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家访需“五忌”

2018-05-10张玮黄胜

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优点后进生家长

张玮 黄胜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班主任全面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情况,实施因材施教,以及对家校互通信息,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的“万师访万家”活动,标志着教育部门对家访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家访也是一门学问,有的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当言行,直接影响了家访的效果,甚至背离以家访促进育人的初衷,或有损教师形象。笔者认为,以下五个方面是教师家访时必须禁忌的。

一忌一味“报忧”

后进生的转化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十分注重的一项教育工作。因而,后进生往往成了教师家访的重点对象。然而,在对后进生的家访中,一些教师每次向家长汇报的都是孩子在校表现如何差,诸如上课不专心,课下总喜欢跟同学打闹呀,作业不按时完成等等。至于孩子的优点、进步却甚少提及。以致孩子在每次教师家访后都免不了一顿臭骂或体罚;以致孩子的父母渐渐看不到孩子未来的希望,对转变孩子更加失去信心。

一味报忧缘于教师追求完美的心理,一味地追求学生的进步,认为家访不是为了宣扬学生的优点,而是要让家长知道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共同督促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这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表现,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众所周知,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是需要时间,需要反复多次的努力。学生在彻底改掉坏毛病前有时犯错误也是很正常的。而且每个孩子,哪怕一身都是毛病的孩子,也一定有优点。因此,教师在家访时,在向家长“报忧”的同时,应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向家长汇报来自孩子身上的“喜”,让家长从孩子身上看到希望,看到老师的功劳;也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赏识和激励,享受到父母的爱抚而不是打骂,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充满信心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二忌當众揭短

一些家访的教师喜欢当着孩子的面在家长甚至其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短处,一点也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不给孩子留一点面子。弄得孩子像一个犯人似的当众承受教师的指责和家长的谩骂。这种做法跟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是相背离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权利主体,其尊严和合法权利是应受到法律保护的,教师这样当众揭孩子的短处,必然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严重地影响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民主的、人道的、法制的教育关系的建立。

教师在进行班主任工作时,凭的不仅是对学生的爱,还要讲求教育艺术,选取恰当的爱的表达方法。在真心帮助学生进步之前,首先要尊重学生、走近学生,才能使学生信任自己并乐意听从教导。教师在家访之前也做足工作,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家长一起做讲究方法与艺术的教育工作者。

三忌直言要求

为了孩子的成长,向家长提些如何教育孩子的建议和希望是可取的,是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种有效策略。然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做家访时却不注意交际的身份,不注意语言的得体,像长官对待下属一样毫不客气地要求家长管教孩子,如:“你做家长的一定要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还要签字!”……这些祈使式、指令式或称长官式的话语往往让家长难以接受,更不要说唤起家长关心孩子学业的热情。

据调查,遇上这样提要求的教师,会认真照办的只占20%,应付教师的占50%,不予理睬的占30%。可见,教师的直接要求是并无多大效果。笔者认为要让家长配合教育孩子,教师应根据家庭的情况、家长的情况,以教育伙伴的身份,以商量的口吻,委婉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样的建议家长更愿意接受,从而积极照办。

四忌喋喋不休

笔者见过一些教师在家访时不是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同家长探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只顾自个儿汇报孩子在校的表现,提出自己一方的看法和意见,滔滔不绝,让家长插不进一句话,没有一点倾听家长发言的意识,像在传达一个任务一样,讲完了就撤。这样的家访注定是失败的!无论你准备得再充分,无论你对学生的个性有多了解。因为家访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交流,而不是单向的传递信息、汇报孩子的情况。其最有效的内容应是今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策略的探讨。是探讨就应互相倾听,彼此交谈,而不是单向的说教。

五忌吃拿索要

出于礼节和尊重,不少家长对来访的教师都会给予盛情的招待。有少数家长为了争取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格外关照,甚至还会随机馈赠礼品,遇上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有礼有节,注意师表形象,不可大吃大喝、收受礼品;不可面对物质的利诱,随便承诺,导致往后在班上无原则地对待班级的学生,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更不可授意向家长索要利益,丧失起码的师德。我们做教师的不应被眼前的利益迷糊了眼睛,应切记: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口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家访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方式,在家访中,教师与家长的深度、自由沟通,能够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使学校教育能够得到家庭教育的良好助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岭背中心小学;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猜你喜欢

优点后进生家长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