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简单中求深刻

2018-05-14耿美玲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艄公羊皮黄河

耿美玲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袁鹰以独到的视角、大气流畅的文笔,以自己在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了在黄河上操纵羊皮筏子接送乘客和货物的艄公形象,表现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大道至简。用简单的教学方式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是每位教师共同的追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提高,确立简洁、集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

在学生反复朗读《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之后,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朗读教学目标:第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喜欢的词句。第二,借助语言文字图片,读中想象“黄河滚滚”的场景和“羊皮筏子”的样子,为感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作铺垫。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朗读入手,扎扎实实地读通课文,并能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促使学生对羊皮筏子的“简单、轻巧”有深刻理解,那么对艄公的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本课的教学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基于学情,因势利导

《黄河的主人》第一自然段正面描写黄河: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了“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这四个最直接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词语,但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词义呢?我就设置了这样两个小前奏:出示黄河的壮观画面,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让学生说说由黄河想到了哪些词语、哪些诗句。在充分了解了学情之后,再让学生回到课题“黄河的主人”:通过预习,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你看到的黄河吗?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会感觉作者替自己说出了心中的感受。朗读就是“我口说我心”,有感情朗读就变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一次次的有感情朗读,让学生一次次与作者产生共鸣,充分地表现出对黄河的由衷赞叹。

二、师生共读,比较体味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课堂上,当教师和学生一起深入品味文章内容时,当师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时,就会触发新的联想,迸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感悟。这时候,语文课堂可就会成为师生间互动的学习过程、共进的心路历程,甚至是共创的情感体验。

《黄河的主人》第二自然段中写道:“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这段文字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的小、巧,尤其是和汹涌的黄河相比,更让人觉得在这样的筏子上行进是多么危险。学生一开始的朗读比较平淡,虽然能找出关键的信息,但不能用朗读表达出感情。这时,我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而是亲切地问学生:“老师也想来读读这段精彩的文字,可以吗?”这时候,课堂氛围高涨,孩子们很有兴趣听我朗读。这时,我安排了一个小任务,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体会:谁读得更好些?为什么?在我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学生通过语气、语速、语调,品味出了羊皮筏子的特点。在我读第二遍的时候,有的孩子还跟着我一起朗读起来,这时候师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来到黄河边,面对这样的羊皮筏子,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无须进行朗读知识和技巧的指导,学生已经照着我的样子投入到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了。

三、尊重主体,放飞个性

在《闲居读书》里赵翼强调:“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做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课文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黄河的主人》第三自然段中寫道:“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 一、 二、 三、 四、 五、六,一共六个人! 这六个人,就如同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这里表达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那种激动、新奇、惊异的心情,因此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尤为重要。课堂上,我紧紧扣住“啊”字,这个字表示作者惊叹不已,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想想还可以怎么读。在作者细数羊皮筏子上的人数时,更听到了学生用不同的语调、语速来朗读。你看,普普通通的一个字——“啊”,不同声调,读出多种心情;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一、二、三、四、五、六”,学生读出的不同数法,不就表达出作者的异样心境吗?精彩的文本朗读,可以让孩子们释放天性,获得个性化的朗读体验。

做最简单的朗读教学,让孩子们往心灵深处读。《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的朗读教学让我收获颇丰:教学的起点往往要定在学生的学习起点上,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但常常被我们忽视。教学的机智就是要抓住学生发展的最近区域,在学生愤悱之时,给予点拨、引导;教学的机智更体现在当发现学情与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时,不按部就班,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地改变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经济开发区群力小学)

猜你喜欢

艄公羊皮黄河
巧断羊皮案
披着羊皮的狼
寻短见的少妇
渡口的歌声
最后的老艄公
黄河
披着羊皮的狼
羊皮换相
渡过黄河看雕塑
放着河水不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