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

2018-05-14李卓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政校园信息

李卓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民普及,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新媒体做为21世纪衍生的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得现代人类“不出门而知天下事”,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目前来看,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势在必行,需结合科学的教育手段,完善思政教育方案,加快教育变革的时代步伐。

引言:新媒体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极大程度上拓宽了知识接触面,更以丰富的思政资源填补了原本高校教育的空缺点,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带来的优势,以此开拓思政教育新篇章,当代高校生思想政治认知薄弱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新媒体的生活渗透,关系到高校生社会价值观念的正确塑形与劣性转化,高校应抓住新媒体发展的契机,以多维环境的思政教育体系,宏观把控思政教育的方向性,为社会储备复合型人才做好前期准备。

一、填补思政信息的完整性

高校生处于校园围墙的象牙塔内,对于外界社会的纷繁复杂理解较为浅薄,新媒体以其广泛的传播性,一时之间在高校掀起一阵信息分享的热潮,多数高校生都习惯应用手机等媒介定时刷新网络消息,虽日前网络的信息传出与接受难以操控,但也不宜对高校生的信息阅读放任自流,高校应根据目前的思政手段,建立起完备的新媒体信息处理制度,筛选出健康的内容满足思政教育要求,在此期间,应注意新媒体带来的优势与弊端,尽可能设立思政教育小组,及时剔除不良思政元素1,例如:部分“台独”、“港独”分子在网络上发表“独立宣言”,针对“一国两制”的统一方针,抱有消极抵制的激进心态,甚至不惜离间大陆与港台的同胞情谊,高校以网络监控的责任态度,在发现在校生传递此类消息时,应及时跟进正面的言论与评价,让学生明确我国的主权完整性,大陆与港台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极端分子只处于港台的一角,以大部分港台同胞的友好往来冲击学生的愤懑情绪,促使高校生以平和的心境直面社会不同声音,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无论是面对好的信息,还是与自身社会价值截然相反的意见,均可自主进行信息过滤,在不从于众人、泯于跟风的基础上,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在脱离他人的指教与点拨下,可自行处理各色信息内容,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思政教育时,不仅要将思政内容分为几阶,强制性灌输告诫学生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更应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政目标,培育高校生养成跟随党领导下的大方向指标拥有个性化思想,否则大面积的管理难以顾及个人,将会白做思政教育的无用功。

二、公示思政信息的真伪

高校生对于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同时防范意识受到高校内互相信任的习惯影响早被抛诸脑后,一些高校生对于社会险恶仍怀以友好的心态,积极直面社会大环境固然可贵,但高校生处在成熟初期,理应对待事物具备宏观的掌控能力,可分辨美丑,绕开社会陷阱,新媒体以信息传播的便捷,也暗藏隐患,校方在思政方面若是闭目塞听,书面思政的浅层含义在社会的恶势力波动下将不堪一击,严重影响思政教育的有序发展2,例如:校园某毕业生被传销组织洗脑,回校大面积收拢“组织成员”,在校生对于同校生均有莫名的信任感,此时,只有校方出面,拦截该生以各种途径延伸的“爪牙”,同时在显眼部分挂横幅,点名让学生注意安全,在公共平台,以校方到各年级再到班级的安全公示传达,保障每一个学生接收到信息,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紧张思政氛围里,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蛊惑,坚信“天上掉下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在利益的引诱面前,仍能保持初心。

三、创建思政人文环境

新媒体带来的花花世界,让高校生耳目一新,“低头族”在高校中屡见不鲜,面对眼前亲爱的师生与朋友,高校生偏选择新媒体的互动来加深彼此的交流3,例如:日常对于他人的关心不重视,反而在意微信、微博消息是否被点赞,这些虚拟平台的交流环节已经成为部分高校生生活所需,思政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的大方向思维走向,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政的教育偏离与不可控,通常就取决于这些日常看似无碍的小问题,校方可多组织校园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校园环境中,感受到彼此接触的温暖,这些生活的点滴感动都是冰冷的新媒体交流无法代替的存在,高校应认识到校园人文建设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口头、肢体沟通建立起同校友谊互助的良好风气,例如:支持社团的多元化发展,为街舞、滑轮露天训练提供场地,在我国传统的元旦等节日里,组织学生开展联欢会,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集体跳“恰恰”、“兔子舞”等新手容易加入进来的舞蹈,举办校园歌唱、书法、服装设计大赛,組织学生分拨到多媒体教室或电影院观看思政教育精选题材影片,利用高校新媒体资源渲染其乐融融的生活气氛。

四、打造思政流动化课堂

对于新媒体信息监督的同时,也应加强后期建设,以流程化的监督管控技术严格规范信息的互通4,例如:新生入园初期,组织集体进行心理测评,以常见社会问题的答案反馈,测验学生的思政认知健康与否,对于个别不过关的学生给予心理咨询,在校园设立心理疏导室,方便对生活问题产生困惑的学生有发泄的机会,相关负责人员应以高度的耐心与责任感对学生谆谆善诱,以校园以往的实际案例启迪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应结合多层次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利用新媒体技术予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制作思政教育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设定时间翻阅,契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提高教学质量。

五、构建思政合力监管

高校“鱼龙混杂”,内部保卫系统难以涉及到方方面面,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毒瘤”的侵害,在校园内部发布虚假、色情、暴力信息,多媒体的衍生与进步的确为这些走向不法道路的学生提供了便利,但网络宏观的监控时刻在紧盯整体环境,以不留死角的把控力,便于高校第一时间找到用户IP地址,揪出混迹于高校中的恶劣分子,以反面案例进行思政教育,第一时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公布调查结果,让学生“以史明鉴”,规范自身,或者可直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院校师生紧密联系起来,以共同查找线索、提供线索,顺藤摸瓜的在网络上集合众人智慧,众志成城将“恶势力”撵出平台,还信息交流公共场所一片清洁干净。

六、开拓思政自由空间

除了利用网络发送课件与公示信息外,还可创建自由、民主的交流论坛,从单向化的上层指示转化为双向、甚至多向化的评论反馈,在线为高校生答疑解惑,例如:具有针对性的发送一条信息,让勤工俭学的学生于一个集中时间在某教学楼报名,以多媒体技术显示有多少人“已读”多少人“未读”,同时可让学生自由发问,有的学生想要咨询勤工俭学的工作与薪资,而上一届的学生已经对此十分了解,就可以帮其解答,最好在论坛上设置问答评分制,鼓励学生利用论坛互帮互助,同时可共享重大网络思政相关事件,解放教师的双手,形成生生之间自主学习、自主进步的思政教育模式, 与此同时,学校可与网络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校园搭建速度快、收费少的网络空间,使得学生畅游网络,避免由于高校人群集中,造成的网络卡顿、网速滞后等情况,在网络上利用视频召集学生进行班会等沟通,以虚拟网络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述真实的想法,在心里上消除面对面的局促,以强烈的归属感在虚拟空间为学生创建“有话就说”的空间,便于思政教育根据学生真实的心理反馈,对症下药的开展。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是影响我国未来社会秩序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技术可结合以往思政教育的手段,在引进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得失,发挥出新媒体的正面能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网络文化中心建设项目,编号(Szzgjh4-13)。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宣传部)

猜你喜欢

思政校园信息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订阅信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