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7-02-27朱珏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护理标识医疗纠纷重症监护室

朱珏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自愿接受本次试验的住院患者88例,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参与试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4例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工作加入护理标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差错事件、医疗投诉以及工作质量评分等数据上比较,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满意程度指标上对比,试验组的数据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其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护理价值较高,可对其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支持,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标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满意程度; 差错事件; 医疗纠纷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11-02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均比较危重[1],容易发生病危等严重事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自愿接受本次实验的住院患者88例,就其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以及自愿的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48.4±2.5)岁,共计18例颅内肿瘤,10例硬膜下血肿,8例癫痫,7例颅内出血,1例血管畸形。试验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48.9±2.7)岁,共计19例颅内肿瘤,9例硬膜下血肿,8例癫痫,6例颅内出血,2例血管畸形。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2)无法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3)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5)肾脏功能存在严重损害的患者;(6)肝脏功能表现出严重损害的患者;(7)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方式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营养指导、生活指导与健康指导以及导管护理等,为患者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以及生活计划,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对其疑惑进行有效的解答,对其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交谈及倾听等方式对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行排解。试验组则在其常规的护理工作中添加护理标识,具体的护理工作如下所示,(1)患者标识: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的第一时间,为其带上具有身份标识的腕带,并对其信息档案进行全面的建立,床号、姓名、性别及年龄、病情诊断结果为其主要的信息[2];(2)医护人员标识:采取燕尾帽颜色(横带)的差异以及胸卡的信息对护理人员的等级进行辨别,与此同时还可使本科护理人员佩戴爱心臂章,方便人员的区分以及工作的分配[3];(3)管道标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一般会留置胃管、动脉引流管、静脉引流管、尿管等常规的引流管,为了对其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辨别,可将不同颜色的标签贴于其管道上,并对其名称、置管长度、置管日期等进行注明[4];(4)药物标识:口服药物、注射药物以及滴注药物等不同类型的药剂做出醒目的标识,设立相应的标签,对其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的过敏药物进行相应的标识[5],避免发生药物过敏等不良现象;(5)提示标识:在病区内放置相应的提示标识,比如说患者的疾病存在感染性质,则需在其床头处表明相关的内容,如患者情况比较特殊,也需标注相应的注意事项[6];(6)血型标识:首先需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核对,核对完成,再将其血型标签贴于患者的床头,分别为A型、B型、AB型、O型及RH型,药物的应用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均需根据患者的血型而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主要包括护理质量(差错事件、医疗投诉、工作质量评分)以及满意程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差異。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差错事件、医疗投诉以及工作质量评分等数据上比较,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比

两组在护理后满意程度指标上对比,试验组的数据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抢救与急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的科室,因此该科室的护理工作的强度与专业性则相对较高,但由于该科室的护理人员稀少且工作杂乱,容易出现差错事件以及医疗投诉等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还可对院方的声誉以及服务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7]。

将护理标识引进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工作来,该种护理手段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以及此相关医护人员的警惕性[8],使护理医护人员与患者尽快的互相了解,对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护理标识的建立,还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注意力,对其工作行为以及功能态度进行相应的规范[9],对其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避免,使其差错事件以及医疗投诉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10]。并且护理标识还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提示,对患者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其并发症的避免有着明显的意义[11]。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其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护理价值较高,可对其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支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牛素桃,卢敏,宋敏,等.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9):8-9.

[2]胡萍.探讨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5):188-189.

[3]严曹琼.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221-222.

[4]江晓君,莫清清.护理标识对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5):168.

[5]杨明霞,刘雪娟,孙永翠,等.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甘肃医药,2014,8(12):959-960.

[6]付平.重症监护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63.

[7]武志红.腕带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40(12):635-636.

[8]廖亚显.护理标识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623-624.

[9]康书红.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44-145.

[10]于水仙,逯秀秀.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导管安全固定和护理[J].包头医学,2015,39(4):229-230.

[11]詹娜.护理警示标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4(10):304-305.

(收稿日期:2016-07-26)

猜你喜欢

护理标识医疗纠纷重症监护室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骨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研究
护理标识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医疗纠纷病理尸检结果探讨
试论重症监护室的实习带教体会
在举证责任倒置机制下的病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