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式外语教学环境中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水平的影响❋

2018-04-21袁平华

外语与翻译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评判思维能力

袁平华

华东交通大学

1.引言

评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最近几十年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外语教育界也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Atkinson 1997;文秋芳2008;黄源深2010;孙有中等 2011;徐海燕2017)。Paul和 Elder(2006)指出评判性思维即是个体为确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这种思维运用认知技能和策略达到所期盼的结果,因此,具有目的性,推理性和导向性,由各种逻辑推断组合而成。评判性思维过程是个体为完成某一特定认知任务而从事的各种心理活动过程,期间要做出各种有连贯性和合理性的判断(Halpern 1997)。在外语课堂中,学生如果能支配自己的思维,就能更好地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扩大自己的学习经历,使语言学习变得对他们更为有意义(meaningful),从而取得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因此,评判性思维这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Renner 1996)。本研究将探讨在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以下简称“依托式教学”)环境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影响作用。

2.文献综述

依托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目标语言,将语言学习活动建立在学习学科内容基础之上(Brinton,Snow&Wesche.2003)。在依托式教学环境中,学生要接触各种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材料,他们不能局限于记忆、储存和吸收这个层面,还必须用自己先前学过的知识对现有材料进行联系、分析、综合、评价,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掌握评判性思维技能 (Bloom 1956)。由于在依托式教学中,教授学科内容时语言使用的广泛性,以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与思维的密切性,使得依托式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有研究表明,依托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Chapple&Curtis 2000;Liaw 2007;袁平华 2010;杨德祥、赵永平2011)。

教育专家及学者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索,定义繁多,其核心要素可概括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评价能力。本研究中,评判性思维能力包括辨认假设、归纳、演绎、解释和评鉴五个方面的能力。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表明评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Shangarffam&Mamipour 2011)和口语交际能力(Kusaka&Roberston 2006)。此外,还有研究显示,评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Liaw 2007)。因此,在依托式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是如何影响其语言水平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依据以上文献回顾,特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在依托式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是否与他们的英语水平有显著关系?

2.评判性思维是否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生产生影响?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本研究考察在依托式教学环境中评判性思维对学生语言水平的影响作用。在实验中将对学生进行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并在一年后的教学实验结束时检测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此外,还将对受试群体中不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分为高(前30%)、中(中间40%)、低(后30%)三个层次,检验不同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其英语水平是否有差异。

3.2 受试对象

参加本项实验研究的学生是国内某大学二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185人,来自中文、教育和材料等专业。他们年龄从18岁到21岁不等,平均年龄约19岁。大多数学生在参加教学实验前已经学习英语超过7年,并已经历了一学年的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均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些学生在实验开始时的教育背景和认知能力大体相当,因而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3 研究工具

3.3.1 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

本项研究中使用的评判性思维量表由叶玉珠(2003)设计,该量表要求受试对象回答25个问题,每题1分。量表涉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五个方面,即1.辨认假设能力:能辨认出陈述或声称中所隐含的一般性前提或预设立场;2.归纳能力:能从已知信息或者条件推断出最有可能的结果;3.演绎能力:能够从已知的陈述或前提中辨认论述之间所隐含的关系,并从已知前提中,辨认该推论是否确实为隐含的或必然的结果;4.解释能力:能从陈述中指出隐含的現象或因果联系;5.评鉴能力:能区分和评估论证过程中论据对于某一论点的支持程度是强还是弱。该测试量表的结构如下:

表1 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试量表结构

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经检验证明是可接受的(Tsai 2003)。在本研究中,经预测其内部信度一致性达到.81,表明该测试量表是可靠的。

3.3.2 英语水平测试

在本研究中测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工具为1999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满分100分),附加一个口语测试(10分)。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试卷内容包含听力(多项选择及听写)、阅读、词汇、完形填空和英语写作分项。口语测试是让学生以小组(3-4人)为单位,做一个角色表演,每人讲2-3分钟英语。以上测试工具在实验开始前进行了预测,其内部信度一致性达到较好水平(Cronbach’sα=.83),对于本研究来说是一个可靠的测量工具。

3.4 数据收集及分析

在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后,研究者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进行了测量,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所使用的量表内部信度一致性达到.745,英语水平测试试卷内部一致性为.806,说明测试结果是可靠的。研究者对受试对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并对不同评判思维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以确定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作用。

4.课程内容与教学组织过程

本教学实验历时一学年,采用依托式外语教学模式,学科课程是《英美文化》,教学内容涉及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教育、民俗以及宗教等方面。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老师讲解、学生就某一论题进行陈述和发表意见、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们就某一论题进行陈述的材料均由学生从网络或其它专业文献查找。在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陈述均通过多媒体进行,伴有图片和影像。教学活动基本上用英语进行,教师不以词汇、语法、句型为教学重点,但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对学科内容中的事实和观点进行解释、归纳、分析和评鉴。学生每周上4学时英语课,阅读和写作课均为自然班级上课,听说课将自然班拆分成小班上课。

表2 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过程描述

5.结果

5.1 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

经过一学年的依托式外语教学,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见表3。

表3 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就评判性思维能力而言,所调查的群体的演绎能力平均分达到4.43分,为各单项评判性思维能力之首,说明该受试群体演绎能力较强,其次为归纳能力,得分为4.37分,再次为辨别假设能力平均分为4.11分,由此可见,以上这三种能力相对较强。较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解释能力和评鉴能力,而评鉴能力则是所调查学生中最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受试学生总体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好,平均分达到20.09分,表明在依托式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从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看,学生的听力平均分为12.93分,阅读为26.80分,词汇为8.80分,完型为6.85分,写作为9.60分,口语为8.66分,所有学生的英语水平总平均分达到73.63分,表明学生的英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为了验证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水平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研究采用了Person相关系数检测,检测结果见表4。

表4 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英语水平相关性检测结果

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生各单项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其英语水平的各单项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与听力(r=.741,p<0.01)、阅读(r=.780,p<0.01)和词汇(r=.713,p<0.01)都存在着显著相关,与完型(r=.655,p<0.01)、写作(r=.654,p<0.01)和口语(r=.492,p<0.01)也存在着比较显著相关,而与学生英语水平总分却存在着高度相关(r=.850,p<0.01)(秦晓晴 2004)。由此可见,学生总体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他们的英语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即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他们的英语水平越高。

本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检测学生各单项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他们的总体英语水平的预测效度,结果见表5。

表5 回归模型综述表

从表5可以看出,各单项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预测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辨认假设能力这一变量的单独解释量最大,达到48.1%,说明辨别假设能力越强,总体的语言水平也越高。其次为评鉴能力达到13.9%,表明这种能进行区分和评估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调查中发现,归纳能力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贡献率达到7.8%,解释能力达到3%,而演绎能力则为1%。以上五个单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联合解释量达到73.8%,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影响作用。

5.2 不同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

为了进一步检验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将受试群体按照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成三组,他们的英语水平见表6。

表6 三种不同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研究对以上三组不同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表明概率值为.96,超过了.05,说明以下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是有效的。

表7 三种不同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其英语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2,182)=203.84,p<0.01)。由此看来,评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英语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6.讨论

6.1 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英语水平的关系

在依托式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应学会如何收集、综合和评价所学学科知识,在这种环境中的学习对象不仅包括二语语言形式、学科内容,而且还包括评判性思维。因此,依托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提升语言技能,增加学科内容知识,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Kasper 2000;Tung&Chang 2009)。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不只是接收信息,而且还要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选择、评价和应用,是一种高密度的心智活动。评判性思维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思维。研究表明,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学习者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增强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Vygotsky 1962:Piaget 1971:Vacca et al.1995;Manalo&Sheppard 2016)。

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他们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有着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Hashemi&Zabihi(20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就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言,如果学生有较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辨析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学生在接收信息输入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先前获得的知识(schemata)进行分析评判,然后做出选择(Anderson 1978;Rumelhart 1980)。这样的听力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积极建构意义,甄别真伪信息,做出合符逻辑的推理过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评判意识和较好的推断能力。在本研究中,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辨别假设能力和归纳能力有比较显著的相关(r=.608,p<0.01),这两种基本的评判性能力在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确实比较常见。从研究中发现,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他们的阅读能力有显著性相关。Fahim & Sa’eepour(2011)的研究表明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综合的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在深层次加工信息。Paul(2004)特别强调评判性思维和阅读理解的相关性,认为具有反思性思维的人,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样,他们也会通过反思自己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Facione(1992:18)也指出在评判性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性相关,即一种能力的提升也会伴随着另一种能力的提升。在阅读理解中所使用的技能,如推理、分析、综合及评价也是评判性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Grabe 1991)。这两者的关系在以前的文献中就有很好地说明,如Norris和Phillips(1987)就指出阅读不只是说出印在页面上的东西,而是一种思维。Beck(1989:677)认为“没有推理就没有阅读”。另外,Ruggiero(1984)表示阅读包含着思考,阅读过程也是推理的过程。Liu(2010)认为阅读过程即是建构意义的思维过程。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他们总体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显著相关,并且和归纳能力和辨认假设的能力有比较显著相关。这表明学生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prior knowledge)或相关知识,借助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文本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或从所阅读文本中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从以上分析看,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接收性语言技能有密切关系,并对学生听力理解及阅读理解能力有影响作用。

从本研究发现,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他们的词汇能力有显著相关性。依托式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有机会接触到一般性词语,还可以接触到学科知识词汇,扩大了学生接触英语词汇的范围,增加了他们习得更多词语的可能性。由于依托式教学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语境(context),使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或以前所掌握的词汇,充分利用归纳、演绎等评判性思维,通过联想、比较、对照等手段,在获取词语意义的同时,掌握其语言形式,提高他们的词汇能力。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完型填空,这一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测试,更需要学生将个人拥有的语言知识、对所阅读主题(subject-matter)的背景知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从调查结果来看,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学生在此项测试题所得到的成绩有比较显著相关。在完成此项任务时,学生要利用先前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对文本中各种假设进行辨别,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在阅读过程中将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同时,也要利用演绎能力和解释能力对文本中的逻辑关系进行识别和梳理,做出准确的判断。完型填空的过程也是一种激活原有知识,利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意义建构、逻辑推理的复杂心理活动,在与文本作者进行意义协商和处理文本信息时,评判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Orbea&Villabeitia 2010)。

本研究发现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他们的写作能力有比较显著的相关,尤其是辨认假设能力和归纳能力。写作能力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还应体现在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思想内容的有效性,以及篇章结构的合理性。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能把握写作意图,选择适当的素材或证据支持文章中要表达的观点,这些都依赖于评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在英语写作中作者要有读者意识,预测读者的需求、审美水平、阅读能力和思维方式,对读者的价值观、认知、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考虑、分析和判断就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李莉文2011:66)。总之,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对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影响作用。在研究中发现,作为英语产出技能的口语表达也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有着切实相关性,尤其是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学生的口语能力一般来说,首先表现在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以及表达的流利性,体现着学生的英语知识的基本功,但口语表达中的观点正确程度、论证严密程度,以及结论可靠程度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个人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依托式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学习学科内容学习英语,因此,有机会用英语解决学科知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写或说的形式表达对某一论题的看法。在学生完成有一定认知难度的学习任务时,对他们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有一定帮助。反之,在学生将提高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用于语言学习时,也有助于他们的语言能力的提高。

6.2 评判性思维对英语水平的影响

在本项研究中发现,不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评判性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相对较高,而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弱者的英语水平也相对较低。形成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评判性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涉及各种认知技能或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提高英语水平。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者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处理新信息或是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与他们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相关,并对他们选择学习策略有一定影响作用。作为评判性思维能力较高的学生通常采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来帮助自己学习(Nikoopour&Philips 2011)。如果学生一旦拥有评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将会利用各种学习策略,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在提出各种观点和假设、进行推理、思维过程方面表现得更为专业。具体说来,他们会在分析问题时,思路清晰、准确;在组织和形成各种信息时条理清楚,将无关信息从相关信息中剔除;能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假设或论述并对重要的启示或结果表现得非常敏锐(夏欢欢、钟秉林2017)。因此,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他们的英语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改善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7.结论及启示

在依托式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要完成各种有认知难度的学习任务,他们的评判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锻炼。而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又与他们的英语水平有密切关系,并对英语水平的提高产生影响作用。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突出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教育中的地位十分必要。在外语课堂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在外语课堂中让学生学习学科内容知识,并基于学科内容设计出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后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这一做法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子,这就要求外语教育专家和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材、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外语课堂中既能增长学科知识,也能获得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将来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外语,还能进行独立思考的复合型人才。

Anderson,R.1978.Schema-directed processe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A].Lesgold A et al.(eds.),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C].New York:Plenum,67-82.

Atkinson,D.A.1997.Critical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in TESOL[J].TESOL Quarterly(31):71-89.

Beck I L.1989.Reading and reasoning[J].The Reading Teacher(42):676-682.

Bloom,B.S.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Handbook 1: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Longman,Green&Co.

Brinton D,Snow,M.&Wesche,M.2003.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ichigan Classics Edition[M].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Chapple,L.&Curtis,A.2000.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Hong Kong:Student responses to film[J].System(28):419-433.

Facione,P.A.1992.Critical thinking:What it is and why it counts[OL].Retrieved on February 1,2012 from http://insightassessment.com/t.html.

Fahim,M.&Sa’eepour,M.2011 The impact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Iranian EFL learners[J].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4):867-874.

Grabe,W.1991.Current development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research[J].TESOL Quarterly(3):375-406.

Halpern D F.1997.Teach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 the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of a critical thinker[J].New Direc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80):69-74.

Hashemi,M.R.&Zabihi,R.2012.Does critical thinking enhance EFL learners’receptive skills?[J].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172-179.

Kasper L F.2000.New technologies,new literacies:Focus discipline research and ESL learning communities[J].Language Learning&Technology(2):105-128.

Kusaka,L.L.&Roberston,M.2006.Beyond language: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authentic 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J].Gengo to Bunka(14):21-38.

Liaw,M L.2007.Content-based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an EFL context[J].English Teaching&Learning(2):45-87.

Liu,Y.H.2010.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reading[J].Canadian Social Science(1):9-65.

Manalo,E.&Sheppard,C.2016.How might language affect critical thinking performance?[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1):41-49.

Nikoopour,J.Farsani,M.A.&Nasiri,M.2011.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al think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mong Iranian EFL learners[J].Journal of Technology&Education(3):195-200.

Norris,S.P.&Phillips L.M.1987.Explanation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schema theory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eory[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281-306.

Orbea,J.&Villabeitia,E.2010.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metacomprehension strategies.A program implemented by teaching staff[J].Anales de Psicologia(1):112-122.

Paul,R.2004.The State of Critical Thinking Today:The need for a substantive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OL].Retrieved on February 5,2012 from http://www.criticalthin king.org.

Paul,R.&Elde,r L.2006.Critical Thinking: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Learning and Your Life[M].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Prentice Hall.

Piaget,J.1971.Genetic Epistemology[M].New York:W.W.Norton&Company.

Renner CE.1996.Enrich learners'languageproduction through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R].Paper presented at a 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ae Nuova Didattica,Modena,Italy.

Ruggiero,V.R.1984.The Art of Thinking:A Guide to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ought[M].New York:Harper&Row.

Rumelhart,D.E.1980.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A].Spiro,R.J.et al.(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 ing Comprehension[C].Hillsdale,NJ:Erlbaum,89-172.

Shangarffam,S.& Mamipour,M.2011.The impact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on intermediate EFL learners’writing Skill[J].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40):119-125.

Tsai,C.W.2003.The effects of STS-infusion instruction in science on fifth graders’learning Attitude,critical thinking,and technological creativity[D].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Taiwan: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Tung,C.&Chang,S.2009.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literature reading[J].Feng Chia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19):287-317.

Vacca,J.L,Vacca,R.&Gove,M.K.1995.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M].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

Vygotsky,L.S.1962.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

黄源深,2010,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中国外语》(1):14-15。

李莉文,2011,英语写作中的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培养——基于教学行动研究的探讨[J],《中国外语》(3):66-73。

秦晓晴,2004,《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孙有中等,2011,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4):603-608。

文秋芳,2008,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0):29-34。

夏欢欢、钟秉林,2017,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3):67-76。

徐海燕,2017,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173):29-34。

杨德祥、赵永平,2011,内容依托式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J],《外语教学》(5):61-64。

叶玉珠,2003,《批判思考测验指导手册》(第一级)[M]。台北:心理出版社。

袁平华,2010,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6):49-56。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评判思维能力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培养思维能力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培养思维能力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评判改革自有标准
英语水平
朋克
Olympic Games Volunteers Need Pa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