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班就读孩子的教育感悟

2018-05-10廖燕媚

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丁随班妈妈

廖燕媚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刘良华教授说:“教师是一种高危职业,它可以成全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可以损害一个孩子的一生。”笔者在一个随班就读孩子的教育教学中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缘起转学

2014学年,在教育局的统筹安排,小丁转学到三(1)班。小丁,男,2005年出生。两年前,父母以他有自闭症,需要更多关爱和照顾为由,曾选择到区内一间民办国际学校学习。转学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在新的环境里,小丁揪住送他来的妈妈不肯放手,不肯进入课室坐下;对老师、同学,他一个都不理,一旦妈妈离开他的视线就要找妈妈。两周后,由于种种原因,妈妈提出不能在学校陪读。离开妈妈的小丁情绪经常失控:在课室上课时不是骚扰同学,就是睡觉,老师劝说一下,他就发脾气;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他不高兴,要跑上讲台与老师理论,影响全班上课。班上的同学对闯进来的这个不一般的同学都好奇,生气,无奈,个别大胆调皮的同学就去骚扰,欺负他。

于是,小丁的安全监控、习惯养成教育、班里的常规教育成了学校行政、任课老师的头等大事,大家都战战兢兢,疲累不堪,仿佛走进了死胡同,找不到教育的出路。

成为最好的自己

督学到校开展督导工作,我们把情况向两位督学反映,说出困惑和焦虑。

教师座谈会上,通过督学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其他学校,别的老师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做法。明白了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是社会文明程度进步、教育进步的体现,也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真正体现。我们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要学一些特殊孩子心理知识、专业知识,促进教学相长,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向。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们幡然醒悟: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每个学生成为他最好的自己。随班就读的孩子也有这个权利。必须要悬崖勒马,不能把孩子当成傻子,让老师变成疯子!我们要真心接纳,真诚融合,科学管理,教学相长。

接纳成长

要创设一个和谐、接纳的社会氛围 全体教师全员参加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学习一些自闭症的知识和教育规律。大家从思想上的同情、帮助,转变为行动上的理解、接纳,尊重小丁的权利,包容小丁的行为。该班任课老师认真备好课,不但备好教材,还备学生,在小丁有突发事情时也能稳住,继续教学,把学生吸引回正常的教学中来。在老师的组织下,班上的同学也能很快专注回课堂的学习,尽量降低影响。全校教师也关心小丁的安全,有时上课时间,小丁离开课堂。在走廊值日的老师都会过去耐心询问,有时得不到回应,也会一直守护着,直到小丁熟悉的老师来到,愿意交流才离开。接纳宽容的氛围、完善制度和管理,都尽可能保证小丁的安全。現在,小丁是全校教职员工默默呵护的宝贝。

师资是接纳随班就读学生的人力保障 教育是件精细活,对于特殊孩子老师们不但只要有爱,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包括特殊孩子。小丁所在班的老师每学期参加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行政人员带领老师主动联系,到区内有特教班的学校参观学习,观看场室布置,学习科学管理。通过培训,老师们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基本规律,试着去研究特教事业,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辅导等能力。外出参观,老师也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因为性格不同,他们的行为、表现都不一样,但是都需要任教的老师有一颗宽容、真诚的心,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和特质,以足够的耐心去呵护他们成长。

班主任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班主任要培养学生树立爱护弱小同学观念,形成团结互助的班级风气,确保小丁处在一个与普通学生一起生活、学习的和谐环境中。同时,培养助学好伙伴。班上爱护小丁的同学越来越多,其中小邓是小丁最信赖的伙伴,在小邓等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下,小丁影响课堂教学的频率少了,偶尔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小邓他们来说,帮助小丁也是建立爱心,关心他人,促进自我成长机会。

学校还争取家长的配合,因为家庭教育对自闭症康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长的作用无可替代。以前小丁妈妈会以工作忙为理由推搪教育的配合。在老师的真诚沟通和不懈努力下,小丁妈妈肯敞开心扉,愿意向老师倾诉自己的苦恼,当然也愿意尽力去配合小丁的教育了。现在,小丁的情绪稳定,教育也有成效,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进步明显。

敬畏感恩

不论是健全抑或有缺陷,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发展的自然人。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纵然残疾,依然无阻他去研究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2017年,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比例,在师资配备、医教结合、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混读”“随班陪读”。我们对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充满敬畏,不能懈怠,时刻提醒自己,要去接纳每一个孩子,要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一生负责。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洲小学)

猜你喜欢

小丁随班妈妈
找一找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