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涿鹿之战实为晒卤出盐的故事

2018-04-18吴晓东

百姓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涿鹿盐池蚩尤

吴晓东

涿鹿之战——一个研究上千年,一直争论不休的历史谜团

涿鹿之战被称为中华史上第一战役,早在《山海经》中就有了相关记载。其中,有应龙与风伯雨师斗法、旱魃止雨等情节,神话性质比较浓厚。之后,这个故事变得越来越“真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神话历史化”。到了《史记》中,则完全被当作真实的历史来看待了,尽管其中还保留了黄帝驱使动物作战这样的怪诞描述。

对涿鹿之战的研究,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之久。围绕涿鹿之战的地点、性质以及与阪泉之战的关系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文献中,涿鹿之战的地点不止被记载为涿鹿,也被记载为冀州之野、中冀等。但从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开始,学者们开始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到今河北涿鹿,理由很简单,皆因其名为“涿鹿”。可是,上谷郡之涿鹿县,首设于西汉时期,得名较晚。而且,按照当地的传说,“涿鹿”乃因竹鹿山得名。

山西运城并没有涿鹿这一地名,但当地人依然有涿鹿之战发生在这里的传说。运城边有一个大盐池,盛传盐池里的卤水,是蚩尤被黄帝杀死后的血化成的。运城既然没有涿鹿这一关键性地名,为什么依然会盛传涿鹿之战的故事?

山西运城的盐池,史上被称为浊泽,也被称为涿泽,浊与涿相通。涿鹿(浊卤)其实是指盐池里浑浊的卤水。这一观点,为解开涿鹿之战的历史谜团,撕开了一道关键的口子。

盐有海盐、池盐、井盐等多种,池盐是从咸水湖里产生的盐。山西运城的盐池,自古是中原最主要的池盐产地。从“炎帝”“赤帝”“蚩尤”“涿鹿”等名稱的语音进行分析,这些名称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池盐。在文字产生初期,人们用尚不完善的文字将盐神的故事记录下来,盐帝变成了炎帝,池帝变成了赤帝,而池盐帝则成了蚩尤帝,浊卤也成了涿鹿。

知道了炎帝、赤帝与蚩尤都是“池盐”一词的讹化之后,我们再来看涿鹿之战的主角黄帝。何新在其《诸神的起源》里考证了黄即光,黄帝即皇帝、光帝,即太阳。现在我们依然把太阳的轨道叫黄道,太阳历叫皇历。

涿鹿之战的研究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涿鹿之战与阪泉之战的关系如何?到底是两场不同的战争还是同一场战争?这其实可以换为另一个问题,阪泉与涿鹿到底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还是同一个地方?

如果将目光放在运城的盐池,阪泉与涿鹿的问题也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张志斌给“阪泉”作了全新的解释:“阪泉”,是对山西运城“解州盐泽”盐版、黑河泉水的概称,借代盐池。“盐版”亦称“硝版”。夏季,在25~30℃的常温下,盐池中的氯化物结晶成1米至3米厚的坚硬板状体,被称为盐版。盐版以下是自然形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黑河泉水,盐工打开河面盐版,泉水溢出故称为“阪泉”。盐池里的盐版是盐池的一大特点,《山海经》里就将运城的盐池称为盐版之泽,只不过将盐版写作了“盐贩”。也就是说,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是同一件事。

黄帝与蚩尤战争的故事,其实是古人将太阳晒盐过程的故事化

从涿鹿之战的人物、地名切入,分析其语音来源与故事结构,我认为涿鹿之战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而是古代山西运城盐池一带人们将太阳晒盐过程的故事化:卤水在太阳的照晒下,会自然形成盐。人们观察到这一自然规律后,将其故事化。

无论是古文献的记载,还是如今的民间口头流传,涿鹿之战还有更多的细节,比如应龙蓄水、旱魃止雨、蚩尤作雾等,这些细节也无一不是来自产盐的过程。

《山海经》中的涿鹿之战是这样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黄帝用应龙蓄水,相当于制盐时的蓄卤水。而蚩尤使风伯雨师刮风下雨,过量的雨水破坏产盐,所以黄帝只好派女魃下来止雨,这其实是过量雨水时人们期待天晴的心理折射。晒盐时人们最怕长时间雾气弥漫,在这时候,人们最为期盼的,是大风将迷雾吹散,露出艳阳来。故事化之后便是蚩尤(池盐)作雾,风后拨开云雾的独特母题。蚩尤作雾的传说在古文献中比比皆是。

猜你喜欢

涿鹿盐池蚩尤
涿鹿之战
硝板上的文明——漫谈千年运城盐池科技史
新型均布式化盐装置在化盐池中的应用
大战蚩尤
盐池湾野生白唇鹿种群的发展趋势调查
蚩尤之歌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
黄帝战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