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强化

2018-05-10张爱荣

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化第二课堂鲁迅

张爱荣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正如陶行知所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就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来说,青少年时期正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发展阶段。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基层学校及其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奋力拓新,积极开展“战略与战术并举”的德育教化活动,为培养思德高尚、情感健康和人格健全的新生代,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就高中语文课来说,如何开展德育方面的有效渗透活动呢?笔者拟就如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之。

在内容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基础教材是从事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同样道理,课堂教学基础教材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场所”。从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材作品中蕴藏着丰富多元的德育元素,如果忽视或淡化这些,既是令人遗憾的浪费现象,又是不容忽视的渎职行为。

究竟如何在教材内容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呢?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认真以待,善于捕捉德育契机,并且把德育渗透切实摆放到日常性教学活动之中。以《<呐喊>自序》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深情寄语道:“我们沐浴在现代中国的幸福阳光里学习生活着,然而一百多年前的中华民族又是什么样子呢?你们可曾回想过,多少革命先哲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进行了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吗?今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当年为寻求拯救国家民族之道的心路历程,认真接受他那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以爱国精神为主线,着重讲述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灵魂而不断修正自己理想,把个人追求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崇高品质。教学收尾时,再次强调传承鲁迅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整个教学中始终不忘德育渗透,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在读写互动中加强德育渗透

就语文课程来说,阅读与写作是一项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组合”式实践工程。不仅如此,它们还是学生学习实践与情感体验的“试验地”和“校兵场”。高中学龄已然具有相应的明辨是非能力,让德育渗透普及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活动,这既是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又有利于在读写互动中赢得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效益。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除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外,还讲述了蔺廉之间发生由“将相失和”到“握手言欢”的感人故事。在内容教学前后,笔者要求学生就其中人物事迹和故事现象写一写心得体会。有人赞颂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和宽宏大量,有人欣赏廉颇的磊落爽直和勇于改错,有人称道赵王的招贤纳士和用人之道,还有人敬仰秦王的进退自如和胸怀天下……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和“营养品”。再如写作专题训练,现行必修3和必修4作文训练,全是紧贴现实的议论文体,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契机。笔者选择了三类题目——《中学生打工利弊谈》《谈男女生的交往》《上网利多?弊多?》来大做文章:一是让学生明辨是非、充分讨论,从中提炼出中心论点;二是要求学生找出正反两种论据,然后进行相互之間的热烈交流与资源共享;三是为学生点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此而为,既达成了写作训练目的,同时把德育教化积极有效地渗透到写作训练活动,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第二课堂中加强德育渗透

如果说课内教学是对学生启智益能的重阵地和主渠道的话,那么,以拓展延伸为活动形式的“第二课堂”则是对它的有效策应和必要补充。毋庸置疑,第二课堂既是传知授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化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场所。不仅如此,“课外天地,大有作为。”我们应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鲁迅先生的《药》教学为例。为了深入领会19纪初国民的思想觉悟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切实感悟作者那救国救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不断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笔者设计并布置了如下“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把《药》这一小说改编并排练成课本剧。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内,笔者不时地指导他们如何把握平民代表华老栓麻木无知的内心世界,如何体现刽子手残杀革命者的凶恶本性,如何表达革命者夏瑜没有充分发动普通大众的悲哀心态,引导并启示学生充分理解鲁迅先生对时代革命悲剧的痛彻思考。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人物特征和作品主旨,笔者还借助多媒体播放了《药》这部电影,让他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综合立体地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主义的思想教育。从某种角度上说,第二课堂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和自主性,德育教化形式应当更丰富,效果应当更深刻。

以上是笔者关于加强高中语文德育渗透的简要性实践与思考。综上所述,德育的渗透与强化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偶尔为之。恰恰相反,我们应时刻高举德育大旗,让德育之花在校园上空四季飘香。

(作者单位:河北省盐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教化第二课堂鲁迅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鲁迅《自嘲》句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