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职场的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8-04-23

运动 2018年21期
关键词:院校技能职业

杨 攀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1 高职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2002年国家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对高校做了调整,在内容、形式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对高校体育课自主性更大,体育课程在设置方面出现了多样性。但高职院校大多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延伸,有的高职院校开设了选修课,有少数高职院校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但在体育课程上大部分还是依附普通大学的课程模式。在新时期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进而建立高职特色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需要重视研究。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优化

体育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适应,要不断完善与更新,必须以学生在终身身体锻炼能力的提升为目标,立足于学生的未来职场发展,有效兼顾好个体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和适应本专业工作岗位的身体素质需求。在安排上要重点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及需要,强调实用化、社会化、有效性,学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就业与工作有所帮助。参照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体育、职业实用性体育和体育选修3大块。基础体育教学在内容选取方面侧重点以有效发展学生们在体育能力,要于学生个人自主开展锻炼息息相关最为紧密方面,内容涉及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提高、体能有效提升、心理素质发展等多方面,是为学生能持续坚持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发展储备一个良好基础。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切实反映出体育课程“身体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学生个体形成自觉锻炼的良好意识,促进终身体育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现在或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健康服务,充分展现出体育课程的健身特点。职业体育必修内容,要从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就业岗位和生活需求为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的区别,进而开设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选修模块设计的出发点,要满足新时代高职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对学生拓展体育视野,加强学生对运动与健康的正确认知、理解,以达到提升学生个体身体锻炼的能力和体育运动的爱好。结合社会大众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开设具有不同的几个选修内容,更好体现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大众体育间的有效的联动性,反映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社会体育的特点和体育教学发展改革的趋势。

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计

依据国家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开设的相关规定,结合高职教育3年制时间的情况、体育课程设计等情况,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设计。(表1)

表1 高职体育课程设计

4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4.1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架构

体育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3个板块(体育文化涵养、职业身体训练、专项技能),让学生更好认知体育锻炼对促进自身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化理解体育运动对自身身体、心理健康与生活、工作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进而提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是体育文化涵养板块的主要内容。而职业实用性体育训练板块的内容安排,要从学生工作岗位的相关性进行,要以有利于提升学生在职场方面的竞争能力为导向,内容有职业岗位方面有关联的身体体能素质和相似的运动动作与技能,加大相似的环境适应方面及职业方面对身体形态需求的有关练习。项目技能板块方面的内容是掌握某项运动要领和基本知识、能力和基本的技战术水平,为学生自我锻炼打下一个良好前提,进而发展或巩固学生终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学习的内容上要丰富、多样性,以便学生更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同时强化在体育教学的选修板块中设置专项技能提高、野外生存等板块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比重,有效连接社会大众体育运动项目,使其有更好的延续性,有效促进学生自我体育锻炼能力。按不同专业类别等情况限定学习内容,见表2。

表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架构

表3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身体练习内容

图1 体育课程结构

4.2 实用性体育内容的设计

4.2.1 实用性体育项目身体训练 技术型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职业岗位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性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特征,强化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更好地提升或发展职业方面的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认知与掌握职业方面专业技能,又针对性地开展某些对专业有利的身体素质练习,必是高职体育教学的一大侧重点。通过体育教学,针对性地发展学生更好地适应劳动所必需的一些身体机能与运动能力,提升学生在以后的生产劳动的相关工作能效。通过这一针对性的强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加强学生将来在职业活动方面有用的体育运动技能储备,使之对职业生产劳动重要的身体能力得到提升与强化,以保证学生身体在学习、工作、生活活动水平的稳定、持续性,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在不良或不同劳动环境的适应与耐受的能力,发展职业生产所需要的相关身体机能、运动、环境适应等相关能力,进而提高未来劳动生产者的身心健康。

4.2.2 高职体育职业实用性教学内容构想高等职院相对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不多,有针对性对专业发展有益的体育课程内容更少,基本上体育课程与普通的本科院校差不多,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是职业教育实培养的最大特点,这一点体现的不是很明确。从高等职院校各专业特点综合分析,将来学生职场岗位对体能素质、形态素养等需求相结合,可以把高等职院的体育课内容大致分为三大块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见表3。

5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结构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体育课程目标来安排,根据教育心理学,可把学习的体育内容分为体育知识和体育项目技能2块,包含了一般体育各类知识和项目运动锻炼技能2点。体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身体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作为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的考量。对此,在实施体育课程相关内容时要采用学生可认知活动内容与方法,进行有效的分类。体育知识、技能学习是主要的认知方面的内容,专项练习与锻炼是主要的练习内容,心理健康、体育态度、体育道德是整个参与体育活动学习的目标。在组织设计内容时,要注重体育知识点与和项目运动技能的重点练习,兼顾设计发展心理健康、体育态度的内容。(图1)

6 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的推进与实现

6.1 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由低层逐渐向高层有序发展,下层是上层目标的有效基础。我国大学体育课主要分为理论与实践,新授与复习课是实践课重要组成。结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特点,大致可以把内容分为认知、技能和锻炼3类。相对而言,认知与技能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过程设计方面的主线,而体能与运动技能的练习是推进体育态度与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的途径与方法,是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

6.2 教学计划要围绕教体育学目标来科学地设计,从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2个模

块的学习来作为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的重点。在日常教学计划中利用专项项目教学有机地把体能练习有效结合,相互穿插于教学内容中。在体能与项目技能的实践方面要根据体育态度与心理素质提升的目标来科学地实施与推进,科学设计体育活动组织与练习方式,突出课程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体育教学实践内容。增强学生今后职业相关需求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应科学、合理地安排职业实用性体能练习的有效方式,注重体育动作技能的延展性,最大限度地转化好学生已具备的相关运动方面的技能。

6.3 体育课程有效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体育课堂教学。在相关的理论方面,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的过程,而课外学生体育活动等也是帮助完成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在通常的体育教学实施中,实践练习课程是绝对的主导。体育课程实施主要表现,指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过程。课程目标的有效推进是相关内容的稳步实施的结果,我们要努力推进学校体育与社会大众体育相融合进程,社会化力量的介入为学校体育注入新的动力,必将有利于高职体育的发展。

6.4 运动内容的安排与设置,大多是有效结合课堂教学这一过程来安排、设计的,对此运动练习的相关内容要科学、有效地融入我们的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篮球投篮的学习过程中,可加入上肢的力量练习。这样既可以达到发展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又能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体育课堂在时间方面相当有限,运动的内容空间上应延伸课堂外,充分利用好课外的学生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体育态度和心理素质目标的实现。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

猜你喜欢

院校技能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