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018-05-14伍茜溪张烨杨新平

丝路视野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特征

伍茜溪 张烨 杨新平

【摘要】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今后十多年的中高速增长,是符合经济增长规律,符合三次产业演进规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为了正确地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态势,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地引领经济新常态,就要把握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特征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是质量与效益型增长

在经济新常态下,虽然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却会提高。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但为取得这种高速增长而付出的代价是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2年进行的预测表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的8%。2005年以来,这一数字虽有所下降,到2011年仍然高达4%左右。如果扣除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真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有5%左右。增量资本产出比是衡量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是创新驱动型增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经验,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了把这一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政府又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国际经验表明,现代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科技进步取得的。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左右。由此可见,创新驱动型增长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是创新成果最多的领域。只有不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转变工业的发展轨迹,通过创新驱动,追求工业产品的质量与效益提升,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型增长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要优化产业结构。截至2016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是: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为8.6%,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为51.6%。优化产业结构,概括地说,就是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所谓加强第一产业,就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产品在数量、品种、质量方面都能与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需要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为此,就要保障粮食安全,把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相对应地,就要守住18亿亩耕地这一红线。所谓提高第二产业,就是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着力淘汰过剩的和落后的产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其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很快,2011年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是,我国目前只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必须认真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我国产业结构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服务业发展滞后。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平均为72.5%),而且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平均为53%);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行业规模过小,所占比重过低,今后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使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服务业的需求相适应,积极发挥金融保险、信息网络、计算机软件和科研技术服务等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四、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增长

1978年-2012年,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增长。1978年,第二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2.3%,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只有27.7%。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3.9%上升到51.6%,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2%。这也就是说,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开始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增长。唯因如此,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条件下,每年我国的新增就业总量却高达1300多万人,比此前以工业为主导的增长时期每年新增的就业量还多出300多万人,其原因就在于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较多。今后,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都将会逐步提高,力争达到70%以上,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这是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J].财贸经济,2013(11).

[2]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伍茜溪(1968.06—),女,漢族,云南楚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张烨(1976.08—),女,汉族,云南楚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杨新平,男,汉族,云南楚雄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