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思维的培养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必然联系

2018-05-14赵丽霞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分类思维能力

赵丽霞

教育就是教孩子去思维。有人说教育当然是教人知识,我承认学知识很重要,但从长远看来,影响孩子一生的还是思维。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等一系列思维能力。而学前儿童的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情,父母也应积极参与,帮助孩子从小建立思维意识。如果父母能够在训练幼儿思维上多用心思,将会为孩子成长中提高综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和概括的认知过程。通过这种认知可以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有所把握和了解。

一、幼儿思維的特点

幼儿的思维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主要分三个阶段:孩子在三岁以前以动作思维为主,三到六岁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占据优势,六岁左右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这三种思维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一直伴随整个幼儿时期,相互协调,互为作用的。只是在某个时期,某种思维形式所占的主导地位更多一些。

(一)幼儿动作思维时期

三岁以前的小朋友以动作思维为主,在动作中进行思维。幼儿最初的动作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很强。后来在在反复做一个动作后,发现会反复产生某种结果,于是幼儿明白了动作和结果的关系。比如,一岁的幼儿想拿桌子上的书,可是她够不着,于是她一边叫喊着一边无意识的拉桌布,结果书就随着桌布到了幼儿的手里,孩子学会了可以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目的。再如,笔者在幼儿园教三岁的小朋友排球时,小朋友开始是乱拍,不知道自己的动作和球弹起之间存在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小朋友逐渐掌握了拍球力度、方向和球弹起的规律,学会了拍球动作。

在这一阶段,训练好孩子的动作和运动很重要。因此,要注重对孩子翻滚、爬行和烹调等平衡能力的训练,还要加强孩子手脑协调的运用。

(二)幼儿形象思维时期

孩子到了三到六岁这个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据思维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孩子缺少空间感和立体感。他们分辨不出形状不同但体积相同的两个杯子谁大谁小。在做加减法时,用苹果做例子,就知道结果,用数字计算,就算不出来。在这一时期,父母要注意丰富孩子的成长经验,增加孩子的词汇,给孩子制造动手的机会。孩子在搭积木时,可以引导他们明白什么是平面,什么是立体;孩子在玩图片和玩具分类游戏时,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是归类和归类的依据等;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给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这些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举动能帮助幼儿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逻辑思维形成时期

孩子在六岁前后渐渐产生了逻辑思维意识。这一时期也是幼升小的筹备时期,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今后小学的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长可以问孩子这样的问题:“有一位猫妈妈,生了三只小猫,小猫长大以后,每只小猫又各自生了四只小猫,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猫咪?”有些小朋友遇到这类问题,顾此失彼,不会一步步分析问题的结构层次,很难做出正确的答案。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适当给与引导,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计算公式和结果。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幼儿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能力锻炼非常重要,除了在幼儿园老师帮助引导激发孩子的思维习惯,在家里父母也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培养幼儿思维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是否给孩子保留一个思考的机会

家长在让孩子认识某一事物时,是直接介绍给孩子它的用途和功能,不用孩子去琢磨,让孩子得到答案,还是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孩子自己去发挥想象,让孩子主动的发现它的功能和其他特征?选第一种情况的家长,孩子快速学到了知识,但同时也枪毙孩子的思维能力。而第二种情况,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得出了答案,不管答案是否正确,这个思维过程是宝贵的,孩子从中既能够得到思维锻炼,又能够收获得很强的成就感。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否给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对孩子思维锻炼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二)是否锻炼孩子分类归纳的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是否有意识锻炼孩子分类归纳的能力。比如在看到各种小动物时,家长是给孩子介绍小动物的名字、颜色,让孩子下次见到这种动物就知道是什么了,还是和孩子一起观察小动物的特点,并对不同的动物进行对比分析,将长翅膀的和没长翅膀的分类,将四条腿的和两条腿的分类等等呢?很显然,单纯的对小动物进行介绍只能教会孩子认识这种小动物,在孩子脑子里会形成很多杂乱的小动物名字。而和孩子一起分析小动物特点并据此分类,可以给孩子建立分类意识,孩子的思维能力自然会从中得到锻炼。

(三)是否以具体形象激发幼儿思维

很多家长都会教给孩子“1+1=2”这一类简单的数学题。家长的强化记忆式教学,使孩子很快机械的记住了“1+1=2”.不管什么时候家长考孩子的时候都能得到正确答案。家长因此很有成就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满意。但有几个小孩能够说明白这个算式的意义呢?这一类会做题的孩子看起了起点很高,甚至比一般的小朋友都聪明,但是这种没有意义的死记硬背又能将孩子的优秀支撑多久呢?而另一类家长是这样教孩子的:孩子你去拿来3个豆子,再去拿来2个豆子,啊,你真棒,都拿对了,你看看你现在有几个豆子了?这种以具体形象代替数字的教学是不是比死记硬背好多了?孩子对数学的理解是不是更透彻一些?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不是很随意的就被激发了一下?

(四)是否经常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

在生活中,有心的家长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什么让孩子思考什么。比如看到大树,就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下叶子的形状,树的哪个方向叶子更加茂密一些?让孩子知道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还可以让孩子简单概括一下这种树。所有这些都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粗心的家长,最多只会告诉孩子树的名字,树的颜色、叶子的形状等等,仅此而已。对比耐心启发教育方式和简单粗暴的告诉孩子的教育方式,最终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分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动物也有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