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切口疝囊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评价

2018-05-09王洪健侯远发石毅军官伟军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结扎术疝囊腹股沟

王洪健,侯远发,石毅军,官伟军,杨 凯

(云浮市人民医院腹部外科,广东 云浮 5273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儿科常见病,经手术行疝囊高位结扎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手段,治愈率较高[1]。传统的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因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陷逐渐被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所替代[2]。云浮市人民医院以减少切口数量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为目的采用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接诊的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33例,女2例;年龄1~10岁,平均(4.25±1.47)岁;病程1~6个月,平均(2.02±0.47)个月;发病部位:单侧31例,双侧4例。对照组男32例,女3例;年龄1~10岁,平均(4.27±1.33)岁;病程1~6个月,平均(2.01±0.51)个月;发病部位:单侧32例,双侧3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应证;无腹部手术史;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者;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者;依从性很差或有交流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取平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于脐部正中取0.5 cm切口置入Trocar,将腹腔镜置入后常规建立气腹。使用腹腔镜探查疝内环口位置。操作者左手扶镜,右手以腹腔镜图像为指导在患侧疝内环口体表投影部位切开1.5~2 mm切口。使用疝环穿刺针刺入腹股沟管内环完成疝囊高位结扎。

对照组接受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取仰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腹横纹部位取1~1.5 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暴露外斜肌腱膜,之后钝性分离提睾肌探寻疝囊。分离疝囊至内环口,高位缝扎缝合腹膜并关闭腹外斜肌腱膜,逐层缝合皮下及皮肤。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手术情况(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肿胀、线结反应、戳孔疝、疝囊积液/积气)以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总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手术情况比较

2.2 2组患儿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主流术式,治愈率很高,但经腹腔镜途径与传统经腹途径在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3]。Feehan等[4]研究发现,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微创优势明显,且操作更为简单,术中也更容易发现隐匿灶,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与复发率。Karampinis等[5]研究则指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有多种术式,其中经脐单孔操作已经被证实为微创效果最好的一种,但该术式对施术者临床经验与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微创、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而在并发症方面,有研究[6-7]报道,小切口疝囊结扎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创伤与内脏损伤,较传统开腹手术并发症明显降低,但与腹腔镜手术相比仍有一定不足。本研究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相符。在复发率方面,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均较低,可见两种术式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面效果均良好且稳定。另外,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中脐部切口仅为0.5 cm,利于隐藏,更符合美观理念,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观察组治疗总费用较高,且对临床医师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实施手术时要尽量充分利用腹腔镜镜头协助手术操作,对疝环周围腹膜进行推、压操作帮助疝针潜行是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8]。另外,术中要注意避免误伤膀胱、输精管和精索,收缩缝线时也要注意尽量将疝囊内的积液或气体挤压完全,以免出现疝囊积液或积气的情况。

总之,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治疗费用较高且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保远.微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2):117-118.

[2] 王建一.两种手术方法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医学,2015,35(7):93-94.

[3] 刘杨桦,邓洪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8):788-792.

[4] Feehan B P,Fromm D S.Laparoscopic pediatr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overview of“true herniotomy” technique and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J].S D Med,2017,70(5):217-223.

[5] Karampinis I,Weiss J,Pilz L,et al.Transabdominal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neurectomy for chronic pain afte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nd appendicectomy:a matched-pair stu-dy[J].BMC Surg,2017,17(1):85.

[6] 肖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5):2841-2842.

[7] 唐忠斌,赵艾君,戴耀华.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43.

[8] 肖维木,谭洪育,范新萍,等.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J/CD].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6(3):63-64.

猜你喜欢

结扎术疝囊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