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

2018-05-07詹芷晴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青少年培养

詹芷晴

摘 要:积极的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形态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法制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积极发挥法治意识对青少年行为的指导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学子,将结合自身的认识,从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入手,在对其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具体的培养措施进行论述,为促进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一点拙见。

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意识;培养

引言: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稳步发展,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体现在对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上。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更是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力量。而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意识的培养,树立其法律信仰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青少年法治观念的培养有何现实意义?又该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长期阶段,社会不断地变得多元化,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法制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就此看来,社会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显得十分有必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控制情绪能力较差,加上部分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因为一时冲动而触及法律的警戒线;其二,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容易使青少年的社会人生价值观引起偏差,造成其人格有缺陷,在一定外界条件的刺激下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三,对应试教育的重视使得从家庭到学校,对青少年的法治意识的培养的积极性不够,法制教育的不足甚至缺失使得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导致青少年不良思想行为的产生。一旦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就极有可能不断恶化,最终使该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 在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新时代下,我国在青少年法治意识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正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多元化,社会环境的不断复杂化也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国对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基于法治意识认识程度的问题分析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对法治意识培养的认识程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上级领导的严格要求下,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法制教育活动,但其效果并非十分显著。究其根本,在于法制教育不直接与学校的考核评比挂钩,使得部分学校对于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所谓的法制教育只重形式、走过场。个别中、小学甚至为了提高升学率私自把教育部法定设置的法制教育课改成专科课,如此一来,法治教育的成效也就可见一斑了。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普遍较强的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力军,网络也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件数量不断攀升,这不仅反映出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时的法治意识淡薄,更直接反映出相关部门在预防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方面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在立法上尚未形成一个严密的防范体系,无形中增加了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的几率。

2.2基于法制教育体系的问题分析

法制教育内容不够全面、过于形式化。据笔者所了解,中学阶段除了初三年级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为数不多的法律知识外,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均无正式的法制教材及对应的法制课堂,即使个别地区有教育部门印刷的法律读本,其内容也少得可怜而且不系统、不全面、缺乏内在连续性。这样的法制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还谈何培养法治意识呢?

法制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教育团队不够专业。由于法制教育经费等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只局限于“单一灌输”的课堂教学,很少能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的机会。再加上法制教育经验的缺乏,即其授课教师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法制教育培训。即使有的学校会聘请所谓的“法制副校长”,但该“法制副校长”大都因自身公务原因,最多也只能在各学期抽空到学校进行一次法制讲座。这样的法制教育,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2.3 基于青少年自身学法意识的问题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大多数青少年由于升学压力大、学业任务繁重,根本无暇顾及法律的学习。甚至有个别青少年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着错误的理解,认为未成年人无须履行法律义务,进而厌倦学法、反感学法。总之,我国青少年的学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增强。

3 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培养水平的措施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对青少年法治意识培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大致的分析。不难发现,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培养工作对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社会主体要积极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3.1学校及网络监管相关部门加强对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

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意识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学校教室等教学场所,悬挂法律标语宣传带,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氛围。另外,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观看法律宣传视频、相关案例等。

网络监管相关部门也要净化网络内容,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青少年法治培养工作的开展。倡导网络道德,高举法律之剑,激浊扬清,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網络环境,。

3.2积极开设法律意识培养课堂

我国很多学校在法律课堂方面的设置不完善、不合理,甚至很多学校根本没有设置相应的法律讲堂。对此,相关部门要在学校积极开展法律方面的课程。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对具体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另外,还可以成立相应的法律常识解答小组,对学生的法律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

3.3加强法治实践的指导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在实际的法治意识培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法律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具备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比如,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参与组织和管理、学校间联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在不断深化理论知识掌握的过程中,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3.4开发法治讲堂新平台

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化与自动化领域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青少年法治意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利用该优势开发智能化平台,为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辅助。学生在使用该平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能借助平台提供的各种违法犯罪案例,对法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

3.5相关普法组织加强法制宣传

由于相关普法组织(如社区普法组织或由公安部门组建的普法组织)在专业性、权威性以及社会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积极发挥相关普法组织的宣传作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法制宣传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把青少年犯罪案件改编成剧本,以舞台剧或者小品的形式进校表演,让青少年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更加近距离地了解法律,增强自身法律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各方主体,如学校、各级普法组织、家长等,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以及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工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裴红娟.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基于学校角度分析

[1]梁钟毓.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实施构想——从法治意识观念培养角度出发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青少年培养
青少年发明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