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看党的人才政策的新变化

2018-05-14张树重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变化

张树重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才流动方向作出新引导,致力于构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格局;对人才环境营造提出新要求,努力构建重视人才发展与吸引海外人才相结合的内外联动的新格局;对党管人才原则有了新加强,优化中国共产党纵横结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对人才强国建设作了新动员,力争在人才国际竞争中勇立潮头。党的人才工作的新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重才爱才的光荣传统。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才政策;新变化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3.002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3-1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人才的描述集中于党的建设模块,而“人才”两字在文本中共出现十四次,足见党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相比,党的十九大报告在人才政策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各项事业全面展开的今天,分析党的十九大人才政策的新变化,有助于在时代变化中更加深刻理解党的人才政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一、对人才流动方向作出新引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到科研生产一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到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不同表述来看,人才流动的引导方向更加符合新时代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是新时代国家反贫困斗争的主阵地,而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现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人才是重要的保障因素。这些地区长期以来处于人才流动链条的最末端,是人才分布的边缘化地区。人才流动的引导方向变化表明,我们党对不平衡的人才流动现状予以高度重视,将人才政策最大程度地向这些地区倾斜,不断增加这些地区的人才存量与后续增量。

按照唐纳德·博格的人口推拉理论,人才流动由人才流失的“推力”与吸引人才的“拉力”共同作用而成。人才流失的“推力”指的是地区低水平的经济发展、糟糕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等负向度因素;而吸引人才的“拉力”指的是地区发达的经济状况、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等正向度因素。当迁入地的“拉力”强于“推力”或者迁出地的“推力”强于“拉力”时,人才流动就会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顺势而生。当前我国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直接决定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强拉力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强推力的现状,进而导致了不平衡不合理的人才流动局面。现阶段我国人才流动呈现出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由基层一线向更高级部门流动等不平衡不合理的局面。而不平衡不合理的人才流动局面反过来又加剧了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如此循环往复,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把握人才流动的“推力”与“拉力”的关系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固然难以改变,但是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强推力与弱拉力的现实状况却可以逐步改善。党将人才政策最大程度向这些地区倾斜,就是要增强这些地区吸引人才的“拉力”,弱化其人才流失的“推力”。没有哪一种资源比人力资源更能创造出高水平的边际效益,没有哪一个资本比人才资本更能带动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对欠发达地区予以优惠政策,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的大规模投入,实行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点对点帮扶。国家将精准扶贫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实施人才扶贫的策略,“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创造条件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存量与后续增量,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对人才环境营造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相比十八大报告的“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又增加了两项人才环境的营造特征。由两个“人人”到四个“人人”,党和国家对人才环境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伟大奋斗对人才的呼唤更为迫切,对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需要人才。而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关键。四个“人人”将个人梦根植于中国梦的土壤中,关注个人成才的诉求,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作為新时代党和国家伟大奋斗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致力于营造宽松自由的人才环境,形成对内重视人才发展与对外吸引海外人才相结合的内外联动的新格局。

党致力于构建人才发展的活性环境。当前党和国家认识到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致力于满足人们的成才诉求与人才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一方面,人才发展的活性环境在于调动主体对成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主体内部形成追求成才的自发驱动力。活性环境并不成为强制人们必须成才的指标型硬性环境,而是顺应与满足人们的成才诉求的柔性环境。“人人渴望成才”是中国梦在个人层面的体现,也是活性环境首先要努力的方向。如果活性环境下人人拥有成才的梦想,那么中国梦的实现也不会遥远。“人人努力成才”彰显了拼搏上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也是活性环境塑造成才动力机制的体现。成才目标并不是咬咬牙发个誓愿就可以随随便便达到,需要苦干实干的务实品质,需要愈挫愈勇的顽强毅力,需要积极向上的高远追求。另一方面,人才发展的活性环境为人才的自我实现提供外在保障。“人人皆可成才”是活性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豪迈宣言,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这并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基于中国强大的国力支撑以及顶层设计的路线规划所做出的科学论断。“人人尽展其才”是活性环境的终极目标,不仅在于国家飞速发展为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抱负的舞台,而且体现在国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消除束缚人才发挥才能的不利因素,为人才能力的发挥提供可靠保障。

党致力于构建广聚人才的引力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而集聚党内外、国内外人才关键在于构建人才引力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 ”环境对于凝聚人才力量与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的作用毋庸置疑。构建引力环境的目标在于留住本国人才、吸引海外人才,将他们的智力效能在中国发展的大舞台上尽情发挥。对于国内人才而言,防止人才流失刻不容缓,必须增强留住国内人才的“拉力”与削弱人才流失的“推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必须满足他们的高层次需求。因此党的十九大重视美好生活需要,致力于满足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与高层次需求,以便形成广聚人才的引力场效应。吸引海外人才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具有满足海外人才发展需求的环境条件,那么海外人才的引进就具备较大的可能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外留学人才掀起了归国热潮,就在于中国的“强起来”不断优化国内人才环境,并以极其优惠的政策吸引外籍优秀人才,将国外智力资源应用到中国建设实践中。

三、对党管人才原则有了新加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就着重强调党在一切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于党管人才原则而言更是重大突破。横向上,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才工作与其相联系的其他工作的统一领导,也就保证了人才工作更加顺畅地与其他工作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又统一行动,取得事半功倍的人才工作成效;纵向上,强化中央的政治领导力,减少人才政策下达的层层阻力,使得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指令能够顺利贯彻到基层。党的十九大优化了中国共产党纵横结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工作最大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并予以优化加强。

加强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并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在宏观上统筹全局,引导人才良性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科学人才观,凝聚人才力量,画出各领域人才全面发展的同心圆;就是人才强国建设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轨道上运行,绝不能走偏离正确轨道的老路与邪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决胜人才强国建设。

加强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迫切需要人才。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急需人才。只有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才能培养更多的更高质量的人才,满足新形势新任务对人才的需要。

加强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工作攻坚克难的必然坚守。目前人才质量不高、人才分布不平衡、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才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加强顶层设计,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法治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清除人才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四、对人才强国建设作了新动员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建设人才强国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国内方面看,中国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各项事业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下全面展开,距离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前所未有的接近。党和国家对人才的渴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从国际方面看,經济全球化不可逆转,世界格局多级化趋势更加明显,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国际竞争本质上还是国与国之间人才储量以及后续人才增量的竞争,拥有规模宏大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勇立潮头。所以,加快人才强国建设既是应对国内各项事业全面展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夺取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建设人才强国就必须建构合理的人才资源转化方略,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用制度构建育才引才用才的活性环境,逐步扩大优质人才存量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增量,以便获得世界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为建设人才强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强顶层设计,进行体制创新、机制改革,致力于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努力为人才发展铺平道路;重视教育体系的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建设人才强国夯实教育基础;关心和重视人才的生活条件与待遇问题,解决医疗、教育、就业等关乎人才生存发展的问题,为人才发展免除后顾之忧;优化人才流动趋向,努力构建合理有序的国内人才流动格局,吸引海外人才回流;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识才、用才、爱才、敬才的良好风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端人才,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回流,人才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刻把握中国的发展大势和国际竞争态势,作出了加快人才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有信心也有能力推进人才事业发展,迎来建设人才强国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J].党课,2015(14).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秦利民

猜你喜欢

新变化
变化中续接“新变化”
租赁会计国际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辨析
浅谈俄罗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汉化及新变化
亚投行成立与国际关系局势新变化
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本质
石材市场“新变化”
加拿大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思考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