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本地优势 做强药材产业

2018-05-14王泉杜军余敏灵苟满枝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乐山产业发展思路

王泉 杜军 余敏灵 苟满枝

摘 要:乐山有丰厚的道地药材资源,有一定的医药产业科研和工业基础,有深厚的中药材贸易文化底蕴。但是目前还存在中药材种植区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产品利用率低、高端技术人才缺乏、经营模式滞后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依托乐山旅游产业优势、整合中药饮片生产资源、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加快大健康衍生品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实施科技战略、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提升乐山市道地药材的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乐山;思路

中图分类号:S5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3.009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3-49-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培育、传承、发展中药产业已经成為国家战略,具有广阔前景。乐山市独特优越的气候地理环境,造就了境内丰富的中药材产业资源,是历史悠久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地和集散地,大宗常用的传统道地药材如黄连、白姜、川牛膝、天麻、石斛等品质优良,影响全国市场的调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和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的潜力非他地可比。

如何依托乐山现有的医药工业基础、政策环境、科技力量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产业,打造具有乐山特色的中药材旅游产业示范园、道地药材养身保健、特色旅游纪念产品,实现道地药材的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有机结合,实现乐山地产药材在乐山境内产值的最大化,我们通过调研与分析,提出了以下发展思路。

一、乐山道地药材现状

(一)资源分布情况

乐山市农业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自然优势,适宜栽种道地药材面积约355万余亩。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中药材品种2900多种,占全省资源64.5%。市内出产的大宗常用道地中药材品种有:黄连、干姜(白姜)、川牛膝、石斛、天麻、白术、白及、泽泻、姜黄、郁金、杜仲、川黄柏、重楼、灵芝、乌梅、佛手等。主产于峨眉山市的雅连是黄连中的佳品;金口河乌天麻、夹江石斛由国家质监总局正式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犍为、五通桥、沐川出产的白姜个大、粉性强、油足、纤维少、品质全国最优;金口河川牛膝长大肥润,质量全国最佳;犍为姜黄的姜黄素含量优于云南等其他产区产品。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十二五”期间,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为支撑的现代中药种植模式已初步形成。在九州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力开展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研究等,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专业经合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据统计,2016年全市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年产优质中药材10多万吨,产值约10亿元,种植面积黄连43956亩、川牛膝6360亩、姜黄23390亩、泽泻16020亩、白术6050亩、石斛14000亩、重楼1200亩、乌梅8000亩,白姜、天麻、白及、郁金、杜仲、川黄柏、灵芝、佛手等均有较大种植规模;其中沙湾区范店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乐山市沙湾黄连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新建项目”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供销总社项目,白术基地被评为“省级白术种植基地”,并成功创建了“四川省白术种植示范乡镇”;乐山市乐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乐山市国家农业科技园石斛科技园区,公司在石斛种苗培育、标准种植研究的成果促进了夹江叠鞘石斛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白及种苗的组培和规范化种植技术在峨边、沐川等县的推广有助于扶贫产业链的形成;乐山嘉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在重楼种苗繁殖、规范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对乐山市重楼的规范、规模化种植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乐山市农科院牛膝机械化收获研究为川牛膝的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农机技术支撑;部分中药材种植协会产地加工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使产区中药材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中药材加工情况

乐山市现共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8家,在产饮片厂6家,总产值3061万元;涉及中成药生产的药品生产企业7家,在所生产品种中仅银黄颗粒、银黄胶囊、复方黄连素片等极少数成药使用市内地产药材;市内医院制剂室共5个,品种大多为中药制剂,但由于医院制剂限于院内使用,生产量较小,使用的药材量也极为有限;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市内共计有3家,其中在产企业只有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品种为灵黄口服液,产品仅限于医院内销售,年产值20余万元,现还处于停业办理相关生产资质手续之中。四川峨眉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拥有的保健食品品种中,能使用市内地产药材的长威牌灵芝提取物孢子粉胶囊至今未组织生产。植物提取产业也是乐山市中药材加工短板,市内仅有乐山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从事姜黄素提取,但因资金等诸多原因一直未正式投入生产;九州通在沙湾以地产药材杜仲为原料提取杜仲胶的项目还未投入生产;全市中药材配方颗粒研究与生产完全空白。

(四)中药材销售情况

乐山市中药材主要以原药材或产地初加工品的形式销售,由药材商贩上门收购或专业合作社自行销往市外饮片加工厂、中成药生产企业或植物提取物企业。市内各饮片加工企业收购产地药材用于饮片生产总值约150万元,约占地产药材总产值的0.15%,且生产饮片几乎都在市内销售,仅有个别品种,如四川峨眉仙山中药有限公司灵芝(直服饮片)在外地有一定量的销售。2016年,市内中成药生产企业和医院制剂只有一个品种银黄颗粒(年产值502万元)较大量使用地产药材金银花,其余品种几乎不使用地产药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不足

中药材种植产地大多在边远贫困山区,水利、交通、农机等农业基础薄弱,加工设备落后,中药种植投融资服务、保险服务滞后,科技、流通信息不畅,相关科技人员缺乏以及药农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等状况都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二)产品利用率低,优势发挥不足

市内饮片生产企业对本地产药材加工率低;中成药生产、保健食品行业等中药工业与地产药材关联度低;植物提取、中药材配方颗粒产业几乎空白。乐山市内道地药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一方面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乐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乐山市农科院、各中药工业企业、部分中药材种植单位等均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才,但总的来说层次相对偏低和数量相对偏少,缺乏在现代中药产业政策制定、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中药材药政管理、种苗研究、规范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研发、中草药成分提取等各方面的科研人才缺乏相互沟通,没有形成全产业链的有效合作机制,使得中药产业政、产、学、研在一定程度上有脱节现象,造成政策把握不准、基础研究不足、创新能力薄弱、新产品开发滞后。

(四) 经营模式滞后,市场竞争力不足

乐山中药材销售大多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没有形成與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产业有效结合的营销模式,也没有形成全市范围内互惠互利相对密切的产销联盟,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乐山市道地药材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是根据乐山的实际情况,瞄准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运用《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乐山市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优势,充分发挥乐山市中药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与推广,把乐山市建成健康产业与中药材旅游产业为一体,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集中药材产、供、销为一体的现代中药材产业典范。

(一)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确保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站,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定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加强道地药材优良新品种选育、审定及配套技术研究,建立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培育基地,建立雅连等珍稀濒危药材和道地药材的保护区,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打造大型现代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1.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单位参与、药农跟进”的方式,建立“公司+农户”“公司+专业经合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根据各地气候、地理、海拨等自然因素及中药材道地产区,在峨眉山、沙湾、峨边以黄连、重楼、杜仲为主产,金口河以川牛膝、乌天麻为主产,犍为、沐川以姜黄、郁金、干姜为主产,夹江、五通、沙湾以泽泻主产,夹江以石斛主产,峨眉以灵芝为主产,逐步构建集约连片、绿色规范、稳定可控、质优道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如利用乐山市乐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及种苗组培技术,在马边、沐川、峨边创建白及规范化种植基地5000亩;与重庆云雾山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犍为创建佛手规范化种植基地3000亩, 创建以杜仲、重楼或黄精套种的林下中药材种植生态园区5000亩。预计可新增收入1亿元。

2.以科技引导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向更高级的种植模式发展,推行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精准种植,有效解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重点做好夹江叠鞘石斛标准升级、新种植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标准种植规程制定工作,实现在“十三五”期间发展到20000亩的目标,新增收入3亿元;开展沐川淡红忍冬的规范化种植研究工作,推进淡红忍冬标准升级工作,力争恢复以前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规模;在川牛膝种植基地,做好乐山市农科院牛膝机械化收获研究成果转化工作。

3.加大政策、金融扶持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大中药材种植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如水利、交通)建设和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推进种植现代化进程;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建立合理的文化教育体制,培育熟悉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药农;组建中药材种植专业科技团队、搭建中药材种植科技信息平台,以科技推动规范化种植进程。协调建立“专业合作社+制药龙头企业(中药材商贸中心)+ 物流企业+ 金融机构”“药材种植户+ 民间经纪人+ 中药材商贸中心+ 金融机构”等形式的金融模式。扩大抵质押物范围,积极推广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调推进、药农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中药材产值保险工作。

(三)依托乐山旅游产业优势,打造峨眉山中药材种植旅游示范区域

充分发挥具“仙山药园”之称的峨眉山丰富药用植物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遗产、民间传说等文化资源,以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的药物种植场、药用植物蜡叶标本馆、药用植物标本园、峨眉山药用植物园、中药标准样品馆以及四川峨眉仙山中药有限公司的峨眉山中药博物馆等为基础,打造集峨眉山药用植物种植园、野生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标本和中医药科普展览以及乐山中医药文化博览、乐山道地药材特色饮片和相关健康衍生产品展示销售市场为一体的示范区,依托峨眉山旅游产业优势和乐山中医药健康文化深厚底蕴,展示、宣传、销售以乐山道地药材为主线的旅游产品、健康产品和中药饮片等,带动川西竹海、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峨边黑竹沟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其他区域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到2022年力争实现全市中医药健康旅游收入达2亿元。

(四)整合中药饮片生产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

把乐山市内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联系在一起,选择各自的地域性优势加工产品,与市内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有效的对接,并通过税收优惠、奖励等政策扶持,使本地种植的原药材最大限度地加工成中药饮片销往市外,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川牛膝、姜黄、黄连、重楼、叠鞘石斛、白及等产值上亿元的道地药材饮片品种,借助四川峨眉仙山中药有限公司开创性地进行旅游饮片和养生饮片的生产经验,大力发展乐山道地药材如叠鞘石斛、乌天麻等的特色饮片,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品做大做强,加快直服粉末饮片、中药煮散颗粒、定量压制饮片等新型中药饮片研发与生产。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市内饮片生产企业销售总值由现在每年3000余万上升至20亿元,带动中药饮片生产、销售企业从现在生产品种的“散、小、全”向“集、大、精”方向转变。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承接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等相关环节,严格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规范,更新加工设备,提高产地原药材质量水平。

(五)培育具有核心競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加快大健康衍生品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

以政府牵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扶持四川峨嵋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佑华制药(乐山)公司等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国内知名企业;在“十三五”期间培育大健康衍生品生产企业2至3家;瞄准欧美发达市场,积极推动中药提取物研发与生产,重点发展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及其产品,到2022年发展石斛多糖、姜黄素、紫杉醇提取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2家。开发以乐山道地药材如天麻、灵芝、石斛、峨参、杜仲、红豆杉(红豆杉为非药品标准收载品种)、川银花、川牛膝、姜黄、乌梅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5到8个,同时开发以白及提取物为原料的功能型化妆品1个、以杜仲提取物为原料的医疗器械产品1个。做好灵黄口服液,长威牌灵芝提取物孢子粉胶囊的生产和销售。以乐山道地药材为基础,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链,力争到2022年实现大健康衍生品及植物提取物销售总值25亿元。

(六)实施科技战略,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在政府引导下,搭建人力资源的开发平台,完善政产学研用的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中药大品种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汇聚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乐山市农科院、乐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以及各个生产企业等单位内农技、农艺、农机、饮片加工、新品种研发、食品药品生产检验等技术力量,整合其政策导向、品种信息、实验研究资源,打造种苗培育、规范化种植、饮片加工、新品种研发与报批的一条龙的服务链条,促进产业技术进一步更新。

(七)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拓宽销售渠道

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的优势。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和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在政府引导下,利用落户乐山市的九州通、蓉药集团等强大的药品销售力量,以及海棠医药公司、市医药公司等销售网络,建立互联网+产销联盟的商业模式,把市内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销售、中成药生产、中药提取和相关大健康衍生产品等单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密切的联合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拓宽产地与客户对接路径,让乐山市绿色优质道地中药材进入更多企业,服务更多消费者。在这方面,沙湾政府财政投入200余万,拟建立中药材种植电子商务中心,走在了全市前列。

(八)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质中药材

1.打造品牌。依托乐山市得天独厚的黄连、天麻、黄柏、石斛、川牛膝、白姜、姜黄、郁金、白术、泽泻、白及、乌梅等道地药材品种优势,利用当前中药材产销已从满足数量的需求后转入对质量高要求和道地药材回归占领市场呼声日益高涨的新常态,抓住时机,制定有的放矢的宣传计划,加大宣传力度,组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编撰乐山市传统道地药材品种、历史渊源、市场占有影响、品质疗效卓越优势的专门材料,利用网络信息等媒体向省内外宣传,恢复乐山市道地药材在市场销售的影响力,打造本市的道地中药材品牌。

2.制定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标准和种植规范。选择乐山市传统道地药材川牛膝、姜黄、天麻、灵芝、干姜(白姜)、郁金、乌梅等,制定道地性评价标准,从评价标准中凸显其优良性,同时还要根据传统种植方式,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制定相应的种植规范,以保证道地药材的稳定性。

3.建设道地药材产区。道地药材的产区,即道地产区,也存在延续与变迁两种情况,它的形成包涵了种质、药用部位等自然要素和栽培、采集加工、质量评价等人文要素以及自然环境、政治经济、药材交易等诸多因素。我们要研究和借鉴道地药材产区形成和迁移的原因和经验,学习文山成为三七道地药材产区的经验,选择乐山市有种植历史且具一定规模、品质优良的的品种如黄连、石斛、白术、白及、泽泻、杜仲、川黄柏、重楼、佛手等,从加强种苗管理、实行规范种植、提高饮片加工技术等方面入手,打造药材乐山道地产区。

4.规范产地加工。制定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规范,更新加工设备,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承接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等相关环节,提高产地原药材质量水平。

(九)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中药材种苗管理,积极推行规范化种植,严格执行GMP和GSP,建立中药材溯源体系,以监管促发展,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康 璇

猜你喜欢

乐山产业发展思路
参情
郭怀宇作品
多面乐山
杨志翠作品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