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花泡桐无性系“桐优1号”引种栽培试验

2018-05-14梁勇朗怀国李月文甘立新敖剑峰李雪梅朱子凤胡波杨杰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泡桐

梁勇 朗怀国 李月文 甘立新 敖剑峰 李雪梅 朱子凤 胡波 杨杰

摘   要   引进白花泡桐“桐优1号”,在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安宁村4社设3个试验点进行定植试验,结果显示:在重庆1 000 m以下的丘陵、山地种植“桐优1号”均能正常生长,苗木生长较好,已基本成林。经过2年的生长观测,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树高平均达到5.26 m,胸径平均达到6.54 cm。其生态适应性强,抗丛枝病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

关键词   泡桐;桐优1号;引种栽培;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

中图分类号:S72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4.018

白花泡桐“桐优1号”(Paulownia fortunei),属玄参科泡桐属,为我国特产的重要优质速生用材和绿化树种之一。它是泡桐属内南方分布最广的树种,遍布于长江以南,东起台湾,西至云南最西面的高黎贡山;南到两广直至越南和老挝的北部。具有很强的速生性,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丘陵、山地、平原生长良好。泡桐树用途广泛,其木材具有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材质松软、密度较低等特点,是生产胶合板、拼板、集成板、造纸等的优质材料,可用来制作乐器,还可入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丰都县双路镇安宁村既是典型的城郊集镇、旅游新镇,又是三峡库区移民乡镇。位于长江南岸,东与兴义镇相邻,南与三建乡、龙河镇接壤,西与三合街道毗邻,北临长江,距丰都县城6 km。丰石公路、丰武公路横贯左右,交通便利。区域内森林、矿山资源丰富。据2012年统计,有耕地面积1 293.67 hm2,森林面积4 722.53 hm2。试验区最低点海拔363 m,最高点海拔662 m;土壤为黄棕冷沙土,平均土层厚度为40~60 cm,完全适应“桐优1号”的栽培。试验地基本情况见表1。

1.2 试验材料

白花泡桐“桐优1号”种苗为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优良无性系良种组培生根苗,平均苗高50 cm以上,地径1.0 cm以上。于2016年3—4月引进,苗木数量4万余株。

1.3 试验方法

根据“桐优1号”的生长习性,设计选择不同立地条件(海拔、坡度、坡位等因素)进行适应性丰产栽培试验。在安宁村4社试验地,选择3个小班,设置3个试验样地,即:将3号小班槽地设为1号样地、7号小班斑竹园设为2号样地、9号小班大地设为3号样地。按造林密度3 m×3 m,74株/667 m2定植,树种配置方式长方形,在每个试验样地内选择25株为调查固定样株。每年调查样地内“桐优1号”的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定期对引进品种的生长势(好、中、差),生态适应性(宽、中、窄),抗逆性(强、中、弱)及病虫害、成活率等进行观测记录与分析。试验地造林设计情况见表2。

2 造林抚育

2.1 造林

试验样地3号小班(槽地)、7号小班(斑竹园)、9号小班(大地)均为荒山。样地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坡度平缓,海拔在300~600 m;土壤为黄棕壤,肥沃、疏松、湿润,土层厚度40~60 cm以上,土壤pH值5.5~6.5。造林前对3个试验样地采用穴垦整地,整地时间在2015年11—12月;挖穴规格依苗木大小而定,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根系,本试验挖穴规格

1.0 m×1.0 m×1.0 m;每穴施复合肥0.3~0.5 kg作基肥,将表土与基肥充分混匀后,再回填表土10~15 cm。选择健壮、无机械损伤的带根组培苗,高度50 cm以上,地径1.0 cm以上。在入冬后至新梢萌动前,选择最高气温低于20 ℃的雨前或雨后天气进行,2016年3—4月按株行距3 m×3 m造林,每667 m2定植74株。定植时将苗木根系放在回填土上面,加土分层压实,做到根舒、苗正、土实,栽植深度以苗木根颈处与地面齐平或略低于地面为宜。栽完后在苗木基部覆一层松土,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积水,导致死苗。切忌将苗木根系栽入含基肥的底层土中,以防烧根。

2.2 管抚

2.2.1 中耕除草

造林当年的5—6月,对新栽植株进行扩穴培土、扶正1~2次,并在当年冬或次年春进行补植;造林后第1年全面割灌、锄草等,第1次抚育时间在5—6月,第2次在8—9月,连续抚育2年。

2.2.2 水肥管理

栽植后的前2年,在7—10月高温、干旱季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适时适量补充水分,大雨过后及时开沟排水。造林后3年内,每年秋季结合抚育采取穴状、环沟或纵沟方式进行施肥,或在冬季树木停止生长后埋施,每穴用饼肥或复合肥0.5~1.0 kg。追肥一般在4—6月施用,可用各种速效肥,也可用腐熟后的饼肥等。方法是在离树干基部30~70 cm处,挖10~30 cm深的圆形或半圆形施肥沟,然后均匀施入肥料,复土封盖。

2.2.3 树形培养

在春季树液流动以后,待泡桐芽萌发到2~3 cm长时,选取顶芽以下第2~3对健壮腋芽中的一个夹角小、与主风向一致的芽作为接干芽,接干芽以下保留2~3对侧芽,将其余的芽全部钩除,待侧枝长到20~30 cm时,及时将侧枝芽头摘去,抑制侧枝生长,培养主干干形。为了培养高干、无节或少节良材,次年顶芽萌发时,需及时摘去侧芽,促使主梢生长和主干无节或少节;若顶芽受冻或受损,需培育最上端最健壮的侧芽形成优势芽,促使其生长发育,达到接干的目的。

2.2.4 病虫害防治

2.2.4.1泡桐丛枝病

为害泡桐最严重的病害是泡桐丛枝病。防治方法: 1)严禁从病区引进根、苗,应选择无病母树采种育苗,推广种子育苗;以根育苗,采根后,用温水或1 000单位/mL土霉素碱溶液浸根。2)夏季修除病枝,并涂土霉素凡士林(1∶9)药膏,后用塑料布包扎,在病枝上環状剥皮。3)适时防治蝽蟓、叶蝉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减少病原传播。4)用10 000单位/mL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碱、2%~5%硼酸钠溶液,通过髓心注射及根部处理方法治疗病树。

2.2.4.2线虫病

1)造林地造林前要进行根结线虫本底情况调查,如有发生则尽量不用;2)造林前将苗木根系放入1.8%阿维菌素乳油500倍溶液中浸泡5~8 h;3)造林后线虫发生初期,可用10%灭线磷颗粒剂和土壤混匀后施到根系周围,用量为3~5 kg/667 m2;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灌根。如果发生严重,则应销毁,改种其他抗线虫作物。

2.2.4.3地老虎

用组培容器苗造林的早期,要加强地老虎的防治,可以采用诱捕或人工捕捉的方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造林成活率

3个试验地均在2016年3—4月定植,次年2017年11月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桐优1号”造林成活情况详见表3。

3.2 生长情况

1)“桐优1号”在当年定植后,经2016年11月测量,3个试验点株高、胸径、冠幅平均值见表4。

2)“桐优1号”在定植后第2年,经2017年11月测量,3个试验点株高、胸径、冠幅平均值见表5。

3)“桐优1号”在定植后,据2016—2017连续2年测量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3个地点的平均值见表6。

4 小结

1)2016年引种白花泡桐“桐优1号”,在丰都县双路镇安宁村4队3个地块造林定植,成活率都达到了90%以上,苗木生长较好,已基本成林,引种获得成功。

2)通过试验可知:在重庆1 000 m以下的山地、槽地种植“桐优1号”均能正常生长。栽培2年后,经调查测量树高平均达到了5.26 m,胸径平均达到了6.54 cm,冠幅平均为12.47 m2;树高最大值5.84 m、最小值4.98 m,胸径最大值6.76 cm、最小值6.26 cm,冠幅最大值13.26 m2、最小值10.75 m2。

试验期间苗木生长势好,生态适应性较宽、抗逆性较强,抗丛枝病较好。

3)“桐优1号”不宜在泡桐林地上套种花生、豆类等农作物,不宜在前茬为花生、豆类等农作物的土地上种植泡桐,不宜在泡桐丛枝病等疫区营造泡桐林,泡桐不宜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生长。

猜你喜欢

泡桐
泡桐花开
泡桐花开
高处
紫花泡桐(节选)
桐花万里
桐花万里丹山路
“9501”杂交泡桐埋根育苗及丰产技术
氤氲泡桐
种下泡桐树 引来金凤凰
梦里开满泡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