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根”守住

2018-05-14刘玉乙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塑料膜信念校长

刘玉乙

“多少脸孔

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车上收音机上播放着童安格的这首《把根留住》我下车后,从后备箱中取出刚刚买来的米桶,从桶上飘落一块固定桶盖的塑料膜。望着脚底下这块不被人注意的塑料膜,内心不由地彷徨起来:“拾起来?不拾?”环顾四周,并无一人。

念起念落间,千万个思绪一闪而过。来自内心深处的“根”涌起一念:头顶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不由自主地弯下了腰,将那“孤零零”的塑料纸捏在了手中,拿回了家,放到了垃圾桶中。回想这块塑料纸的“落、拾、放”的历程,内心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心灵变得异常清静,仿佛受到神灵的洗礼,又好像做了一件经天纬地的“大事业”!人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此时我突然有这样的思考:一纸不拾,何以纯净人的灵魂?何以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何以做到孔子所言:慎始,善终。

从事教育近30年,怀揣着“让每个孩子享受一份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梦想,始终将“成才先成人”作为育人第一要务。每每将“真、善、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七棵优秀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细心地浇灌培育,让其扎“根”,扎德行优秀之“根”。

扎“根”,就是修身。

做为学校的“一把手”,我曾经迷惘过:如何做校长?做校长之前,曾经幻想校长的位置一定是“舒舒服服、吃香喝辣、坐享其成”,或者是“发号施令、看报喝茶、无所事事”。当上了校长之后,突然感觉干了12年的业务副校长是多么的幸福!无忧无虑,干自己喜欢的教学研究,心无旁骛,只需大刀阔斧地向前,因为上面有校长“罩着”。突然一天成为学校的掌门人,一切变了!大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人事财物、教学质量、基本建设,小到全体师生的“吃喝拉撒”,再到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和家长队伍的建设,上至办学理念,下到校风学风的落实,要建设平安校园、智慧校园、文明校园。我的天,失眠了!整整一年,没睡过安稳觉,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着“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校长?”“如何将崮山中学这片教育的天更蓝山更绿?”大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慨。

我不断地寻找着“根”,一份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一份人人能遵守的教育信念。

这期间,老祖宗的优秀文化给了我智慧的启迪。《易经·系辞上传》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告诉我们,事物的本质是由正反两方面构成的,有天必有地,天道刚健,地道柔顺,教育也不例外。更受“心学”大师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论影响,逐渐在崮中教育的发展中提出了“礼和文化正心,创新智慧正行”发展理念。又受台湾易学大师曾仕强教授的启发,在崮山中学提出了“人人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立行,绝不报怨怼”的教育信念。

这份教育信念是这样来解读的:即凡事都要从“良心”出发。历代的圣贤和伟人,也尽是依此行事,在平凡中展现才华,于常规处知行合一。在人人凭良心、时时立公心的基础上,“自己先力行”,转化成具体的行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顺逆,绝不报怨,以我们的礼和文化和创新实践,推己然后及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前行的步伐!

“自己先力行”的前提是要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一种不加提醒的自觉,有约束力为前提的自由和拥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归纳为一个字:根。如同优秀文化的基因,传承在每个中华民族子孙的身中,这个“根”就是于无人处尚能谨小慎微。

一片飘落的塑料纸,在拾与不拾之间的徘徊,考究的是“善”与“不善”的抉择,考究的是“自觉”与“不自觉”的决斗,考究的是灵魂的“纯净”与“不纯”的对垒。正所谓:一念地狱,一念天堂,只在一霎那。

我愿这一生能把“根”守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守住一块内心的净土,并能以教师的身份让更多的人把“根”守住。

(作者单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

猜你喜欢

塑料膜信念校长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报纸
围墙的信念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CR4级盐雾试验参比试样可剥性塑料膜涂浸装置及工艺方法
不同材质食品包装用塑料膜(袋)透氧性研究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信念而非执念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