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修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初探

2018-05-14刘社堂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矿区项目管理质量

[摘要]以金矿区污损治理工程为例,采用实证比较、讨论分析、调查观察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土地修复工程中,人员、材料、机械、施工环境、设计及施工工艺对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和管控措施。研究实践表明,土地修复工程要注重决策、施工、过程和完工等各阶段的质量管理,综合运用土体重构等土地工程科技,着重做好污损场地清理,铺设隔离层、深土层、耕土层等工艺环节质量管控,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解除和转化土壤污染物,实现矿区修复治理与土地利用双赢,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管理;土地工程;质量;污损土地修复;土体重构;矿区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识码]A

金属矿产、煤炭、石灰石等开发利用以及城镇化建设与资源模式不合理布局,在带给区域经济效益同时,对周边土壤造成了污染和损毁,同时造成土地空间的不合理利用。通过土壤修复和土地整治,对污损进行修复治理成为有效手段。

积极探索将土壤修复技术与土地整治深度融合的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确保土地修复项目切实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陕西小秦岭金矿区污损土地修复项目实践为例,探求项目质量管理保障和提升之道。

1 工程项目质量

1.1 内涵概述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机构、组织、人群等关系人有关质量需求和相关期望的管理过程活动,其中项目质量是其关键点。工程项目质量包括规定要求和一般需求两个方面,它重在项目实施方基于项目本身提出的满足科学、安全、环保,甚至一些个性化需求。从事污损土地修复治理,尤其是在污染物含量较高的生态敏感区进行项目建设,确保实现两大基本目标,具有根本性意义和长远影响。

1.2 工程项目质量的规定要求和需要

项目质量一般包括5方面规定性要求和需求化内容:一是适用性,包括项目工程平面、空间布置合理性以及所实施项目的建设物理功能等,以利于經济、社会和生态等的生产生活所需。土地修复工程必须达到生态环保,以及土地可被安全有效利用的基本要求。二是可靠性,在具体的土地修复治理工程中,这一要求体现为工程项目的基础性保证,即必须使工程项目最终达到土壤中的污染物被固定、转移、吸收或降解,污染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三是经济性,包括项目的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也就是指工程项目要投资效益高,运行和维护成本低。土地修复工程不管是政府投资还是社会投资,要运用经济思维,使静态和动态投资以及后续的运维、管护等在可接受范围内,并考虑其应有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四是协调性,指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建设地区工程设施、人居环境、文明文化特质的协调等。土地修复工程要与环境保护,农田水利建设等山、水、林、田、湖、草、石因素,包括人居生活环境有机结合。五是业主要求的其他特殊功能,陕西小秦岭金矿区污损土地修复项目,结合区域独特地质环境和千年金矿遗址、遗存,建设峪口区生态文旅项目,并投资建设小秦岭国家矿山公园,即是将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和永续利用结合的良好范例,这也必然对项目质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3 土地修复工程质量

土地工程是把未利用地变为可利用地或把已利用地高效利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项目工程过程,核心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及生态学多元理论和技术对土体进行重构,以达到承载生命体所需的基础条件。

土地修复工程是广义土地工程的重要部分,是将土地空间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系统有机结合运用的复杂工程,是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的土地生态系统保护、治理和建设过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多种作用机理与过程运动。其工程项目的质量不但包括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协调性、用户满意度等内容,还涉及营造高效、舒适、健康的宜居环境和节能、节材等方面,是一个可持续,绿色健康,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状态。

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陕西省和当地市、县国土、地质和农业等部门,与工程建设单位经过大量工作,为实施项目、解除小秦岭金矿区土壤污染隐患,报经国土部、财政部实施项目,并要求切实落实相关的严格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实施方从项目阶段性管理,以及土地修复工程中人员、材料、机械、施工环境、设计及施工工艺等,对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和管控措施多方面,定制度、提要求,抓督促,以提高项目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2.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阶段性管理

包括四个质量管理阶段:一是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这是决定金矿区污损土地治理可行性和最佳方案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导向是基于项目区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转变到基于污染风险评估所涉及的所有质量管理活动。二是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即审阅所有合同和技术文件及报告,审查施工队伍的资格,如图纸是否完整、有无错误和空白、各种设计文件之间有没有矛盾、技术标准是否正常等。三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主要是过程质量控制,包括金矿区污染土地的处置、施工作业质量和施工工艺管理质量。这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性阶段工程,其质量管理的目标,即是从单一的修复技术发展到多技术治理联合的原位修复技术、综合集成技术,以达到质量合同和行业基础标准。四是工程完成后的质量管理,根据合同的要求,专业严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行竣工检验,检查未完成的工程和缺陷,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五方面影响因素:一是人员因素,在项目实施中,选派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考查土地治理分包单位的资质,查验技术人员上岗持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现场管理人员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及时掌握现场人员、物资和机械设施实际情况。二是材料构配件质量因素,把好污损土地治理材料采购关,做好材料招投标工作,严格招投标程序;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及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三是机械设备的因素,对于主要施工设备应审查其规格、型号是否符合金矿区污损土地治理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于主要施工设备,应对金矿区污染土地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施工现场条件、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组织和承包商提供的工程机械管理等进行审查。四是施工环境的因素,主要是构建结合金矿区污损土地治理场地状况,工程特点,气候情况因地制宜组织、管理、指导工程施工;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内外部环境。五是设计及施工工艺的因素,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应当按照金矿区污染土地治理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技术政策,充分考虑合同规定的条件,以及重大工程、重点工程和新结构、新工程等疑难项目。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科学鉴定,并有科学保障措施的施工方法保证工程质量。

2.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内容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即对四个管理阶段的项目进展实施质量检查与控制: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决策阶段,金矿区污损土地治理主要论证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决定是否立项,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和水平。二是工程设计阶段,污损土地治理工程就是讲工程项目质量目标与水平具体化,确定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三是工程施工阶段,这是潼关小秦岭金矿区污损土地治理工程具体形成项目实体质量的阶段。四是工程验收阶段,在自检基础上,由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县国土、市财政国土农业环保部门,包括省和国家级层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最终评价与确认。

污损土地修复工程的主要技术原理,包括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体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以及降低土体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争取被利用。因此,其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要将上述管理涉及和考量点及管控举措有效结合,充分利用,使“质量”意识全面覆盖每一人员、每一环节,真正牢牢“印记”在整个工程项目全程。

3 潼关金矿区污损土地修复项目管理实践

3.1 项目区工程概况

陕西潼关小秦岭金矿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矿业混乱秩序的典型地区,当地矿山企业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众多,区域内尾矿渣随意堆放,占用和污损了大量土地,多年开采导致该地区环境严重破坏。

工程项目管理中,主要是在已污损土壤分布区采用覆土、隔离等技术,最大程度消除重金属对农田土壤的污染,项目管理中确保土体重构技术实施运用是在工程管理中必须把握的的主要内容和管理着力点。

3.2 工程项目内容与目的

该土地修复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為,在耕地治理区采用70cm耕植土覆盖和10cm灰土垫层进行复垦,10cm灰土垫层隔离重金属污染,保障耕植作物的安全性;70cm耕植土为下层40cm压实黄土和上层30cm不压实的净黄土,使土体疏松和有机重构,利于雨水下渗和水土保持。通过场地清理、铺设隔离层、铺设净土层和铺设耕土层等工艺环节,对污损土壤、地块进行修复和治理,达到两大目的:(1)对项目区内选矿废渣压占的土地进行修复治理,新增建设用地。(2)对项目区内选矿后氰化池内遗留重金属造成的土地污染进行修复治理,有效降低土地污损状况。同时,要依靠工程技术手段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结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实现矿山地质保护与环境治理双赢。

3.3 污损土地修复治理工艺与质量管理

3.3.1 场地清理。这一项目实施和管理阶段,主要是对金矿区污损土地治理项目区域内的选矿废渣进行清理、平整和压实处理。

(1)项目主要工艺:对项目区内选矿废渣和堆积的尾矿等进行清理外运,并将清理后的区域进行平整、压实;填坑时,底部需要适当压实,压实系数应不低于0.95;场地整体坡度应随地形调整,一般要求不超过5°,较陡地段可将场地平整成台阶型。

(2)项目质量管理重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将影响现场清理过程的因素纳入管理状态。例如,对挖掘机和铲运机的作业时间和工人转移过程的操作进行控制,建立质量管理点;对填埋场底部压实的土层进行采样,用环刀法测定充填坑底部的压实系数大于0.95。切实搞好自我检查,在经专业和具备资格人员检验、验收和签证后,下期工序施工方可进行。治理场地清理完毕后,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以避免损坏或冲击。此阶段使用“环刀法”进行现场压实密度测量,即用已知质量及容积的环刀,切取土样,使土样的体积与环刀容积一致,这样环刀的容积即为土的体积;称量后,去除环刀的质量即得土的质量,然后计算得土的密度。

3.3.2 铺设隔离层。在清理后的污损土地场地上,平整铺设三合土垫层是这个阶段的主要项目实施和管控重点内容。作为隔离层,就是隔离污染场地内的选矿废渣。

(1)项目工艺主要内容:在选矿废渣清理平整后,在其上铺设隔离层,隔离层用于阻止残留污染物渗透、防止形成二次污染;隔离层为由土、石灰、中砂混合而成的三合土,为确保工程质量,三合土的配比应严格按比例混合;施工中隔离层的压实度应确保不低于0.95;隔离层厚度不低于10cm。

(2)质量管理重点:施工前,结合以往科研成果,并通过配比试验,确定三合土的配比方案。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比要求进行混合配比,由质量检验员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隔离层铺设;施工前,在项目区域内进行碾压试验,并采用环刀法取样获得碾压次数。以此建立质量管理点,施工过程中,对隔离层的碾压次数进行监测,从而确保压实度;建立质量管理点,对铺设隔离层的厚度进行随机采样,采样点数不少于三处,检测隔离层的厚度是否满足10cm。

3.3.3 铺设净土层。这项管理和实施的内容为,在治理区隔离层上均匀铺设未经污染的净土层。

(1)项目工艺主要内容:隔离层铺设完成后,在其上施工铺设净土层;净土层主要由未经污染的干净黄土组成;施工中应确保净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0.90;净土层厚度不低于40cm。

(2)项目质量管理重点:铺设净土层前,由质量检验员对进场净土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设;施工前,在项目区域内进行碾压试验,并采用“环刀法”取得符合要求的压实度,从而获得碾压次数。以此建立质量管理点,施工过程中,对净土层的碾压次数进行监测,从而确保压实度;建立质量管理点,对铺设的净土层的厚度进行随机采样,采样点数不少于三处,检测净土层的厚度是否满足40cm;在完成或部分完成施工任务时,应及时进行自检。

3.3.4 铺设耕土层。本项目实施的质量管理内容和重点,就是在治理区,进行土体有机重构,在净土层上再均匀铺设用于耕植的耕土层。

(1)项目工艺主要内容:净土层铺设完成后,在其上施工铺设耕土层;耕土层主要由松散的干净黄土组成;施工中应确保净土层的压实度不低于0.83;净土层厚度不低于30cm;土料应不含植物根系,土料中的结核量不大于2%,水溶盐含量应<3%。

(2)项目质量管理重点:铺设耕土层前,由质检员对进场耕土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铺设;施工前,在项目区域内进行碾压试验,并采用“环刀法”取得符合要求的压实度,从而获得碾压次数。以此建立质量管理点,施工过程中,对耕土层的碾压次数进行监测,从而确保压实度;建立质量管理点,对铺设的耕土层的厚度进行随机采样,采样点数不少于三处,检测耕土层的厚度是否满足30cm。

对于项目质量管理,还包括:工程不符合质量标准,达不到设计要求质量时,应立即组织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的原因,分析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提出处理方案,并经部门批准后处理,再进行验收。

由于严格执行项目质量全流程管理,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顺利完工并经过验收,其中一期工程新增建设用地2.2hm2,新增耕地93hm2、林地38.27hm2;二期工程新增耕地520hm2、林地173.33hm2、建设用地104.67hm2。

4 结语

通过在陕西小秦岭金矿区实行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实施科学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工程,消除了重金属对农田土壤的污染,有机改造了土壤,便利于可耕土地的雨水渗入及水土保持,充分发挥了所实施工程项目在重大民生工程中的典型引导和示范辐射效应。

矿区污损土地修复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工程项目应有功能和作用,把重视工程项目质量,有效融入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善提升至全程,成为省部级环境治理示范样板项目,切实发挥了土地修复项目应有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探求项目质量管理保障和提升之道,在建设项目中落实“质量兴国”战略,打造“品质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丁大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2] 戴步卿.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路,2007(5):86-87.

[3] 王万春.浅谈监理工程师如何审查施工组织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18):212-213.

[4] 张建公.工业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5]蔡苗,韩霁昌,魏样,等.陕西潼关矿区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探讨[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6(9):77-84.

[6]韩霁昌.土地工程实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2016(9):129-135.

[7]刘社堂.污损土地治理实践与建议——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例[J].中国土地,2016(12):45-46.

[8]富天生,霍晓斌.环刀法测定密度的影響因素探讨[J].吉林水利,2013 (5) :50-51

[9]徐欣.黄土梁峁地区建筑基础型式选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矿区项目管理质量
泥中寻金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指南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矿区迎来今冬第一场雪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