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贫困群体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2018-05-14张明宇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扶贫供给侧改革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和全要素生产率,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山东省某县级市为研究样本,从供给侧改革五要素入手,对政府、企业和当地高校三方面机构针对农村贫困群体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和前景分析。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村贫困群体;扶贫

一、农村贫困群体扶贫工作开展现状

扶贫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过程,只有在扶贫过程中保证公平、高效,方能“精准”。本文以山东省某县级市为例,对当地4个贫困行政村扶贫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主要通过对贫困户抽样采访和对扶贫干部、相关企业负责人、高校相关负责人员深度访谈开展,并结合近年来相关领域政策性文件,进行量化记录和评分。

首先,通过对贫困户抽样调查,共与8户贫困户进行实地访谈,8户贫困户均表示政府工作人员在近一年内曾到访,为贫困户建档,并发放扶贫手册。2户贫困户表示本村的驻村工作队不到位,部分驻村工作人员未能长期驻村,帮扶工作完成度较低;其他六户则对驻村工作表示满意。

其次,通过对扶贫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采访得出,随着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落实,当地政府陆续在各工作点指派帮扶负责人、制定因户施策计划,使得不同贫困村能够根据各自的现实情况享受对其而言最实惠的帮扶。在与企业负责人访谈中了解到,当地各类企业在政府的带领下,开办免费学习班,并开辟贫困户就业绿色通道,帮助更多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新工作,自食其力。

最后,通过对周边3所高校相关负责人员采访可得,高校同政府默契配合,长期安排大学生志愿服务者为贫困户服务,尤其针对丧失劳动能力者和老年人;同时,高校定期安排相关专业教授进村,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加工、旅游项目开发等,助其脱贫。

二、农村贫困群体扶贫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扶贫死角。近年来,随着农村扶贫相关政策的出台,贫困地区政府越来越重视脱贫问题。然而,在政府实际工作方面,仍存在脱贫的死角,或是存在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例如,政府应为每个贫困户设立电子档案,以便合理将相关资源与适合的贫困户匹配,然而,很多地区的电子档案难以发挥作用,制作完便束之高阁,成了形式主义。

(二)企业层面

1.部分企业钻政策空子,对贫困地区产生二次伤害。在调研过程中,城郊的部分农村贫困区,附近设有大型工厂,例如钢铁厂、制药厂等,需要排放大量污染性工业废物。一部分企业为节约成本,违规排放废水废气,例如在深夜偷偷向附近溪流排放废水。长此以往,导致附近农田被污染,使得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土地无法再种植,加重了当地的贫穷。

2.相关扶持企业扶持模式存在问题,难以从根本上为农民解决贫困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贫困区当地部分企业与贫困户合作,帮助其打造农产品品牌,更快捷地销售产品,并获得高利润。然而,部分企业本身运行模式落后,凭借自身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尚能保持优势,但在扶持贫困户过程中则力不從心,容易产生产品质量把控不严格等问题,不仅未能更好地扶持贫困户,反而影响自身品牌形象。

(三)高校层面

1.扶持进程忽略贫困地区实际情况,资源配置不合理。高校向贫困地区所投入的人力、科技资源为当地贫困户创业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贫困地区当地的交通、受教育情况等,在调研中,某贫困村因长期受到附近重污染企业困扰,土壤受损,而当地学校未注意到该问题,向农户提出了更换种植种类的建议,却未得到良好的反响。

2.扶持过程缺乏持久性,影响贫困区发展。在调研中,部分贫困户反应,附近高校曾派驻技术员驻村,指导村民种植新品种蔬果,从而旨在获得更好的收成,然后技术员因病离开村,高校并未再派其他工作人员驻村,导致了新品种蔬果种植中断,影响了扶贫进程。

三、针对农村贫困群体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政府层面

使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将扶贫工作纳入巡查范畴,使巡查利剑监督扶贫工作的开展,从而使贫困地区贫困户真正获得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使相关企业和对口的高校帮扶机构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二)企业层面

1.严控贫困地区周边企业行为,避免其对贫困地区产生进一步影响。在调研中发现,60%以上的贫困地区都存在水土污染问题,这与周边企业排放的工业废物关系密切。因此,应针对企业进行教育和监督,必要时将重污染企业搬迁,从而为贫困地区脱贫创造良好条件。

2.改进企业扶持及运营模式,使其能长期为贫困地区带来扶助。企业只有不断改善自身运营模式,方能应对扶贫道路上问题,从而克服困难。例如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纳入企业产品来源,从而实现双赢。

(三)高校层面

1.增强资源配置合理性,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扶持工作。高校扶贫小组应在扶持前对贫困地区人文、水质、地形等因素进行考察,并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从而以此为依据制定扶持计划。在无法整村迁出的地区中支持开展特色旅游业,或利用当地气候培育较为珍贵的食用菌类等,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

2.保证扶持质量,增强扶持持久性,并定期进行回访。高校应与贫困地区保持长期联系,待脱贫工作完成一段时间后,进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使贫困户真正掌握技术,从而做到“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张明皓.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衔接机制研究[F].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7.

[2]林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研究[F].经济体制改革,2016.

[3]王冲.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推进研究[F].东北财经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张明宇(1997- ),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威海)本科在读,企业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扶贫供给侧改革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证监会“扶贫”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