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语义场理论指导组词教学的研究

2018-05-10蔡白薇

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组词语义汉字

蔡白薇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其中,语言的运用处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词语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准确组词很大程度上说明学生对这个字的基本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组词的过程就是字的基本运用的过程。

当前组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组词在教学中应用广泛,但实际操作中,组词形式却十分单一。“你能给这个生字找找朋友吗?”然后学生东组一个,你真棒;西组一个,你更棒。字字如此,课课如此。这样程式化、机械化的组词,表面上看着热热闹闹,其实效果不佳。

这些内部没有任何意义联系的词组,无法被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无法积累掌握。组词所在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运用”的维度就没有达成,更不用说思维了。学生心里对词组没有感情,就谈不上兴趣。如此使用汉字,如此实施汉字教育教学工作,会让汉字本身最应该承载的文化功能丧失殆尽,让学生对汉字的本源及应有的魅力越离越远。

部编教材的启示

如何才能避免组词的机械化,让学生对所组的词留下印象,并且能形成自己词语的系统呢?部编新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字词句运用”板块给了我们教学的启示:

“车”字的组词分出了三条线:蓝线延伸出了“火车”“马车”“汽车”,沿着这条路,我们还能组“摩托车”“公共汽车”,这是车的分类;绿线延伸出了“车站”“车厢”,沿着这条线,我们还可以组“车轮”“车窗”等,这是车的组成部分;红线延伸出了“上车”“下车”,沿着这条线,我们还能组“开车”“倒车”,这是和车有关的动作。

由此可见,汉语词汇不是杂乱无章的,词义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是客观存在的。拿到一个生字,教师应该为生字梳理一个系统的组词脉络,给学生提供一个语义场,引导学生在语义场里系统地组词。

语义场理论指导组词教学的途径

语义场理论从词汇系统性出发,以研究词所表达的“类”概念和“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为核心,认为任何语言的词汇都是其内部成员之间互相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统。在组词时,运用语义场理论,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的网络体系,从而更好地积累词汇,训练逻辑思维。

建立上下义义场 上下义义场是一种最常见的语义场。上下义关系是“类”与它包含的各个“种”之间的关系。上义词指表示共同概念的类,由若干个受上义词支配的下义词组成的语义场即为上下义语义场。如学习“笔”字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铅笔、圆珠笔、钢笔、毛笔,学生一下子就記住了“笔”的词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上下义语义场,引导学生积累下义词,增加了词汇量。

建立整体与部分义场 当某一词所指事物是另一个词所指事物的一部分时,两者之间就构成了整体与部分义场。如在学习“树”时,出示树的图片,分别指“树根”“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等,让学生来组词。这样学生在植入大树形象的过程中,同时也很容易地将树的词语印在了脑海中。整体与部分义场与上下义义场一样,都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构建词汇网络体系。

建立反义关系义场 反义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词语类聚。通过一正一反的对比,学生更容易记忆。如《乌鸦喝水》中的“处”:“处”的好朋友可真多,离我们远的地方叫“远处”,离我们近的地方叫“近处”,小朋友身上的优点叫“长处”,不足叫“短处”。常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常常看电视对我们眼睛有“坏处”。这6个词是三组反义词,学生记起来就容易了。

建立本义义素义场 汉字是一种音义结合的文字,不少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还形象地保留了本义。如果我们能利用字形的分析,让学生根据本义来组词,一定会加深对字的理解,和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如“采”字的教学:“采”是一个生字,大家来做一个“采”的动作,“采”上面是只手,下面是长满果子的植物。瞧,采摘莲蓬就叫——采莲,采摘茶叶就叫——采茶,这是在——采花,蜜蜂呢?叫——采蜜。一起读一读。

建立常用义素义场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常常一个字包含了很多种意思。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常用的义素项,构建语义场,进行组词。如《乌鸦喝水》的“旁”字,课文中是“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从“旁边”这个基本意思可以衍生出很多词:身旁、路旁、树旁、两旁。这些词都是由同一个意思衍生出来,由此及彼,想到了这个,就想到了那个,彼此都有联系,这样在组词中既让学生掌握了生字的基本意义,而且积累了词汇,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组词,不应该停留在形式层面。为生字构建语义场,能让学生在组词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字义,构建起词汇的网络,提高学生运用汉字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珊珊.语义场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

猜你喜欢

组词语义汉字
语言与语义
怎样正确组词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