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环境下高校钢琴教育改革探究

2018-05-14吴研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钢琴素质教育改革

吴研

【摘要】教育是一国之本,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注重教育兴国。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变,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钢琴艺术教育,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以及个人素质。但目前的钢琴教育模式较为落后,教学内容陈旧,钢琴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深入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如何开展钢琴教育改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是每一个高校钢琴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钢琴;素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钢琴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开发艺术审美能力。目前,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提倡艺术教育,而钢琴是学生们普遍喜爱的一门课。钢琴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品位以及素质蕴涵。钢琴艺术课也是高校专业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工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加快钢琴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

一、素质教育环境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意义

(一)自我修养

钢琴作曲家通过演奏自己的作品,来让听众感受作品的内涵,通常这些钢琴演奏作品极具感染力,因为我们本性就是喜欢真实的事物,钢琴演奏充满着真实的情感。音乐演奏是真是的情感流露,我们通常说的音乐美表现在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第一次是表层,通常为音乐的基础元素,如节奏、音量节拍以及音色等等;第二层则是中层,通常表现在音乐的体裁、和声以及旋律线条等方面;最后一层则是最深层次的音乐美,表现在音乐人的人格修养以及思想感情等。

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是我们钢琴教学中重要的任务,钢琴技巧练习是为艺术服务的。钢琴是一门充满技巧性的艺术学科,要学好这么课,肯定不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掌握各种技巧,灵活应用。不仅要掌握演奏的技巧,还要更深层次地研究音乐的思想,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创造力以及表现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需要熟练演奏自己的作品,才能将音乐的真正美感呈现给观众。演奏钢琴乐谱还要具备音乐的基础理论素质,例如分析曲式以及音乐风格等等,搜集许多和作品相干的材料。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高校钢琴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落实表现美、創作美以及感受美的原则。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提高教学质量。

(二)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们的实践行为直接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在钢琴学习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常会演奏得很好,一旦失去了指引就会十分慌乱。还有就是自己在单独练习的时候弹奏得也很好,但在课堂检验查收的时候显得十分生疏,这就和学生们的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学生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在很多突发情况下不知道怎么去应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培养学生感情开始,结合技巧培养共同学习,将心理学、音乐基础理论以及技巧学习等共同教学,及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心理情况,最终将抽象音乐表现出来,全面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二、素质教育下高校钢琴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缺乏

研究表明,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以及科学家都有着很深的音乐学基础,这也表现了钢琴学习的重要性。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钢琴的技法练习以及技巧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没用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会导致学生们认为钢琴学习就是最基础的手指弹奏,没有真正意义上感受音乐之美,无法追求到更深层次的音乐美,所以很难将乐曲内容表现出来。在追求演奏音乐效果的同时,就要主动解决技术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钢琴学习中,无论忽视哪一方面,都很难达到良好的钢琴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数高等院校甚至一些专业艺术院校中,大学阶段的钢琴教学方法都十分单一。钢琴教学就是进行各种调式的音阶训练,然后布置弹奏相应的练习曲,而在课题讲授中也是一步步地讲解音阶以及练习曲,之后就让学生自主练习,待学生熟悉了曲谱则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学习到基础理论知识以及钢琴演奏的各种技能,不过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枯燥无味,弹奏水平无法进入到更深层次,并且缺乏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如果这种模式长期应用下去,学生们对钢琴演奏的理解还会停留在单一的演奏中,无法理解钢琴表演对塑造形象以及气氛的烘托中的积极作用。

(三)教师辅导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自学管理以及约束能力较强,但是钢琴演奏需要较高的技巧性,仅靠自己的理解能力依然不能很好地学习钢琴,需要教师们一定的指导,往往辅导的效果会很好,学生们进步十分明显。同时,部分教师的辅导很难起到积极作用。一是辅导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教师态度表现得十分严厉,学生们的畏惧心理导致抵触情绪,在技术以及音乐修养中不能完善,不愿意配合教师去完成学习任务;二是教师辅导效果明显,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在钢琴学习中要全部听从教师指导意见,不带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举一反三,所以很难培养出自己的特点,演奏风格千篇一律,到达一定程度就会遇到技术难题,想继续提升就显得十分吃力,这两个教辅中的问题有待完善。

三、素质教育环境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

(一)课程的合理设计

教学的根本是以学生为主体去教学,特别是艺术教育教学,不同学生的钢琴演奏基础以及理解能力不同,也存在对钢琴敏感度的差异性。因此,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差异性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出差异教学的方法。对于那些弹奏能力较好的学生,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培养,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分析作曲家的生平、性格以及典型事迹,让学生们做更多的了解,还要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作品结合,让学生们充分理解钢琴演奏。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旋律将抽象的乐理知识变成具体的音符学习,在视听上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简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们都能学习到专业知识。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课程改革以及提倡素质教育,不过很多教师还没有转变思想,课题内容还是一成不变,还是简单靠书写板书以及学生做笔记来完成课堂教学,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自身应该清楚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们的朋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充分地考虑学生们的感受。例如,在进行旋律试听的教学中,可以分组进行竞赛,利用学生们的心理特征,以游戏的模式来掌握音乐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娱乐中达到练习的效果。钢琴的学习还需要学生与肢体动作相结合,掌握灵活的节拍感,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已经普及了。钢琴学习受到乐器本身的影响而缺乏便捷性,所以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大问题。在指导学生進行连续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影像进行展示演奏的指法技艺。视频播放的便捷性体现在可随时调节速率以及可重复播放重点部分内容,清晰明确地展示作品的不同演奏方式以及处理方式,让学生能够学到多种模式的音乐表现形式。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们的理解以及审美能力,让学生们对钢琴学习更具兴趣。

四、结语

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校钢琴教学中,我们应该真正地做到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特点分批教学,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结合各大学科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以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世超,刘海涛,袁秋林.谈高师音乐教育以及数码钢琴辅助教学设备对教学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2]宋学宏,王永玲,杨彩根.基于卓越工程师教学理念的食品安全实验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

[3]王慧,王冰,崔术新.《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基于精英化、卓越化培养目标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

[4]甫玉龙,黄凤兰.对高校素质教育理念及途径的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5]陈丹丹,张秀宇,王瀛洲.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7).

[6]乌卫星.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与出路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7).

猜你喜欢

钢琴素质教育改革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纸钢琴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