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挑战与对策

2018-05-14杜芳芳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走出去倡议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了,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本文从中国高铁自身的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两方面分析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高铁“走出去”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背景

2004年,中国开始陆续引进日本、法国、德国和加拿大的高铁技术。2008年1月8日,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现代化高铁——京津城际高铁的开通运营,打响了中国高铁发展的第一枪。随后,中国陆续开通运营了多条现代化高速铁路,包括2011年开通的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京沪高速铁路、2012年开通的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以及2012年开通的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高速铁路在中国大陆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根据世界铁路联盟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4月,世界投入运营的高铁里程约为3.73万公里,其中,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铁里程约为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通过引进、消化、再吸收的方针,中国已建成了多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积累了丰富的高铁运营经验,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的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及全球一体化具有深远的意义。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先发展领域。众所周知,高铁行业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排头兵,因此,高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必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已经是大势所趋。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新名片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中国铁路建设、装备、运输等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承建的土耳其安伊高铁建成通车,肯尼亚蒙内铁路等开工建设,雅万高铁和中老、匈塞等铁路合作积极推进,机车车辆等装备实现较大规模整装出口。尽管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潜力巨大、局面良好,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高铁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首先,从中国高铁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笔者认为中国高铁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第一,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偏低。以轨道制式为例,轨道制式分为标准轨距、宽轨距、窄轨距,中国采用的是标准轨距,而“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采用的轨距都不同。即使同样是宽轨距,各国的标准都可能不一样。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采用1520mm宽轨距,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则采用1676mm宽轨距。除了轨距问题,在铁路建设、机车出口等环节亦存在诸多由技术标准问题导致高铁出口遇到障碍的情况。目前,在国外还没有一条完全按照中国标准建设的高铁,国外主要采用欧洲标准的高铁。中国高铁要进入欧洲市场,必须达到欧洲标准,所有装备都必须费时费力地通过欧洲认证,这严重削弱了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国曾有很多项目就因为进行欧洲标准的认证最终导致中方企业在高铁出口中产生了巨额亏损。

第二,国际化品牌认可度较低。虽然中国高铁已经走出国门,南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后成为世界第一大高铁企业,但是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还比较低。相比于日本的新干线、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以及加拿大的庞巴迪,很多国家更愿意使用历史更悠久、品牌认可度更高的发达国家的成熟品牌。

另外,“7·23”温州动车事故使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品牌认可度下降。虽然这次事故的原因与铁路建设、动车组列车的設计制造和质量无关,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中国中高铁“走出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际社会开始怀疑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影响了中国高铁的国际品牌认可度。

第三,缺乏专业的国际营销人才。虽然中国已经是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高铁建设和运营的经验。但是,与日本、法国、德国等高铁技术强国相比,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时间还很短,一方面缺乏高铁出口的经验,另一方面更缺乏专业的高铁国际营销人才。高铁“走出去”对营销人才有很高的要求,优秀的高铁国际营销人员既要精通高铁技术,同时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营销专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商务谈判能力。然而,这正是目前中国高铁出口最缺乏的资源。中国的英文版技术与商务文本的质量远落后于日、法、德等竞争对手。例如,2012年底的中国高铁出口北欧的一个项目,因中方的商务文件中将刮雨器翻译成了抹布,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决,最终在竞标中失败。

其次,从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外部环境而言,笔者认为中国高铁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第一,传统高铁强国的竞争威胁。传统的高铁强国如日本、法国、德国和加拿大,在高铁技术与工艺、国内高铁运营以及国际市场开拓上均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些传统高铁强国的高铁产品各有所长。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铁大国,虽然其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但在高铁技术和海外市场开拓上并不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面临着来自这些竞争对手的巨大挑战。

第二,东道国的国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高铁“走出去”。众所周知,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国情,因此,中国高铁“走出去”要考虑东道国的具体国情。

首先,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高铁对他们来说依然是“奢侈级”的基础设施,可望而不可即。即使引进,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高铁的使用效率和功能也很难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其次,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域广阔,人口密集度低,这使得这些国家引进高铁将存在巨大的资源浪费。再次,各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传统、交通发展方式、投融资模式、铁路运营模式等各不相同,导致了中国高铁在引进这些国家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最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东地区,政治局势动荡,直接阻碍了中国高铁进入这些国家。以上这些东道国的国情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高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步伐。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对策

针对以上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诸多挑战,笔者认为,中国高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改进,以求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一)发挥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中国高铁技术

打铁还需本身硬。中国高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其本质在于,与传统的高铁巨头相比,中国高铁产品的质量与技术是否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7·23”温州动车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高铁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因此,中国要想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从提高技术这一本质出发,精益求精,才能最终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二)积极参与国家高铁标准制定,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

谁掌握了技术,谁拥有了标准,谁就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订单。目前国际高铁标准多被日、法、德三大高铁巨头垄断。针对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认可度较低这一现状,中国应该积极完善其高铁标准并积极申请国际高铁技术专利,跟踪国际铁路标准发展动态,积极参与 ISO/TC269、IEC/TC9、UI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战略、标准以及规范的制定和修改,开展中外高铁标准研究对比分析,提高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认可度。

(三)培养“一带一路”高铁国际营销人才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路是否顺利,本质在与人才。高铁是高科技产品,高铁的出口往往都是国际大项目,没有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就无法保证高铁项目的顺利进行。因此,中国应该着力培养一批为“一带一路”服务的高铁国际营销人才。可以通过海外留学计划、大学生交换计划、科技合作计划、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高铁国际营销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消除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高成本、低效率,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营销实力,最大限度地减小中国高铁在出口中遇到的非技术阻力。

(四)从发展中国家着手,逐步提升中国高铁的国际品牌认可度

不可否认,目前中国高铁的国际品牌认可度还相对比较低,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国高铁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要想提高这些发达国家对中国高铁的品牌认可度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但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却相对要容易很多。发展中国家市场可以作为中国高铁打开国际市场、提高品牌认可度的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批鼓舞人心的、高质量的标志性高铁项目,首先得到发展中国家的认可,然后在自身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提高其在发达国家的品牌认可度,最终提高其在发达国家市场的占有率。

(五)多渠道支援“一带一路”东道国引进中国高铁,消除其后顾之忧

眾所周知,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政府财政无力支持高铁这样“奢侈级”的基础设施。然而,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这些国家又是潜力巨大的高铁市场,因此,中国高铁应该在这些市场抢占先机,获得先动优势。具体来说,中国可以通过金融贷款支持、技术培训支持、其他经济领域支援、教育互通等方式支援“一带一路”东道国,帮助他们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他们投资建设高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加强高层外交和政府宣传

中国高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崛起,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同时还有很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意义。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修筑高铁,中国可以迅速并且长期稳定地与沿线国家展开各个经济领域的贸易,展开高层对话,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大的话语权,从而不断提高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高铁外交”的重要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积极开展“高铁外交”,在国际场合尽可能积极地去宣传中国高铁。同时,政府应出面组织国际高铁高峰论坛、高铁展会、高铁文化展等,通过各种途径将中国高铁传播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4)

[2]宋正阳.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7.

[3]杜芳芳.“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出口中东地区的前景[D].东北财经大雪,2015.

[4]郑美君,刘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出口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2)

猜你喜欢

走出去倡议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