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种植猕猴桃 林农致富“黄金果”

2018-05-14姜文海余著成

浙江林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江山市江山猕猴桃

姜文海 余著成

江山是全国十大猕猴桃主产基地之一,是浙江省最大的猕猴桃商品化生产基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目前全市种植面积2.45万亩,挂果面积1.9万亩,年产量2万吨,产值约2.4亿元,2017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猕猴桃已成为江山市山区林农增收致富的“黄金果”,在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和促进农村“第六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化生产经营   走上规模发展快车道

基地建设规模化。2009年,江山市对新建猕猴桃园地每亩补助300元,2013年,又将列入特色园项目的猕猴桃园地给予每亩2000元的补助。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塘源口乡、张村乡、碗窑乡、峡口镇、廿八都镇、上余镇、长台镇“三乡四镇”为核心的猕猴桃种植基地2.45万亩。种植品种以“徐香”为主,占总面积的80%左右,还有20%左右的“早鲜”“金丰”“红阳”等品种。全市有猕猴桃现代林业园区2个,其中,东部现代林业综合区猕猴桃基地面积5000亩,双溪口猕猴桃精品园基地面积500亩。城区有容量1.23万立方米的保鲜贮藏冷库(约贮藏1600吨)。近年来,随着基地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种植标准、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亩均产量达1000公斤以上,亩均产值8000多元。

经营主体专业化。成立猕猴桃产业协会,引导松散经营主体向专业合作社发展,由合作社提供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规范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并且统一注册商标。全市现有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猕猴桃生产和销售企业42家,猕猴桃种植户5000多户,其中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7户,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66户。规模较大的如江山市神农猕猴桃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吸纳社员107人,拥有猕猴桃基地4300亩,精品基地1365亩,有市区经销点1间,乡镇经销点6间,冷库6间,年销售猕猴桃1000吨。

园区建设标准化。近年来,随着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不断推进,江山市猕猴桃生产经营模式逐步由粗放型、松散型、传统型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转变,逐渐形成集聚发展态势,规模效益不断放大。不断整合垦造耕地、林区道路等各类项目资源向猕猴桃园区聚集,引进有资金实力和先进理念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新建、扩建、改良等方式打造集中连片的现代化猕猴桃园区。完善道路、渠系、水池等基础设施,新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技术示范基地、生产用房、冷库、分拣车间、观光平台等配套设施,近两年新建成的猕猴桃基地均按一流标准化猕猴桃生产基地标准建设,目前全市有标准化猕猴桃生产基地1万余亩。

技术与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展开技术攻关与推广。以林业部门为主导,联合科研院所及支柱专业合作社在主产区开展猕猴桃技术难题攻关试验。江山市林业局承担的《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无公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优化与产业化》项目成果获得浙江省第十七届科技兴林奖二等奖,课题组研究了果实腐烂病病原菌的侵染规律,明确了最佳防治时间节点,提出套袋、三次喷药、“两次喷药+套袋”的三套优化防治技术,平均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对果实品质和安全无影响,该技术推广3年来,已为果农减少经济损失4900万元。江山市主推的猕猴桃纯花粉授粉技术已普及到80%以上种植户。2014年,江山市从新西兰引进了先进的纯花粉提炼技术,解决了传统授粉方式的多种弊端,提高了授粉成功率。2015年开始,江山市林业局在全市范围推广这一技术,同时提倡使用猕猴桃电动授粉器,大大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平均每亩的综合效益比传统授粉增收近1000元。

培养基层产业技术人才。2016年,江山市林业局将主管机构江山市果业办从合署办公中独立,并纳入2名具有猕猴桃技术推广管理经验的专职人员,配强了技术力量,專门负责全市猕猴桃产业发展。通过院、市、乡、点四级林业科技服务网络,按季节、分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林业干部、村级技术员和猕猴桃种植大户等骨干人员生产管理各环节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本地“土专家”,形成“梯级式”猕猴桃技术人才。实施人才引进战略,聘请陕西等猕猴桃发展先进地区的实用人才来江山传授种植管理技能,依托省林业林技员定向培育政策,培育科班出身的基层林技人员,壮大猕猴桃专业技术人才库,逐步按照国家对标准化果园管理操作规范,配备相应的专业科技人员与基础技术人员。

筹建猕猴桃研究院。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建设,与国内猕猴桃顶尖研究机构——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签订合作协议,协助筹建江山猕猴桃研究院。通过研究院聚集各领域技术人才,聘请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电商建设、品牌营销等各方面的行家能手为顾问,充实专业技术力量。通过研究院与各科研院所进行对接,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所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密切技术交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共同开展技术难题攻关。通过研究院与各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加强与经营业主在科研项目、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多层次交流,掌握生产一线的第一手信息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研究院建立科研基地,消化、吸收、研究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开展新品种试种和储备,建立健全猕猴桃科研档案,增强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推广的实效。

扎根品牌建设   江山猕猴桃名扬四海

“徐香”保卫战。2016年3月,江山市林业局获知在江山广为种植的“徐香”猕猴桃品种竟于2011年4月21日被他人以商品商标抢注。该品种已是江山猕猴桃主栽品种,而且市场上江山猕猴桃基本以“江山徐香”为商品名进行销售,此时若有人以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对江山起诉,“徐香”将从此不能在各类包装及宣传上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相关条款,一旦商标注册成功,在5年内无人提出异议,那么便成为既定事实。紧急情况下,江山市林业局一边收集有利证据,赴江苏省徐州果园取得农业部颁布的徐香品种鉴定书,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徐香”是猕猴桃品种通用名称的有力观点,一边调查了解河南省西峡县席某注册情况,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此人存在抢注商标和恶意注册并进行牟利的嫌疑。最终在2016年4月19日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注册商标无效宣告申请书,经过近一年的裁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徐香”猕猴桃商标无效的裁定。

供应G20杭州峰会。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塘源口乡东部农业园区的林氏果园向G20食材办配送1.5吨猕猴桃,用于招待峰会嘉宾,让江山猕猴桃在峰会上大放异彩,一举扬名四海。果园负责人林芬介绍,果园地处塘源口乡仓坂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该地猕猴桃相较于其他同类品种甜分更高。优越的条件及常态化的严格要求,使得林氏果园猕猴桃经受住了重重考验,最终取得供应资格。从采摘、预检、复检、包装到运输,林业部门全程参与。从第一个鲜果被摘下直至到达G20食材办,一共进行了3次检测,确保万无一失。经历此次供应后,他们获得了“G20杭州峰会食材总仓供应企业”称号,以后将主打高端路线,依托品质、口感等优势,进一步打响江山猕猴桃品牌。

品牌创建成果丰硕。江山市极其重视品牌建设,于2001年6月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2010年被评为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县。江山猕猴桃先后被评为“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9年、2002年、2005年浙江农业名牌产品;2005年以来每年都稳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截至目前全市已核准注册猕猴桃商标61件,受理待审24件,其中“江山”“申花”“下城淤”“三爿石”等商标在市场上运作良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15年9月,“江山”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批准,成为江山市第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也是浙江省第1件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精益求精   拓展未来方向

丰富品种布局。江山猕猴桃80%的品种为“徐香”,缺乏优良的中晚熟配套品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加快引进业界认可、市场前景广、适宜本地气候的新品种,加大本地品种改良、选育已十分迫切。为此,江山市积极学习借鉴陕西等猕猴桃种植发达地区的红肉、绿肉、黃肉三大类品种布局做法,在现有自然条件下,引进、试验全国乃至新西兰等国的优良猕猴桃品种资源,力求形成不同品种分时段上市的格局,延长猕猴桃销售周期,满足消费者口味多样化的需求。

探索高端精品市场。目前沿海地区市场上对鲜果绿色生态、外形美观的高端需求越来越强烈。下一步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引导各生产业主转变传统观念,顺应消费潮流,开发出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鲜果产品,打破论斤卖的固定模式,以单果售卖方式进军高端市场。目前,江山市在普及标准化园地基础上,逐步强化对猕猴桃产品品质的管控,并开始探索可追溯生产,同时引导鼓励通过分选设备对果品进行分级来尝试高端果品生产、销售。

向二三产要发展。一方面引入工商资本,投资3.3亿元建设集商贸交易区、选果分拣中心、物流生产资料区、市场管理服务区、电子商务创业园、科普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监测中心一体的“中国南方猕猴桃交易中心”,以专业市场平台规范、拓宽销售。同时,在果品深加工领域,如猕猴桃酒、猕猴桃饮料、猕猴桃酵素等引进、培育深加工企业。另一方面,借力江山市全域旅游建设,发展以休闲采摘、观光游等形式的森林旅游项目,深入挖掘猕猴桃的文化、生态、旅游价值。

猜你喜欢

江山市江山猕猴桃
江山有我
如诗如画的江山
江山如此多娇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毛佳颖??《春》
千里江山图
养个猕猴桃做宠物(大双色图,排四面)
江山市城南小学
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