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治者何

2018-05-11卓泽渊

21世纪 2018年5期
关键词:士卒吴起著作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总是心怀敬意,对于那些经典著作常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但是,也不是有关传统文化的每一部著作都令我们景仰乃至要将其作为教科书。否则,往往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是差之千里,失之万里。事实上,有好多传统文化著作如果被作为资治教科书,确实会令人不寒而栗。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还要看看所开为何卷,该卷有何用,教育机构又是如何引导的。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常去一些干部培训机构出差。每到一个学校,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学员——领导干部的书架上摆放着《资治通鉴》这样的著作。这肯定是学校统一安排放置的,当然也意味着是对学员的学习要求,大有资治之期待。我不知道,安排这些读物的学校领导读过这些书没有,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希望这些读物成为领导干部们资治之工具。如是想来,我心中生出了丝丝的担忧甚至重重惶恐。

随手翻开《资治通鉴》的第一卷周纪一,就看到了“吴起者,卫人,仕于鲁”的故事。这样一个人是不是我们今天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呢?他的所谓智慧与作为能否为今日的资治之用呢?我觉得难说。

先且看吴起“光辉”的一面:“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只知其这些,当然令人肃然起敬。与士卒同衣食、同睡觉、同步行,还一起背负粮食,将士同甘苦。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士卒有毒疮,他甚至为之吸疮,何等高尚啊!

但是我们再一看,就可以看看他“卑劣”的另一面。其一,“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可以为功名利禄而杀妻,罪莫大焉。其二,“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母亲去世了,居然不奔丧,连老师都愤怒了,与之断绝了来往。其三,就是他最极端的为士兵吸疮的美行也未必为美。“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至少,在这个士卒母亲的心目中,吴起的“美行”简直就是可以称之为阴谋的“恶行”。

吴起对妻、对母、对士卒的作为,几乎无一值得歌颂,这样的人究竟应否给予正面的评价?他应否成为领导干部们仿效的楷模?领导们可否用吴起的方式方法来治理国家?回答显然都应该是否定的。

在当时就有人将其称为“残忍薄行”之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仿效。那么,将这样的著作作为领导干部扩展知识的读物尚可,作为治国理政之资恐怕就有失偏颇。也许有人会说,将该书列于案头、书架,也许正是为了弘扬核心价值观,而让领导们批判之。若是,当好好引导之。否则,就真成了误人子弟者也。写到这里,是不是意味着我所反对的就是随意在领导书架放书呢?是,更不完全是。因为我更反对的是将糟粕作为资治之工具:我害怕因此误官进而毁官,更害怕因此祸国进而殃民。

猜你喜欢

士卒吴起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吴起“求变”——县域发展导向“高质量”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望梅止渴 废寝忘食
吴起治军
唯美食不可辜负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