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

2018-05-14陈典斌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互联网+互联网

陈典斌

[摘 要]自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之后,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中,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培养作为我国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现状和现有高校的专业培养情况,指出“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0-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物流正在从技术、设备、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互联网+”促进了传统物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传统物流业的效率水平,并促使了新形势下的物流产业新业态的形成,使物流业迅猛发展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互联网+”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同时也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我国物流产业自产生以来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向生产领域的不断辐射,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物流产业规模不断增大。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物流经济的不断渗透,物流产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相关研究显示,未来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以30倍的速度增长,物流人才的缺口将会更大。

在我国,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层次,即高级管理方面的物流人才、中级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和初级的基层物流人才。

1.1 高级物流人才

高级物流人才隶属企业的管理层,主要负责制定企业目标、对企业进行总指挥等。企业对高级物流人才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广泛的社会认知能力,还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能为物流企业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目标,并具有对突发事件的优秀的处理能力。高级物流人才在我国物流行业中一直处于严重缺乏的状态。

1.2 中级物流人才

在一般物流企业里,中级物流人才通常是处于一般管理岗位上,只需对某一部门进行管理,负责对其所在部门的相关事宜进行统筹运作,并少数可参与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行列中。中级物流人才要对其部门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都能熟练掌握并实践经验丰富,而且需要一定的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对中級物流人才的需求较大。

1.3 初级物流人才

初级物流人才,一般都处于企业的基层岗位上,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现阶段,物流企业对初级人才因其准入要求不高使得基层岗位从业人员并不缺乏,但却存在着整体水平较低的问题。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物流行业的基层操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2.1 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难以匹配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为时尚短,因研究经验的不足导致我国现有物流产业内教学资源的严重缺乏,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通过对国外现有资源的原样照搬或参考其他高校的培养情况来对本校物流课程进行设置,这种脱离了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必然无法与物流行业实际需求相匹配,更不能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需求。

2.2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但我国物流产业人才的教育方式却还停留在过去阶段,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都是采用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手段,这种固有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无法有效学习。或者只是学习了理论知识,却因缺乏与实践相结合而导致专业技能缺失。

2.3 师资力量不充裕

现阶段,高校内物流专业的教师多数都是由相关专业半路转行至物流专业的,其自身的专业知识尚且不足,在教学时对本门课程的研究也多不深入,空洞的形式教学必然无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再加上教师本身就多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关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教育也就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高新技术的融入使得物流行业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现阶段背景下各高校不得不去重视的现象。

2.4 教育设施缺乏

物流行业是理论与实操并重,或者也可以说是实操重于理论的一个专业,对人才的考察也更倾向于实践操作。但由于多数高校在教育设施上的缺乏导致高校毕业生在校就读期间大多都缺乏实践经验,致使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初因技能缺乏而不得不去从事基层岗位,不仅给高校毕业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心理压力,也为企业带来了再培养的压力。

3 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分析

3.1 推动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应以市场人才需求为主要导向,推动建设学校与企业互动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培养,高校学生可以在就业与创业上都有一定的经验技术,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毕业离校后的方向起到了指导作用。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校能更加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还能使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了有力依据,使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3.2 人才培养订单化

人才培养订单化,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向高校传递人才需求,由高校负责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结业后即可直接被用人单位聘用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大多被用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战略中。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人才不仅在技能要求上可以完全匹配到企业的直接需求,还能使企业减少人才外围招聘过程中花费的成本。

3.3 改进教学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产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智慧物流时代。新时代,新气象,对传统教学内容也有了新要求。过去我国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只是对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经验的参考和借鉴,缺乏对我国物流市场的实际结合分析,这就要求科研机构和相关物流专业研究学者共同努力,致力于对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并探索出一些适应当下时代的新理论。同时,高校还应结合自身情况,或自费或借由合作企业的融投资等方式建立物流实训基地,让学生得以将理论与实践实时结合,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加强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现有师资力量专业素质缺乏,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可通过如下几方面进行改进:第一,由学校出面负责将物流专业教师送至专业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并加强高校之间的经验交流;第二,通过校企合作,使高校物流专业教师也可以进入物流企业进行实践,并获取相关实操经验;第三,积极保持与物流科研机构或研究者沟通,及时掌握物流行业相关动态。第四、引进物流企业人员对院校师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讲座等。院校通过以上方面的努力,必将可以提升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4 结语

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长期不懈的配合努力。“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共存,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只有通过国家、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协作,在物流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制定和体质建设上协同一致,共同打造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发展,行业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流市场人才的不断供应,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商玮.“互联网+”时代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6).

[2] 于茜虹,陈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知音励志,2017(02).

[3] 林玲.探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38).

[4] 颜健生.“互联网+”背景下商务英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J].广西教育,2017(19).

[5] 郭厚芳.“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路径探索[J].新校园(上旬),2017(01).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