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与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2018-05-09韩雪刘青杨超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4期
关键词:认定标准绩效评价

韩雪 刘青 杨超

摘要: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评价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内在价值取向上,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与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是一样的。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而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问题、衡量企业绩效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文章通过研究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绩效评价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关系,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绩效评价;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和保证企业绩效水平的重要指标,应该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有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这两类。定量标准把内部控制缺陷按照财务报表错报的“可能性”大小和“重要性”水平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以下是设定重要性水平标准的三种方法:1.基准指标百分比法;2.绝对金额法;3.结合基准指标百分比法和绝对金额法。而定性标准是指企业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影响的重要性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来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文字化认定标准。因此,定性标准用于分析的是文字性的,由于文字性的内容理解起来差异性较大,难以进行分类和归纳研究,所以,应采用适当方法由表面词句推断本质信息。

二、我国绩效评价体系和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绩效已经成为企业评价其经营结果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之相对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比较完善且在企业间广泛应用。但是,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随着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缺少全面可靠的反映企业绩效的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性较低,而且可信程度较低,忽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其二,固定的权重设计存在缺陷。在我国存在多种多样企业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多采用固定权重的方法来进行绩效评价,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以固定权重去衡量各个有差异性的企业,这就会导致绩效评价结果主观性强,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其三,其他影响绩效评价的因素。一是不同行业之间存在质的差异,二是政府部门没有制定相关制度,也是影响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个因素。

(二)我国在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企業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披露,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报告的质量和数量在稳步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一是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全面、不明确。现行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指引只是明确总纲,从“重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指明方向,而没有具体细化准则,这就困扰了企业,从而给企业的实际工作带来困难。二是认定非财务报告内控相关缺陷的难度很大。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规定的范围包括财务报告层面和非财务报告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前者的确定可通过相关财务比率加以估计确定,通过财务错报水平加以量化分析;而后者的确定涉及的因素较多,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我国企业在评价内部控制缺陷时更加困难。三是公司的自由裁量权。内部控制指引只是笼统的给企业指明大体方向,这样就给企业一定的自由去选择具体的内部控制标准。由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属于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负面信息,所以下意识地,企业在披露时可能倾向于掩饰或者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来进行自我保护。四是原则式规范的局限性。企业按照原则式规范的思路来评价内部控制缺陷时,会拥有一定的自由,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评价内部控制缺陷,与此同时也带着显而易见的缺点。

三、政策建议

我国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是绩效评价体系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提出建议两方面着手,提出有利于绩效评价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企业应该把建立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确定为目标,建立适合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恰当利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是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加入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包括3个层次28个指标: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其中,前两项属于定量的财务比率分析指标,而最后一项属于定性的财务比率分析指标。企业需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与绩效评价指标相融合来建立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二是建立绩效评价方法。首先,企业内部要综合计分;其次,采集和整理绩效评价相关信息,简化程序,实施信息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再次,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其他绩效评价体系,利用内部控制制定年度或半年度或季度评价周期;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将信息技术融入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详细划分内部控制缺陷种类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是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需结合原则式与规则式。原则式规范的思路,是给予企业一定的自由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特点评价内部控制缺陷;规则式规范的思路,是给予企业相应的限制使得企业按照细致明确的规定评价内部控制缺陷。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能力有限,公司素质不是很符合原则式规范要求,因此,可以以原则式导向为主,规则式导向为辅来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二是具体划分内部控制缺陷分类标准。在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中,非财务报告内控相关缺陷的认定难度较大且认定的灵活性较强,但其对公司运营和效益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企业可使用COSO框架进行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三)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改善公司治理机制

首先,公司应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归属于董事会,从而更好的发挥其治理与监督职能。其次,将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权限划分到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范围内,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的地位,使得各部门协调运转。最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例如:引进高素质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等。企业应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在企业的实施构建良好的环境。

(四)正确看待内部控制在提升公司绩效方面的作用

内部控制在规范和指引公司经营活动的同时,也会约束和控制公司的一些经营活动。一些企业管理层认为,实施内部控制不仅需要额外的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公司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所以,只是将内部控制建设当做执行一项任务而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而不是自愿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恰恰相反,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与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司绩效,使公司可以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关于内部控制建设内容的培训,使其增强内部控制利弊意识,正确衡量实施内部控制所消耗的成本与实施内部控制所带来的效益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司效率与公司绩效。

(五)内部控制建设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努力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

企业文化是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特殊资源,如果把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就可以建立一种自我约束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不愿钻内部控制漏洞。同时,企业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计算机搜集信息和共享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科学建立内部控制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公司效率。一方面,企业应利用信息化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和应用内部控制信息,加强公司对实施内部控制的日常监督、实时监督,提高内部监督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应利用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公司效率;企业应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作用,从供产销环节实施全面不脱节的链接式控制,节约成本以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首先,具体细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格式,提高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其次,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不全面不规范的现状。例如: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具体披露格式,以提纲形式分条列示,要求企业逐一披露。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通常是伴随内部控制缺陷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我国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偏低,没有达到震慑企业的程度。所以,我国应该借鉴资本主义市场处罚力度方面的经验,加大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震慑企业董事會和企业管理层,使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同时,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以保护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要想更好的提高公司绩效,更好的实现绩效评价的作用,不仅需要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法规,而且需要将明确统一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客观明确的认定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使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然,企业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时可能倾向于掩饰或者降低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来进行自我保护。所以,企业在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方面还需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刘青,戴经跃,杨超.基于GARCH族模型的收益波动率预测绩效评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5(09).

[2]丁友刚,王永超.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其制定和披露研究[J].学术之窗,2015(06).

[3]刘青,孙陶,张佳宁.基于EVA评价指标方法下的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4(16).

[4]尹律.绩效评价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5).

[5]吕伟伟.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商业会计,2016(18).

*基金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管理者个人特征、企业并购策略和经济效率关系研究”(20170520157)。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认定标准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对共同犯罪人认定标准的认识
缺陷产品的认定
我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困境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