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主题阅读课程的探索与尝试

2018-05-14曹丽萍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曹丽萍

【摘要】科幻作品是基于科学背景上的人类幻想,具有科学性、幻想性和人文性。科幻阅读,可以丰盈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丰富想象力、培植思考力、陶冶高尚情操。

【关键词】科幻阅读 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有人说,科幻作品是用一个脑洞大开的基点(想象力之美)、几块常识的柱石(知识之美)、无数逻辑的线(理性思维之美)搭建出的建筑。科幻作品以科学为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来拓展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广度,构筑美好的未来世界,引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思考,这对于好奇心强烈、探索欲强、爱动脑筋的孩子而言,极具魅力。在做《融通人文与科学素养的科幻主题阅读课程开发研究》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浏览了大量的科幻作品(包括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浸润其中,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日渐丰盈。

一、浸润科幻,丰盈科学素养

科学性和幻想性是科幻作品的两大基本美学特性。科幻的一大元素是科学的设想或者高科技,这也是科幻最重要的特征。因此,阅读科幻作品,有助于丰盈学生的科学素养。

1.增长科学知识

科幻作品往往通过一种可信的、自洽的科学理论设定推演,它和科学是相辅相成的。科幻作品可以让学生习得很多科学知识。如阅读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学生可以了解潜艇的发明缘由、潜艇的构造知识、有关海洋发电与开采海底矿藏等诸多知识。观看电影《天空之眼》,学生可以了解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一种高科技武器——昆虫式侦察机。科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看到基于当前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之上的一种展望、可能性。如观看电影《巨齿鲨》,学生可以打开眼界,原来要去深潜海底可以发明一种柔软而韧不可破的防鲨笼……科幻源于科技又妙于科技,阅读科幻作品有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科学常识,了解科学前沿进展。

2.习得科学观察法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而以科学为基的科幻作品,作者在描述科学世界时,往往有独特的观察方法,如《海底两万里》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这些珍贵的海生植物中间,我发现了许多诸如轮生的海苔、孔雀团扇藻、葡萄叶形的海藻、粒状的水马齿、猩红色的柔软海草、扇子形的海菰、蘑菇头状的吸盤革等种类的海生植物。”作者从形状、颜色两个方面来观察事物。而“路旁尽是错杂的小珊瑚树所形成的混乱的珊瑚树丛,树枝上遮满白光闪闪的星状小花。我看见好像是薄膜一般的和圆筒形样的细管在海波下颤动。我要去采它们带有纤维触须的新鲜花瓣。但是,当我的手挨近这些有生命的含羞草的时候,雪白的花瓣便缩入它们的朱红匣子中去了,珊瑚丛随机转变为一大团的石圆丘”这段中,作者从形状、颜色、质地、动态变化等多个方面来观察事物。阅读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这种具有文采美、肌理美的科学观察方法。

3.培养科学精神

科幻作品是基于科学背景上的人类幻想,或以幻想形式表达出来的人们对科学精神的向往,因而它能给予学生科学精神的滋养,激励学生像书中的人物一样勇于探究,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地探索,大胆尝试并能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如阅读《海底两万里》,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儒勒·凡尔纳大胆想象潜艇、海底生活从而最终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深受感召,激发起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

二、浸润科幻,丰盈人文素养

科幻作品大多聚焦于对科学与人性关系的探讨,尊重人类大众的价值体系、伦理规范和感情基石,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科幻阅读,有助于丰盈学生的人文素养。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是比较广义的,它涵盖了想象力、思考力、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

1.丰富想象力

科幻作品的另一大元素是幻想,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读者带来未来的想象,让读者与未知相遇,看到从来没有过的景色和真正的想象力。这种想象,有时很瑰丽——如《海底两万里》:从太平洋到大西洋,蜿蜒游曳两万里,跟着鹦鹉螺号的客人,穿越变幻莫测的海底;有时很奇妙——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喝下小瓶子的水,身体慢慢变小,只有25厘米;有时很离奇——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花园里一棵巨大的玫瑰树,上面的花是白色的,扑克牌园丁忙着把白花染红;有时很伤感——如《海底两万里》:一条沉船、凄惨的海难情景;有时很神秘——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柴郡猫从尾巴到屁股到爪子到肚皮再到脖子、脑袋、下巴、耳朵、眼睛一点一点地消失,最后留下一个微笑在树上闪亮;有时很遥远——未来怎样?一百万年后会怎样?大胆奇妙的想象能带给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无尽的阅读快感,让他们爱不释手。读完《海底两万里》,学生说:“在海底世界,海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常常骑着海蛇,在海底四处漫游,穿过平原,穿过森林,看到各种奇异的动物、植物……”这样的想象何等曼妙!

2.培植思考力

乔布斯号召大家学编程,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幻给予人一种全新的思维工具。”每一部科幻作品都展现了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反映着人类对其自身以及其周边世界的思考,也引领着读者站在时间之外,从不同维度的空间去思考我们人类自身的问题,思考世界,进行“如果这样……会怎么样?”的思维游戏,合理地展现无限可能性。可以穿越时空,进入更高或更低维度,面见外星生命;可以死而复生,时光倒流;可以旅行至宇宙尽头或另一个宇宙;可以摧毁或再造一个星球或星系;可以改造身体,强化、共用大脑,移植、上传记忆;可以用皮肤吸收光能……通过阅读,学生的思维得以打开,对于自身、对于世界的思考会有更宽广的理解,以至于产生“我想发明一种无人机,可以飞来飞去送包裹、外卖,减轻快递员、外卖小哥的辛苦;它还能变形,变成清道夫,清理空中的垃圾,让天空永远干净、永远湛蓝”“我想发明一种医疗直升机,身体像一颗胶囊药丸,里面有最先进的医疗器材、设备,可以到任何地方救援,给予病人及时的抢救和最有效的救治”之类的美好想象,为人类寻找摆脱现实困境的路径。

3.陶冶情操

人物形象是科幻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科幻作品作者塑造的主人公往往勇敢坚韧、充满智慧,具有各种人类美好的品质,从而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爱丽丝善良、有爱心、坚强,遇到困难能努力想办法解决;《海底两万里》中的尼莫船长,品德高尚,英勇顽强,反对奴隶制、反对压迫者。他热爱海洋,说他们的衣食都取自于海洋,海洋中没有争斗、厮杀、独裁……这些品性无形中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俄国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超越现实又遵循科学规律的科幻作品能引起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儿童的认知世界,有效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保护和拓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浸润科幻阅读,丰盈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羽翼。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