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索

2018-05-14张青媛

丝路视野 2018年18期
关键词:智库建设基层党校

张青媛

【摘要】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有天然的政治和学员优势,但基层党校的资政现状出现鸡肋状态,即资政水平有点,但不高,影响力不大;资政工作长期在做,但断断续续,资政成果时有时无。而造成这样的局面,有认识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欠缺等因素。但在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必须正视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从强化组织领导、畅通信息渠道、加强资政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保障机制、利用“互联网+”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基层党校;智库建设;路径

一般来说,智库是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层处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2015年1月《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校工作的意见》也指出:“建立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机制,确立决策咨询规模和智库成员管理模式,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无论从党校自身的功能定位还是新形势下国家战略实施需要,基层党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应该承担起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引领作用。

一、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优势

(一)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了党校的性质,即党校是地方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正因如此,基层党校与地方党委紧密联系,有很多获取政策信息的便利渠道,能及时了解地方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等问题,把握资政的及时性和精准性。此外,基层党校还承担起党委政府的委托课题,通过资政专报或内参的形式上报地方决策层。同时,基层党校与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院是三个牌子,一套班子,这在相当程度上拓宽了党校的政治地位,有利于新型智库的建设和作用发挥。

(二)学员优势

基层党校的学员来自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他们不仅是党校培训轮训的主体,同时也是党校进行资政服务的对象。学员们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他们通过专题学习、教师辅导、学员论坛等借助党校资政平台向决策层建言献策。同时,他们也为党校教师的资政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厚素材,有利于促进党校教师资政水平的提高。

二、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现状

理论上基层党校做智库主要有上述两大优势,如果从现实层面来看,基层党校的资政现状有点鸡肋的状态,体现在:资政水平有点,但不高,影响力不大;资政工作长期在做,但断断续续,资政成果时有时无。造成这样的局面,除了基层党校相比较中央党校、省级党校等中高层党校的级别低、规模小等原因以外,还有一些较为重要的因素。

(一)重视程度不高,平台渠道狭窄

基层党校的工作基本上由教学、科研和资政三块构成。但现实中党校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中,而且主要是教学培训管理,因为所有班次的师资基本上是外聘,党校教师的上课次数很少。这与基层党校的管理人员的智库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无关系。同时,地方决策咨询主要依靠党委政府的政策研究机构,而党校教师能够参与党委政府重大文件起草、调研工作的屈指可数,做资政工作所得的信息基本上是二手的,往往会造成资政成果与地方所需是“两张皮”。

(二)资政人才缺乏,科研力量薄弱

基层党校本身规模小、编制少,学科建设不成体系,专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没有完全划分,专技人员除了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兼职大量的行政工作,无法专心于教学科研资政工作。同时在考核机制上,并没有将专技人员的行政工作与教学科研资政工作等量权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资政人才能力的发挥。

(三)保障措施缺失,资政合力分散

基层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上并没有健全以资政为导向的科研机制,包括课题形成、成果评价、成果转换、绩效评估、经费保障、激励措施等。一般来说,科研资政都是从课题研究开始,但由于基层党校在学科支持、研究方法、社会实践、后勤保障等方面不配套,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不完善,致使一些好的科研成果难以被党委政府领导知晓,无法被社会认同和推介,党校资政品牌无法形成,从而影响党校智库作用的发挥和长远发展。

三、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

(一)强化组织领导,重点定位资政方向

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需要组织领导给予保障。有条件的党校可以建立科研资政的机构,负责资政人才库建设和组织策划、信息公开、项目评估、科研转化、资政成果报送等与智库建设相关的工作。为扩大资政成果的影响力,科研资政机构还需承担资政内刊的统筹发行,建立品牌效应。同时,基层党校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依据现有学科背景人才的基础,重点定位资政的方向和切入点,尽量扬长避短,经常性地组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符合自身特长的新型智库。

(二)多手段聚集人才,加强团队合作

基层党校的智库人才类型应该多样化,并且在实践性和专业性方面有一定要求。首先,基层党校自身的教师队伍要充分运用,这是党校智库建设的固定人才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将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科学划分,以学科建设或教研项目团队为基础,通过合力打造资政成果。同时应该注重资政人才培养,鼓励挂职锻炼,支持社会调研,加强进修深造,对青年实行定向导师制,在合适时机引进拥有专业系统理论素养的重点高校博士生。其次,利用学员优势,将一些政府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且有突出表现的研究型官员和在研究机构、高校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纳入人才库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带动党校新型智库建设。

(三)畅通渠道信息,加强资源共享

有效有影响力的资政成果体现在“对症下药”。对党委政府政策动向、关注焦点、目标规划、实际发展情况等信息的获取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决定资政能力和水平。基层党校要充分利用好党委领导下的重要部门这一优势,随时与党委政府保持沟通交流,主动与政策研究室和各职能部门联系,加强课题合作,有条件的可以选派人员参与政府文件报告的起草、社会调研,也可参加人大、政协的旁听,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同时,基层党校也要充分利用党校系统的优势,加强片区、市内合作,由此扩大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强化资源共享性。

(四)建全智库运转机制,保障资政成果最优化

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完整的、全链条式的机制保障运行。一是课程生成机制。党委政府领导点题,以校领导牵头形成课题组。还可由科研资政机构征求地方黨委政府和校教师意见后,经校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形成最后选题范围,以正式发文公布信息,供教师以课题申报形式参与课题研究。这种机制保障了科研资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源头大大提高了资政的服务能力。二是完善科研管理办法。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明确将资政成果与科研文章发表同等对待,在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中应该给予恰当考虑。三是建立科研成果转换机制。在科研模式上,转变原来封闭式为开放式,主动对接需求,以研讨会、专题报告会、出版物等拓宽资政成果发布和应用,使其成效最优化,智库品牌和影响力得到广泛认同。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智库的发展模式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从课题研究到成果转换、项目管理、机制运行、信息共享等都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现代科学方法和分析工具使其专业化和精细化,这是新型智库建设的技术保障。这对基层党校来说有很大的困难,但可以通过与地方党委政府合作,与片区、上级党校系统合作,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聚集合力,争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最大的智力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竹君,胡燕.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讨[J].宁夏党校学报,2017(05).

猜你喜欢

智库建设基层党校
新形势下基层党校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
浅析基层党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基层党校初建智库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哈尔滨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党校智库建设:思路与对策
当前基层党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信息情报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基层党校提升党建专题课教学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