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2018-05-07王宏沛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质疑探究能力语文课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基础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不仅要学会、學懂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考、质疑、探究、创新习惯,从思维方式上来转变,不断增强学生的质疑、探究等能力。本文将重点研究和探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质疑;探究能力

本文系2017年度许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L2017G256;项目名称:《提高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的实验研究》。

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我国的母语教学科目。按照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通过学习语文课程,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培养学生较强的质疑、探究能力。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只有进行频繁的交流沟通、思想碰撞、相互切磋,才能对课程内容知识了解更多、掌握更深。因此,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理解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提高,以此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要求。

一、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

语文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没有思想压力的情境下大胆质疑,勇于敢想、敢问、敢说,激发内心与大脑的真实想法。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勇敢面对问题,才能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质疑问题。倘若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质疑不加理睬,甚至对其嘲笑、批评,那么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伤害之后,就会变得十分敏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质疑的胆量,进而对语文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勇于质疑和探索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解决学生的质疑,平时教学中多鼓励、多指导、多肯定,少打击、少指责、少批评;多用你真棒、你很聪明等词语来夸赞学生。如果学生的质疑有偏颇,教师仍然要面带笑容,态度和蔼的去耐心释疑,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2]。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崇拜教师,更加坚定质疑信心,最终有利于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质疑方法

首先,根据文章语言矛盾特征来质疑。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分析文章内容语言特点来提出质疑,以此来达到融会贯通、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如:《孔乙己》这篇课文的结尾句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以出句中的“大约”与“的确”,字面意思上是矛盾的,让学生去分析、去研究、去质疑,去想象作者意欲如何。对于读者的讨论和质疑,作者又提到:“因为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所以没有人去关注他”,这样一来,人们对于孔乙己的死活是不在意的,谁也说不准是死是活,这就是“大约”一词的真正用意;孔乙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总是会到咸亨酒店喝一口酒、吃一碟花生豆,从年初到年关,再也没有见到他来过,看来孔乙己是的确死了,这也是“的确”一词的合理之处[3]。

其次,根据文章对比来质疑。通过对比文章结构、句式特点等来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如:《故乡》课文中对主角闰土的少年和中年两个时期的外貌进行了深刻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闰土两个时期不同的面貌变化,提出质疑,仅仅二十多年,闰土的外貌变化为何如此之大,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是被可以质疑的。

第三,根据文章盲点来质疑。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性特点,作品的结构、风格、内容等独具特色,通常作者为了突出某一特点,会在作品内容上进行构造,往往要省略一些内容,形成盲点。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盲点进行深层次的质疑和探究[4]。如:《最后一课》的结尾语句为:“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作者用“我……我……”这样的省略句式来描写韩麦尔先生,此处看似无声,却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作者人物语言描写的特色和巧妙之处,也是文章的一个盲点。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想象力来说出韩麦尔先生尚未说出口的话,学生在质疑和探究中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想象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大幅提高[5]。

三、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对于每一位中小学生来讲,其质疑、探究能力并非一日之成,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所形成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将课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授课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提问、去探究,当学生有了质疑的想法和能力,自然会调动学习兴趣,广泛深入参与思考。通常情况下,学生产生质疑之后,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管理,有时候学生的质疑偏离了课程内容主题,或者是存在理解有误、见解偏颇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同时,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能立即给出答复,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沟通中产生思想碰撞,并上升到思维拓展、思想启发,进而进行自我反思,教师要参与到各组讨论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指导,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独特的想法,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质疑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积极主动性的增强,而且有利于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提高[6]。

四、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与学习中的其他能力培养一样,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培养同样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去进行,并且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下去。语文课程学习中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首先要让其成为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爱探索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质疑和探究意识,有了这种意识之后,再进行质疑、探究教学环境的创建和教学方法的传授。低年级学生的思考、探索兴趣更浓,随着年级的升高,其问题质疑、探究的潜能会全面激发。因此,语文课程中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提高需要由低到高、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并且要长期坚持下去。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依次递进、由浅及深的长期过程。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耐心指导,培养学生敢质疑、敢提问、敢探究的意识。同时,要教会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长效机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提高学生质疑、探究能力,最终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玥.让语文课在“疑”中生“趣”—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初探[J].课外语文,2016(13):34.

[2]陈霞.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3):33.

[3]钟叶森.善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质疑[J].作文教学研究,2014(04):101-103.

[4]刘朝霞.如何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上好小学语文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61.

[5]严伟.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小学中高段学生语文课堂质疑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8):76.

[6]张艳.语文课巧用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82.

作者简介

王宏沛(1974- ),女,汉族,河南省禹州市人,本科,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质疑探究能力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