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物理教学走进学生心理

2018-05-10郑玉仙

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平面镜教具笔者

郑玉仙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知道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知道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所接触事物的不同特点,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对学习有怎样的动机和心理,从而有的放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物理教学这一门科学走进学生的心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新课导入激荡学生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状态,还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课的关键就是有一个能激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课伊始,情已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上八年级第一节物理课时,笔者就这样设计导入: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见面礼”——一个鸡蛋、一个烧杯、水、盐、空矿泉水瓶等。先让学生观察鸡蛋放在清水中的情景,然后加盐再观察效果;之后将烧杯中的水倒掉,将鸡蛋打杯的边缘结果杯不破蛋破了;最后要将蛋清蛋黄分家且把蛋黄装进瓶中。通过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这样从第一节课导入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讲述生动有趣的物理故事来导入新课 如在上《平面镜成像》这一节时,笔者讲了一个爱迪生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物理原理救了他母亲生命的故事;在上《熔化和凝固》这一节时,笔者又讲了一个南极企鹅给熊猫寄冰块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这些故事的智慧里都包含着物理知识,从心底里去感受物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决心,让物理走进学生的心理。

捕捉身边的物理现象来导入新课 如在上惯性一课时,笔者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几位同学兴趣盎然地玩单手转笔,笔者就抓住这个细节问学生这里面有哪些物理知识的应用,由此学生来了兴趣,自然开启了新课,不经意间让物理走进学生的心理。后来班上的江德林同学结合学过的重心、惯性等知识写了一篇小论文《小转笔大学问》,在区学生物理论文评选中荣获了一等奖。

实验教学满足学生心理

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多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物理,体验成功快乐,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到物理是生动的、活生生的,了解物理就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奇闻轶事。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开阔了见识,生活中少了疑问,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是有趣而有用的。我们的实验室里就有这样的仪器设备供我们使用和发挥,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物品也可以信手拈来为教学所用。只要我们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些仪器设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成为我们实验教学的好素材。比如,笔者在上《生活中的透镜》时,让学生自带两纸筒和一张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先提供了每组一个凸透镜,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不但积极性很高,而且加深了对照相机原理的理解。又如,笔者在上《平面镜成像》时,让学生自备一张棋盘式的硬纸板,两支蜡烛,笔者提供给每组一块玻璃板让学生探究,这样的课堂就贴近学生的心理。

让实验教学满足学生心理,还可以从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实验所得结果方面入手,用一句话或一两句口诀概括实验结论,帮助学生克服结论难记的畏惧心理。如学完《凸透镜成像》实验后,笔者要求学生记住成像规律,学生会觉的很困难,那么用口决“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遵循物近像远大,虚像同侧正立且放大”并用“大2倒小2,小2倒大2,等2倒等2”的口诀来记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规律,不但记住规律,还可以用它来分析物距改变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

教学思想贴近学生心理

首先,老师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多了解今天学生的兴趣爱好,要知道同学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听什么音乐,吃什么零食,玩什么游戏,说什么时髦的口头禅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切身的生活体会加入到教学中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学生的语言习惯说话,同学们就会感受到这位老师的思想和他们很接近,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老师也同样感兴趣,从而学生就会慢慢的愿意亲近这位老师,慢慢地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进而渐渐地让物理走进学生的心理。

其次,设法让学生同老师共同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今天的学生课外生活丰富,有很多生活体验,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身边存在的一些现象也意识不到能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把这些生活体验和感受与物理联系起来,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离我们的生活原来这么近,只要自己多留心身边的各种现象,也能学好物理,进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老师的办公室放一些跟物理有关的器具:阴阳壶、阿基米德演示器、小孔成像仪、舞台灯光仪等等,让学生进到你的办公室,不时地能找到科技馆中才有的小玩意,同学间就会互相讨论,有的学生还会模仿着制作,这样就会营造浓浓的学习物理的气氛。这种气氛将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再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共同设计制作适合于自己教学的教具。当你站在讲台前拿出这件自制教具时,学生不仅会感到很亲切,还会与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共鸣。这种共鸣是和谐的感召,是轻松愉快的感召,是学生、老师共同的创新源泉。例如,笔者在上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由于演示器材受到光线、角度的影响,多数学生课堂上看不清成像效果,于是,笔者让学生一起来构想如何改进教具,学生就大膽提出改进方案,倍受启发,于是根据学生的构思设计,最后我们一起设计方案,制作了一个较理想的平面镜成像探究仪教具,在参加第八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比赛时分别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作业布置合乎学生心理

作业、练习安排一定要精心选择,做到典型性和代表性,决不可随意或题海战术。许多学生都会说:“物理老师最好,作业最少,考试成绩最好。”笔者听了可真是倍感欣慰,学生认可老师,他们自己都会投入去学,哪怕再忙他也会把这一学科放在心上,认真去学,并下决心去学好。常听学生这样对我说“郑老师,你的物理我一定要考好,不然就对不起你了。”所以,作为老师如果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你就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个人魅力占据学生心理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从心理上佩服你,让教师个人魅力占据学生心理,那就要求老师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我们老师自己就要多阅读,多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多渠道去获取教学素材。

教师可以从电视节目中获取教学的素材 如《生活》《科技之光》《探索与发现》《我爱发明》等栏目,有许多物理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或编成物理题目讲解(如纸荡秋千、蛋清蛋黄分家等作为原创题编入考试题),让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得以轻松又可以拓展知识面,让学生获取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教师可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教学素材 如生物学科人体器官中《眼睛与视力》《人体呼吸》等与相关物理知识联系的部分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只会本学科教学,还能将物理知识与生物学科联系起来。

可以从孩子的游戏娱乐活动获取教学素材 如悠悠球、蹦蹦床、过山车、激流勇进等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游戏,都包含了物理知识。教师多才多艺让学生从心理上把自己当做朋友,这样教学内容还能更好的展开。

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让笔者清楚地明白:一名真正优秀的物理教师,必须学会时时刻刻应用心理学规律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改进教法,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学生心理,才能让物理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平面镜教具笔者
老师,别走……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