。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

猜你喜欢

音乐课心理教材
教材精读
喜欢的课
心理小测试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心理感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心理小测试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