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医院门诊实名制就诊推广的经验与思考

2018-05-14杨露曦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门诊推广

杨露曦

[摘要] 实名制就诊对患者、医院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通过品管圈、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拓展注册平台、医院内多部门的协作、形成倒逼机制等举措,在门诊有效推进实名制就诊的经验。

[关键词] 门诊;实名制就诊;推广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a)-0195-02

2003年非典后北京提出了实名制就诊,各地医院相继推广。2016年3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明确 “严格落实实名制预约挂号制度”要求以后,各级医院的推广力度更大。但由于医疗行业具有救死扶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像购买机票、火车票、办理银行业务一样强制要求病员凭身份证就医,各级医院只能使用柔性推广策略。

1 推广背景

1.1 实名制就诊的含义

实名制就诊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 各家医院的称呼不尽相同,有的叫“实名制挂号”有的叫“实名制就医”“实名制预约” 等。不论名称如何表述, 但其实质基本相同,是指患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就诊,从和医院建立起诊疗关系(即办理就诊卡)开始,在挂号、就诊、缴费、检查、检验、治疗、住院等一系列环节中均使用其真实姓名,从医院角度来说,就是必须严格对患者注册信息进行把关,不向随意编造的身份信息提供号源[1]。

1.2 实名制就诊的好处

实名制就诊有助于保障医疗安全。借助信息化系统,可完整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

实名制就诊便于门诊患者维护其合法权益[2]。否则一旦出现医疗争议,患方因姓名不实难以维权。

实名制就诊有助于保证社保经费的合理使用,为医疗保险经费管理提供较为有效的监管手段。

有助于患者特殊情况的追踪。如传染病疫情追踪、临床危急值报告等。

实名制就医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倒号”行为[3],使医疗秩序更有序。

1.3 实名制就诊的必要性

目前各家医疗机构的患者病史资料形成了信息孤岛,既不便于完整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也无法实现与社区卫生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的整合。要建立起区域化甚至全国化的“健康一卡通”,最可行的是采用身份证号码作为患者身份的识别码。所以将医疗机构的就诊卡与患者的身份证号码进行关联势在必行。

同时,在医患纠纷频发,恶意“讹诈”及医闹现象凸显的医患关系背景下,建立医患双方合法维权的机制也尤为重要。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地市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年门诊量120万~140万。该院2005年开始实施医院信息化,门诊病员使用预制的条码式就诊卡看诊,根据就诊卡内是否录入身份证信息分为实名注册就诊卡和临时就诊卡。2017年1—4月,医院门诊实名制就诊率45.02%。

2.2 主要做法

2.2.1 成立促进实名制就诊的品管圈 成立由巡诊护士、预约护士、财务、信息人员组成的品管圈,定期召开圈会,对影响病员实名制就诊的因素进行根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病员对实名制的知晓率与认同度,制定实施对策,改善流程,促进实名就诊的普及。

2.2.2 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推广 对地市级医院来讲,不能因为是否进行实名登记而影响患者看诊,故对患者缺少实名制看诊的倒逼机制。要能顺利推广实名制就诊,就只能让患者方便、快捷的办理实名制认证。

而实名制就诊能否推广与病员来院前的知晓率和现场依从性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病员的知晓率,借助各种媒介加强对病员来院前的宣传尤为重要。确定简单上口的宣传口号,充分借助微信、微博、网站进行宣传。制作展板、DM单、海报等,同时开展现场宣传,帮助病员了解实名制就诊的意义和预约挂号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尽可能在病员挂号之前让其拥有实名制就诊卡或随身携带身份证件,在挂号时便捷办理实名认证。

在宣传中,提高老年群众对实名制就诊的知晓率和依从性非常重要。因为各种新媒体的宣传手段难以覆盖社区老年群众,所以门诊护士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帮助居民现场办卡和办理实名制认证,并每周到医院住院病区帮助病员家属办理实名制就诊卡。深入社区及病区的宣传,既能帮助潜在需要的人群提前办卡,更重要的是借助此举措加强了宣传和推广,强化了实名就诊的影响力度。

2.2.3 拓展实名制就诊卡的办理、注册平台 为方便群众办理实名制就诊卡或者对原来的临时卡进行实名注册,除了挂号窗口,还在导医台和现场宣传处设点办理,让不挂号的群众也能方便快捷的办理新卡或完成注册。

2.2.4 院内多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门诊病员大多都要接触医院的挂号员和保安,对收费员和保安进行培训,标准化提示挂号病员“请出示身份证”,从而强化病员看病带身份证的认知。另外,门诊导医、志愿者也不斷提醒病员备好身份证,增强病员对实名制就诊的知晓和接受程度,提高现场挂号的效率,减少病员排队时间。

2.2.5 实行倒逼模式促进实名制就诊的推广 由于现有的政策及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医院不能强制要求病员提供身份证挂号看诊,但在满足其保障性医疗的前提下,门诊部制对非临时卡进行限制使用,如预约挂号以及办理病假及医疗证明等,倒逼病员接受实名制就诊。

2.2.6 及时收集数据并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调整 开展实名制就诊推广的第一季度,每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问卷了解各专科、各年龄人群对实名制就诊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及时整改。第一季度取得成效后,改为每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针对成效差的特定人群进行强化跟进。比如儿科,由于儿童没有身份证,多数家长没有携带户口簿的习惯,所以实名制就诊率低下,这就需要作针对性的宣传。

2.2.7 推广之初一定要在短期内强力推进 实名制就诊的比率越高,实施难度就越小。这项工作在实施之初需要强力推进,短期内形成规模效应及影响力,病员对实名制就诊的响应和配合力度就越强,而如果进展过于缓慢,让病员对医院的宣传和引导熟视无睹了,后期的推广就会越来越难。

3 结果

该院从2017年5月开始实名制就诊的预热宣传和前期的准备工作,从2017年8月正式实施, 2017年12月,门诊的实名制就诊率达到90.6%。

4 思考

4.1 目前的实名制就诊大多等于实名制挂号

由于大多数医院就诊卡卡面无照片,系统内未采集患者的图像信息,无法实时进行真人识别;另外医疗的环节太多,如看诊、采血、各种检查等,大型医院的门诊量普遍较大,即使有图像工作人员也难以一一验证,所以国内大多数医院所谓的实名制就诊主要是实现了实名制挂号,并不能保证在就诊的所有环节均实现实名制就诊,在门诊病员的身份识别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隐患。

4.2 部分病员不愿意接受实名制医疗

“实名制就诊”目前并没有上升到法定强制执行的层面,部分患者出于隐私保护等原因的考虑对此项措施还有异议[4]。甚至部分病员为保护隐私,伪造个人信息就诊,也有少数病员为不影响商业保险的保障利益,不愿意接受实名制医疗。

4.3 急诊病员的实名制就诊率低

医疗服务具有救死扶伤的特殊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 24 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因此对于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急诊患者,医疗机构仍然必须履行救治义务,无法对病员实行实名制就诊的倒逼,虽进行了宣传,但急诊病员的实名制就诊率仍然较为低下。

4.4 缺乏身份证号码验证,错误信息多

为拓展实名制就诊的覆盖面,目前大多数办理实名卡的有效身份证件并不仅仅限于身份证,还包括户口簿、二代医保卡、军官证、身份证照片等。其中只有身份证原件可以采用读卡方式写入信息,其他方式均由人工输入信息,在不能对接身份证信息验证系统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信息错误。

4.5 医生对于门诊病员身份识别的意识有待加强

多年来,我国门诊对就诊人员没有进行身份识别的强制规定,医生旧有的习惯对门诊患者身份信息不准确导致的风险认识不足,很少主动引导、强制患者坚持实名就诊。

4.6 实名制就医的法律盲区

目前我國尚缺乏实行实名制就诊的法律依据,医院对门诊患者的身份识别也大多是通过姓名、性别以及年龄等进行一般性的比对,即或是信息有出入也难以拒绝看诊,这给医疗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当出现病员冒名看诊,并对检查检验结果提出质疑时,医院难以举证反驳。

实名制就医制度的实施,不仅要求患者向医疗机构提供其真实的病史资料,同时还必须提供其真实的身份资料,在与患者隐私保护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尚缺乏配套的制度。所以,实名制就医,需要将其合理性作为其制度设计的灵魂[4]。

[参考文献]

[1] 陈虹,贾小溪.医院号贩子的成因、危害及遏制措施[J].中国医院,2014,18(11):54-56.

[2] 王哲,刘龙秀,徐婕,等.门诊实名制纠正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46-148.

[3] 胡广,赵士曼,林晓红,等.实名制预约挂号服务方式与效果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0):86-87,135.

[4] 实名制就诊的法律意义[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4-27.

(收稿日期:2018-04-13)

猜你喜欢

门诊推广
开展门诊服务流程调研 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关于汉韵文化主题餐厅的设想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来自疼痛门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