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趣味识字

2018-05-14刘涵婧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刘涵婧

【摘要】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因此识字教学包括字音、字形和字义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进行识字要会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运用字义,并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标。本文从乐读字音、巧记字形、趣解字义三个递进的方面探讨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识字 小学低年级 教学策略

汉字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中介”。因此识字便成为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排头兵”,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

戴汝潜在《汉字教与学》一书中指出:“识字,指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并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方面看,汉字教学的内容便一目了然了,包括字音、字形和字义三个方面的掌握,具体来说,学生进行识字就要会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运用字义,并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标。

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能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但汉字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很难达到课标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采用更加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本文试图从乐读字音、巧记字形、趣解字义三个递进的方面探讨识字教学策略。

一、乐读字音

汉字字音有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等,学生在掌握汉语拼音后能独立借助拼音认读汉字,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反复认读拼音以强化记忆,学习过程不免有些枯燥,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认读汉字的积极性呢?

(一)标准化读音

从读音的角度看,汉字的读音是复杂的,既有多音现象,也有方言障碍,因此,初期识字给儿童一个标准读音十分关键。标准读音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眼睛能看到的课本上书写的正确拼音,二是学生耳朵能听到的标准朗读。学生学习时,首先见到的是课本上标注的拼音,经过机械记忆学生能正确识记拼音,但是朗读时仍可能存在问题。这时,正确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夸张的发音能帮助他们记忆和巩固读音,尤其是前后鼻音的区分,教师要尽可能读出前后鼻音的不同,在反复准确的朗读中强化学生记忆。

(二)多样化游戏

如果一直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式认读汉字,不免有些枯燥,这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游戏,让识字变得更有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认读初期,可以玩摘果子的游戏,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领读,并将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果子,产生了获得感和成就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读中期,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生字字音,教师可以和学生玩开火车、小青蛙跳跳跳等游戏,教师以“火车火车往哪开”或者“小青蛙,跳跳跳”为口令开始游戏,随意抽取学生作为开头,接着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认读生字。这些游戏让全班学生参与其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再次识记字音。

字音复习阶段,“我画七色花”是学生喜欢的小游戏。从所学的生字中找出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等,教师出示花芯(前鼻音、后鼻音等关键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七色花画满,说对一个就贴一片花瓣,错一个要摘下一片花瓣,最后比比哪组的花开得最美丽。这个游戏,运用在学生熟练掌握读音后,帮助他们对字音进行归类认读。

二、巧记字形

汉字字形就是汉字的形体结构,由基本的笔画按一定的数量、度量和空间组合,构成偏旁部首而形成汉字。它的表意性特点显著,形是具体的、可感的,而意义是抽象的。写字需要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儿童对感知建立意义的抽象概念比较困难,因此识字初期学生掌握字形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有很多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在课堂上我从不吝啬时间给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常用的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想象法等,其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都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我将其统称为汉字迁移法。

(一)汉字迁移法

知识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例如学习生字“住”,學生会采用加一加(“亻”加“主”)的方法;学习“课”,学生会采用换一换(把“棵”的 “木”字旁换成“讠”字旁)的方法,这就是知识的正迁移。由于负迁移的存在,学生往往会写错别字,如:学生学会了“放” ,再学“游”, 总会将右边写成“放”;学生学会了“迎”,再学“柳”,总会少一撇。负迁移的产生,是学生掌握的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干扰了新知识的获得。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反复强调字形的注意点,加深学生印象,以减少负迁移的发生。

(二)想象法

想象法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记字方法,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例如学习“碧”字,学生想象:“王子牵着白马坐在石头上”;学习“润”字时,很多学生会把 “王”写成“玉”,课堂上,学生合理运用了想象法,“我妈妈姓王,她总爱关上门在家里面敷面膜,她说可以滋润皮肤,所以润就是三点水加门加王。”学生的想象十分独特,但有些复杂,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加以总结,我在此基础上编了一则记字小口诀:“门里有女王,她在敷面膜,脸上很水润。”运用想象法巧记字形,学习过程有趣了不少,学生写字的错误率也有了明显下降。

三、趣解字义

学习汉字的根本作用是能有效使用,因此能正确认读、书写汉字后,了解汉字的意思,是识字的重要过程。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字义的要求并不复杂,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生字的意思即可,因此教学如果能贴近儿童生活,教师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以儿童的眼光理解字义,学生学习字义就会简单有趣很多。

(一)六书解义

所谓“六书”,就是前人分析汉字结构所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将“六书”修正为: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象形字,“日”“月”“山”,“日”的字形就像一轮圆圆的太阳,中间的点表示光点;“月”的象形字就像一轮弯月;“山”的甲骨文,就像是连绵的山峰,当中有一峰突起,惟妙惟肖。结合画面,理解字义变得生动有趣。

形声字,“闻,从耳,门声”,学生通过造字法理解了字义,“从耳”——门里有个耳朵,这个字和耳朵有关,学生自然就能知道“闻”的意思,和“听”有关。理解词句“充耳不闻”“处处闻啼鸟”“耳闻不如目见”时就简单很多。

会意字,“休,从人,从木”,左边是人,右边是木,就是人靠着树木休息的意思,理解字义就轻而易举了。

(二)相互关系

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因此三者不可分割,且能相互促进。

一方面,理解字义能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字形。如“武”解释为和军事有关的事,《说文解字》中解释:“夫武定武戢兵,故止戈为武。” “武”有阻止動武的意思,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另一个更通俗的解释是把戈举起来,停止战事。这样的解释对于学生来说太过复杂,因此需要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的人民提倡和平,从不使用武力,另一个国家的国王知道了这个消息,心想:“他们的国家一定很弱小,我要去征服他们!”于是就带着武器准备去进攻,但是刚到达,国王就发现,他们国家竟然拥有十分先进的武器,国王预料到自己会被打败,于是命令士兵举起自己的武器,放弃进攻,最终两个国家都获得了和平。”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创造出来了“武”字。听了这个小故事,学生自然就知道“武”和军事有关。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戈上一撇(丿)想象成刀,士兵把刀举起来了,所以戈字下面的一撇(丿)变成了武字上面的一横(-)。由义到形,这个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还能巩固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另一方面掌握字形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理解“碧”的字义,“碧”分解开来就是白、玉、石,因此从本质上说“碧”是石头的一种,指青绿色的琥珀般的玉。比如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中这个“碧”字十分传神,明白了“碧”的意思,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漫天青绿色荷叶的美妙景象了。由形到义,简单有趣,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字义,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影响深远。

科学解析字义,不仅能让理解字义的过程更加有趣,还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理解和运用汉字。

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和汉字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遵循汉字造字规律,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识字效率,争取让低年级识字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而有趣,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会读、会写、会用汉字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识字儿歌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