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05-14姚瑶曲新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护理标识护理风险手术室

姚瑶 曲新艳

[摘要] 目的 总结该院特制的环境标识、患者系列标识、护理警示标识在手术室應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实施护理标识后的用药例数,对照护理标识应用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标识实施前,选取的是2013年2月—2015年2月的患者数据,用药例数232例,医疗事故发生率9.05%,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63.4%;护理标识实施后,选取的是2015年2月—2017年2月的患者数据,用药例数221例,医疗事故发生率0.90%,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93.6%。结论 护理标识可以保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降低风险程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 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a)-0059-02

患者因一些不确定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直接或间接伤残或死亡的可能性是指护理风险。手术室医患人员流动大,工作环节复杂,任务繁琐,因此手术室护理风险较其他一般风险复杂、不确定因子高、后果严重。主要是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多样,有患者信息对接出错;中医疗器械准备不足;手术切口感染;意外损伤等。然而,护理纠纷现象一旦产生,极易给患者家属及患者本人造成心理上的创伤,还会增加相关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及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护理风险具有多样性及不确定性的特性,该院特采取相关风险管理措施,对手术室医患人员潜在的生命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该院在意识到护理标识的作用后,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室安全隐患,提高该院医护人员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能力,从2015年2月开始,该院就开始把护理标识运用到手术室工作的各环节中。特意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2015年2月—2017年2月两个阶段全方位的患者及护理数据,通过比较两个阶段用药例数中用药差错的占比来分析护理标识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护理标识的制作

1.1 护理标识

护理标识是该院护理部在民主讨论后,集体特制的一类标准性记号,主要是用来预防和降低因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

1.2 制作的要求

该院以民主讨论的形式最终确定护理标识的制作工作由护理部一律负责。为了在标识制作上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艺术、科学及实用,特意要求各标识要有相关文字说明书,并汇编成小册子,供医护人员查阅或学习。对标识的4点具体要求:图形要美观、文字要规范、格式要统一、挂放要醒目。

手术室标识的具体设计主要以医院整体格调为主,同时以科室工作性质和相关手术流程为辅,设计出一系列环境标识、患者信息标识、护理警示标识等,特制出涵义不一色彩不一的标识,如腕带、标签等。

2 该院护理标识的应用

2.1 环境标识

2.1.1 区域标识 目前,医院科室存在着几种特点:科室种类繁多、人员流动频繁、伤患病情复杂、科室与外界隔离。根据医院科室空间相对独立封闭的工作环境,在医院大厅及各个独立的区域内可制出空间平面示意图。由于每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及不一的环境(空气)洁净度要求,科室制作的平面示意图可用3种颜色的文字来区分,即绿色代表清洁区,蓝色代表适中区,红色代表污染区。

2.1.2 设备警示标识 由于手术间的设备及器械多样,较复杂,因此在手术室设立警示标识可促使医疗设备安全规范使用。在该院用不同颜色的绑带把电器的电源线区分开来并把同设备的电源线捆扎成束,防止手术室的各种电器电线缠绕、混用;在手术室区间粘贴医疗器械各种全方位的标示图、结构图及属性图。

2.2 患者系列标识

2.2.1 患者身份标识 该院为了对患者进行更好的管理,实行了患者身份标识管理,也就是对患者进行腕带标识。该标识是一种标有患者准确医疗信息能被医务人员快速识别的身份腕带。患者在术前就会被护士佩戴好腕带标识,就医的普通患者为蓝色腕带标识,特殊患者如视听有障碍、病情严重等为红色腕带标识。

2.2.2 药物过敏标识 凡患者体质不同,过敏药物也不同。凡是就医的患者经检查对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过敏,皆可用特制标识牌来标明患者过敏药物简称,相关负责的护士在进行交接后将特制标识警示牌带入手术间悬挂在明处,以此来提醒医护人员。

2.2.3 患者管道标识 有些患者在术中会同时被医务人员连接多样输液管道,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错误,采用颜色各异的一次性标签对不同作用的输液管道进行区分,并在标签上表明医疗信息(内含置管日期、管道名称、置管医生)。

2.3 护理警示标识

2.3.1 普通药物警示标识 不同种类的药物,有着不一的配置方式及药物。手术室护士将药液抽吸到注射器,接着用色彩形状不一的标签粘贴在注射器上进行区分,其中要注明药品信息(内含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手术室护士尤其注意两种药物要分开存放,即外观相似、内服外用的药物。

2.3.2 术中药物警示标识 手术台上的药物大都颜色相似且透明,无标识信息极易混淆使用。该院在这方面实现术中药物警示标识管理,即在每一药品上贴上带着药品信息的标签,无论是配药护士、器械护士人员,还是其他医务人员,可以在术中避免传递错误用错药的可能性。

2.3.3 查对警示标识 降低手术室风险最基本的管理制度是查对制度,为了降低医疗风险,该科设计了查对警示标识,主要是张贴在对接患者的手术室、治疗台等区域,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率。

3 方法

3.1 数据

收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2015年2月—2017年2月两个阶段全方位的患者及护理数据。

3.2 观察指标

根据该院应用各种护理标识前后所收集到的数据来分析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的压力源。

3.3 统计方法

研究方法是对照护理标识应用前后的实施效果。通过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根据调查发现,从2015年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以来,在无形中降低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了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护理标识实施前,该院手术室患者有232例,其中这期间医疗用药差错有21例,占比9.05%,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63.4%;实施后该院手术患者有221例,在这期间医疗用药差错有2例,占比0.90%,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可知,护理标识的运用可有效降低用药差错发生率,见表1。

5 讨论

由于目前医院手术室存在着种类繁多、人员流动频繁、傷患病情复杂、与外界隔离等几大特点,因此,医务人员在术前掌握每一位患者的基本信息来降低护理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让手术中每一位参与人员都熟悉患者基本信息是非常有难度的。

该院基本上是以患者基本信息识别为主,其他识别标识方法为辅。主要通过患者腕带上的基本医疗信息来核实患者的身份、需要采取的手术以及手术部位等,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医务人员在对接过程中获取信息错误的发生率。医护人员便于快捷准确地核对患者的信息,采取应对措施给予患者治疗及护理干预,及时有效地抢救,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风险。护理风险主要是针对护理人员来说的,贯穿于整个手术室的各个环节,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极大地能减少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在高风险的手术室,极因劳累而注意力不集中,易导致常用护理操作程序发生失误。这时可通过颜色标识刺激护理人员的视觉,使其短时间内认识清晰。

综上所述,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中,重要的是护理标识。而为了进行风险管理,手术室一般都会采用护理标识,可以保证手术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降低了风险程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华丽.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2):67-69.

[2] 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

[3] 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7(8):99-101.

(收稿日期:2018-04-11)

猜你喜欢

护理标识护理风险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骨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护理标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