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情最绍兴 古镇数安昌

2018-05-14叶晨曦

浙江林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腊肠师爷绍兴

叶晨曦

安昌古镇是绍兴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位于绍兴西北端,与杭州萧山相接,南靠柯桥,紧邻杭甬高速公路。始建于北宋时期,因战乱多次被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

行走一座古城   邂逅一段历史

一条小河,穿越尘封的街坊。一壶老酒,洗尽心头的忧伤。一声咿呀,荡起长桥的波浪。一弯门洞,掩映着绿树粉墙。

古镇老街。老街依河而建,河之南为民居,青石板小路,古朴民宅,幽深小巷。河之北是商市,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两边林立着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小巧的拱桥上,爬满青翠欲滴的植物,与河边人家屋檐上的紅灯笼遥相呼应,如同画境一般。

城隍殿(文史馆)。位于东市入口的城隍殿宇轩敞,前后三进,建筑雄伟,气势恢弘。头进五间,山门石柱刻联: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乘雨势,黑瞒天地不多时。正殿三间,殿宇高大,屋脊饰“云龙”,中置铜镜,两旁“国泰民安”四字,飞檐翘角,檐下悬立花边直式蓝底金字“勒封永镇侯李”直匾。殿内石柱下鼓石、浮雕精细。身临其境,可直接领略古人风姿,久久不能忘却。

绍兴师爷馆。清末绍兴师爷娄心田故居“斯干堂”,门厅狭促,入台门三进四天井,屋宇深邃。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但很少有人知道,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今天古镇的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着众多的师爷故居。师爷馆内大量的资料、物品展示了“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现象,以及“师爷”在安昌深厚的文化根基。

中国银行旧址。位于东市南岸复慎堂,坐南朝北二进。安昌古镇作为绍兴西北部的商业金融中心,不但钱庄众多,而且银行开设较早。中国银行始建于1933年,建筑风格充满了民国风情。进门便是一个大大的柜台,柜台内几张桌子上摆放着账簿、台灯、算盘、电风扇之类的办公用物,几个人物模型在柜台里边,栩栩如生。靠墙而立的旧橱旁,是一只挂钟,挂钟下摆放着老电话,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在记录时间,也记录着历史。

石雕馆。石雕馆展屋为清代建筑,原是陈家台门,主人曾是官盐运使,分东西两路前后四进,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屋70余间。馆内展示了上始李唐、下迄近代的200余件珍贵石雕物件。有各个不同年代的石狮、石窗、石池、石磨、石桌、石臼等物件,有嵌镶在壁上的唐、宋、元、明、清的13块墓志铭,有明嘉靖年间修绍兴府古小学的碑记,更有学界泰斗蔡元培题书的“宗君子修暨配陈孺人墓”碑,这些石雕物件造型别致,形态各异、巧夺天工。

品味一方美食   寻找一种年味

随着农历春节的临近,安昌古镇传统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走在老街光滑发亮的青石板上,浓烈的腊香味扑鼻而来,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洋溢在古镇的角角落落。

腊月风情节。历史上的安昌曾经是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的重镇。旧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们到腊月时节也不能回家,于是安昌的百姓就在安昌老街上裹粽子、灌腊肠、舂年糕、扯白糖,在临河戏台上演社戏、越剧、莲花落来宽慰四方客人的思乡之情。从2000年开始,安昌古镇每年腊月都要举行腊月风情节。老街东市段,是古镇民俗风味最集中的地方,古镇人为迎接新年而举办的各种特色活动都透着醇厚的水乡民俗味儿。

腊肠。《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安昌特产,四季都有,又以冬季所制最佳。腊肠都是当地居民手工制作,香肠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这里四面通风,腊肠可快速风干,便于保存。腊月里,一串串腊肠挂在门前,自然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

青鱼干。绍兴传统名菜,水乡绍兴池塘密布,水域辽阔,江宽湖深,底栖生物多,饵料丰富,养殖出产青鱼历史悠久,制作的茶油青鱼干色泽红润,状如火腿肉,久贮不坏。食用时切成块,喷上白酒,放在锅里蒸熟,肉味松软具有茶油清香。

扯白糖。“谁持白练当空舞,安昌卖糖一老翁。”扯白糖是一项保留完整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明朝年间,是用饴糖与白糖溶解后熬成拔丝状,然后趁糖还未硬化时拉扯而做成的一种糖果,由于在糖中溶入了清淡而有鲜味的饴糖,甜而不腻,又富有营养价值。

仁昌酱油。仁昌酱园,创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走进仁昌酱园的露天晒场中,到处可见大酱缸,空气中弥漫着酱油特有的香气。酱园有缸2000余只,100多年来,与传统的手工技艺一道代代相传。绍兴有句谚语说得好,“绍酒行天下,酱园遍全国”。

猜你喜欢

腊肠师爷绍兴
新年的腊肠
清白泉
有趣的腊肠树
绍兴大闯关
明清衙门的师爷
明清衙门的师爷
我的家乡绍兴
药秤称良心
TheEffectsofSemanticsinEnglishLearning
有趣的腊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