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背景下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5-14李平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应用型专业

李平

在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艺术人才是引领社会生活的主力军,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结合哈尔滨华德学院的转型发展思想、践行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

1 转型发展思想认识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5年10月21日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重技重能”时代即将来临,标志着对“技能”的教育的理性回归。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特征是: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科学研究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想达到真正的转型必须做到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强化应用型学科建设,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

2 践行学校理念

哈尔滨华德学院一直紧密围绕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明确了办“公益性、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应用技术型民办本科名校”目标。学校传承了哈工大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作为成长中的民办本科院校,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转型意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内涵、新标准、新模式。学院应以加强实践教学为重点,持续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培养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和评价标准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服务地方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育人理念是“侧重个性培养,全员成才教育”。要求我们建立“针对式、个性化、全员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结合学校“培养以服务黑龙江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兼顾国内行业”的服务面向,立足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发展,将从打造专业品牌特色、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着手,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赛结合为主要路径,通过产业型工作室建设辅助教学,通过专业项目与企业高校尽可能的进行专业合作。

3 关于人才培养

3.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服务型与实战型艺术与传媒人才。通过继续推进教赛结合教学模式、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以及工作室项目驱动教学的模式,凝练学院特色。

3.2课程体系调整原则

适应“技术环境变化”与“信息环境变化”。课程体系调整体现实效性、适应性、实用性原则。实效性体现在制定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行业标准和学校发展规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用性体现在制定符合企业人才能力需求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体现在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为核心,将所有课程全部转变成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

3.3课程体系调整具体做法

3.3.1 注重课程优化设置

结合“四表分析”依据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能力分析及其他高校课程设置情况,开发新课程,精简同类课程的学时分配,增设社会需求的课程。视觉传达专业将卡通形象设计课程合并企业形象课程中,优化整合广告设计与广告文案与策划课程,增加UI课程。动画专业增设动画概论课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增加“互联网+摄像”课程。

3.3.2构建“板块式”课程建设模式

按着专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共同基础知识设置“基本素质板块”;按着专业群所需基本技能设置“职业关键能力板块”;按着专业群人才创新能力需求设置“职业潜力和创造力板块”。

3.3.3专业课程提前介入,增大专业课程学习周期

专业课程提前介入不等于加大学时,而是增加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思考能力。在四年的时间内专业课程介入越早,学生对专业课程理解与思考的周期越长。专业技能课程提前开设,让学生早接触专业技术以及软件课程,加大学生实践操作周期,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3.4教学改革具体做法

3.4.1 实践教学最大化利用校内资源

利用公共环境空间做为艺术学生展示的教学平台,运用情景答辩使学生增加学习主导性,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向课堂外拓展,如摄影摄像课程授课地点由原有课堂改为学校活动或者会议场所,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写生实习等课程在校院内外环境开展。

3.4.2实践学时现场教学大范围铺开

更多的从传统的在教室上课改成带领学生去市场调研、去现场量房、去参观景观等进行现场讲解。充分利用實践学时,带领学生现场教学,如《商业环境设计》课程,带学生对学院路新建设的商业中心进行现场的调研与授课;《家具设计》课程带学生考察哈尔滨红旗家具城、黎华家具城等家具销售市场;《印刷工艺》课程去印刷厂开展实地授课。

3.4.3 全案例教学全面铺开,建设专业资源库

与行业、企业和专业赛事共建权威的专业案例库。引用最新的国际、国内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对比,使学生始终保持设计思想的前瞻性。也使得相同课程不同老师授课案例一致。

3.4.4 教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工作室项目驱动教学

参与权威赛事,参与项目可最终投放市场的赛事,师生获奖后作品便可被市场进行应用。总结全部可参与专业赛事,有计划地将专业赛事融合到更多专业课之中,通过赛事检验教学效果。使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学生设计与市场需求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工作室项目驱动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办法和教学体制,工作室具有开放性和交互式教学的特点,既是师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项目的基地,又是学校面向社会和企业的窗口。工作室教学体制的实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学生就业。通过产业带动教学,把产业实际项目作为课程内容在工作室中开展。

3.4.5课程分阶段授课

2017年开始实行部分专业课程阶段式授课。即一门专业课集中一段时间上完后开设下一门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点做集中实践训练。好处是课程可按着先后顺序开展教学,解决了同时开几门专业课,作业多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完成的问题。专业基础课程提前授课,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教学保证,优化课程开展效果。

3.4.6 专业课程结课成果展成为常态化教学活动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主干课程进行结课展览,展示教学成果,达到专业、学生间相互学习的目的。通过展览组织学生座谈交流,点评展览作品的优劣,使学生了解同级学生的专业水平,形成竞争机制,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4 总结

综上所述,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才培养将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使艺术教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向生产服务型拓展,然后发展艺术类服务型产业转化。

(作者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应用型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