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导入ERP对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

2018-05-14符靖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绩效经营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快发展,企业也需要不断加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升企业的基本管理能力。本文针对企业导入ERP对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对ERP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展开论述。以期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信息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ERP;经营;绩效

信息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几乎成为每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的必要因素。当前,市场经济的变革与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不得不转变经营模式,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状态,导入ERP对企业而言具有积极影响,是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加速器,是企业打开信息枷锁的钥匙。

一、概述ERP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不断进步,企业信息化程度随之不断升高。现代企业不仅可以在内部自己组建网络,做到信息的共享。同时也能够通过外部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使得企业资源不断扩大,有助于企业经营战略的提升。企业资源计划即ERP,最早由美国一家IT企业提出。广义而言,ERP能有效地组织企业人、财、物的管理系统,依靠IT技术使得信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的特点。企业内部的协调工作被划分为众多子系统,如采购、财务、生产、销售等。早年这些部门之间并没有联系,形成独立的信息孤岛,致使企业内部的管理之间无法做到协调与沟通。而ERP系统则将众多部门相结合,将企业管理范围扩大到整个领域,加强了功能以及业务的集成特性。这种系统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企业管理理念以及软件产品等多个层次,使得企业信息及时沟通,各部门紧密相连。

基于ERP系统的绩效理论研究结果中,主要有四个论点:ERP实施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稳定特性,在2-5年之间;企业在使用ERP系统时会面临各种障碍,使得其实施时间对绩效的影响存在不同结果;ERP系统的实施与企业文化、管理人员的支持以及员工的接受能力存在重要联系;公司的业务流程决定着ERP系统的产生时间。

二、企业导入ERP对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

(一)ERP实施后企业的经营绩效在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经过大量实践研究表明,从整体而言,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后的资产周转率以外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情况,但经过2-3年时间后会出现改善迹象。这说明,ERP系统的实施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以及各种材料的利用效率,但由于其作为投资使用,也会伴随着长时间的投资回报,在绩效提升方面尚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显示,利益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而对于员工以及企业而言,ERP是新鲜事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适应其存在,企业也需要根据ERP的出现不断调整人员结构以及业务操作方式,这必将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只有当员工以及企业逐渐适应了这种运行模式,且流程逐渐顺畅后,才能体现出ERP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因此,企业绩效在短时间内无明显效果甚至是恶化就不难理解了。

(二)国内ERP较比国外的使用效果差

国外的ERP软件较比国内的软件在整体绩效表现上略好,首先,ERP是企业管理模式的进步,而国外的该软件起步时间较早。其次,这种产品集中了先进技术,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都需要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的支持,而国内在技术研发方面的积累较比发达国家专业软件公司起步较晚,这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国外的ERP软件研发团队以朝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产品的实施也主要由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服务。就我国而言,尚未形成专业的ERP研究开发队伍,便造成了该系统的实践水平较低,无法做到专业化程度。

虽然相比国外,我国的ERP软件供应商在技术以及经验上稍逊一筹,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本地化的服务,使得供应商在短时间内便能够研发出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产品。中国ERR供应商能够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在未来的市场中定能大展宏图。

(三)企业实施ERP的效益

1.组织效益总结

ERP的实施需要变革企业原有业务系统,由于其工作为自动化,许多原有职位将会大量减少,组织结果也将较为精简。而ERP的建立使得企业有了知识学习平台,便于企业员工的学习,并能够缩短学习时间,拓展员工技能。随着ERP在企业内部的逐渐深入,该系统的实施便于企业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即便在组织中的不同部门也能够进行合作,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将员工工作重心从复杂的简单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投入到企业运行发展的核心部门,有更多的时间朝向市场以及客户需求的方向去努力,使员工由后台工作转为前台,转变员工工作重心。

2.降低运营成本

企业通过ERP系统能够使得业务流程趋向自动化,并减少多余流程以及业务,虽人员有所减少但工作流程更加简便。由于人员的精简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劳动成本。在库存管理方面,ERP系统集采购、管理等模块于一身,使得存货管理、流转、存储等方面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进而节约库存成本。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减少管理费用,由以往的纸质文件传递命令信息变为电子形式,节约了大量的打印时间以及打印所造成的成本。

3.缩短周转时间

ERP系统的实施能够在3个方面明显感受周转时间的缩短,即客户、员工、供应商。首先,客户在活动领域的订单申请、账款支付。产品的生产、运输、售后服務都得到了支持,而员工也能够通过ERP系统实现报告、期末结账、费用报销以及薪酬支付等知识的学习。供应商能够通过ERP系统实现快捷的付款、采购、报销等商务知识学习。有效减少周转时间,实现企业在短时间内收回大量货款的目的。

4.提供生产效率

ERP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生产流程方面的问题,使得其科学有效的进行控制,并降低单位劳动成本,服务顾客产生的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益。

5.改进产品质量

ERP系统中能够对产品质量设置相关参数,有效降低错误比例,减少残次品的数量,在产品质量方面要求更加严格。由此有效保证企业生产生本的降低,提升产品质量。

6.改善客户关系

ERP系统内能够针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将客户相关资料进行搜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发现潜在顾客,并发现其需求。同时,能够准确了解顾客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是否发生问题,进而改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四)ERP系统转化为企业绩效的过程

在现有的大量研究中,战略理论根据市场的均衡条件探讨了改善企业绩效的问题,这为该系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机制明确了方向。在现代理论中看,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了“资源——优势——绩效”的基本框架,波特竞争理论也提出了“战略——优势——绩效”的理论框架,若将二者相结合便能够分析出,企业绩效与系统投资之间的联系可以总结为“ERP投资——信息资产——信息能力——经营能力——競争优势——企业绩效”。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激烈,企业在导入ERP进而改善绩效的同时,要通过发展企业自身能力、开展经营活动进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来实现。企业长期的绩效成绩依赖于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依靠信息资源作为前提进而获取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因此,ERP的导入是前提,将系统投资形成信息资产,进而提升企业的信息收集能力,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积极改变,同时优化企业管理活动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绩效的正向改善。

(五)转化过程中的风险

ERP的导入需要在特定情况下才能使得企业绩效有所改善,在其投资转化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只有在实施ERP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实现。但是该系统在企业内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进而实现信息同步、提高信息效率。但是在这过程中具有大量的风险存在,其费用以及效益难以确定。通常,该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投资资本——企业能力,企业能力——经营活动,经营活动——企业绩效。第一阶段是企业通过投资形成资产,因其资产是否能够使得企业顺利发展不得而知,在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风险的存在,其基本表现为选择ERP系统的过程以及ERP供应商的选择,如何实施的过程都存在风险。第二阶段是企业开始使用ERP的阶段,其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完成生产经营活动。第三阶段为市场价值创造阶段,风险存在于企业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基本条件。

因此,建议企业寻找合适的市场机会,制定适当经营战略使得经营与信息二者有机结合。在ERP投资过程中严加管理,确保企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能够完成方案的实施。

结论

综上所述,ERP的导入于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风险,且对企业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较大。大量实践表明,在短时间内无法体现ERP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其在投入过程中存在风险。但最终而言,ERP的导入能够帮助企业更加适应市场走向,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爽.TD公司基于ERP系统的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7.

[2]高颖嘉.ERP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商,2016(28):7.

[3]张迎迎.上市公司ERP实施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符靖(1982.7- ),男,汉族,西峡,本科,副主任,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绩效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