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地人和
——武学文化中的阴阳之道

2018-04-18潘霜喜

少林与太极 2018年4期
关键词:劲力武学功法

文/潘霜喜

练习中国武术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中国武术的核心理论是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贯穿于整个武学文化的技术体系之中。以阴阳、动静、开合、刚柔、攻防之道诠释武术技法,是武者通往武学大道的必修之道。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客观地讲,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动力文化体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假如脱离了阴阳学说理论的研究,必将是舍本逐末的空中楼阁和无源之水。故此,修习中国传统武术须以道的阴阳辩证之法研究武学文化,在道的阴阳变化之中探寻武道合一的修炼法门。

武术之为术是其以攻防技击变化为根本目的的一门技能,长期练习,有防身御敌、养生延年的功能。在学习武术之初,师父会以本门派的拳谚口诀来指导弟子习练招式与功法,其中的拳谚口诀蕴藏着阴阳变化的规矩方圆。拳谚口诀是历代功夫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拳理精髓,其内容言简意赅,往往一语道破拳术理法的奥妙玄机。比如用于实战搏击的谚语:“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出手似钢挫,回手似钢钩”“圆守直攻,力法足蹬”。这些拳谚的内在理法皆是以阴阳平衡之理论来撰写编排,可见古代师父对于武学文化研究的良苦用心。

在对中国武术的基本功法及养生延年之术的练习中,处处蕴藏着高深的阴阳哲理,如徒手功法的练习中凡是松柔的、暗合的、缩小的、向下的、后退的皆属于阴的特性,反之皆属于阳的特性。阴与阳之间又必须保持相对应的平衡关系及其消长互济的转换关系,如此形成阴阳平衡的辩证关系。武术功法的练习内容均是以阴阳变化的规律来编排的顺序练习,如劈劲挑劲、里合外摆、升降开合、吞吐进退,凡此皆是依据阴阳转换变化的客观规律来练习的智慧功夫。在练习功法时左右相合的劲力是缠丝螺旋劲,前后相合的劲力是杠杆交叉劲,上下相合的劲力是弹簧爆炸劲。缠丝劲、杠杆劲、弹簧劲三种劲力相辅相成,纵横交错形成立体互变的阴阳合劲。

武术的养生延年功能主要表现在吐纳导引的功夫上,吐纳即是呼吸精气,导引则是独立守神。吐纳的练习主要是增强脏腑的生理功能,导引的练习主要是增强经络与脏腑表里互生的功能。吐纳导引即是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关系,练习呼吸必须在形体动作的功夫出来后方能将动作与呼吸结合一起练习。形体动作功夫为阳主于外动,呼吸意念功夫为阴主于内静,两者须以阴阳互生的辩证关系来把握练习,在千万次的重复中修炼阴阳动静互生的养生功夫。

阴盛极阳、阳盛极阴,即是静极生动、动极生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即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消长的过程即是太阴与阳明的阴阳转换过程,阴阳之道可以是一个点,亦可以是一个体,无论是有形体还是虚无态,其中之机要均有阴阳盛衰的变化规律。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习练功夫者如若脱离了整体观念的辩证思想,单以一技一术而演练拳技,视精深拳理于不顾,实是匹夫之勇。中国拳术乃拳学之大道学问,小则修身济世,大则安邦治国,拳中之道理,学者不可不详察也。

猜你喜欢

劲力武学功法
健康中国背景下南怀瑾武学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形意拳劲力特点及在实战中的体现
武术的“力与劲”之迷雾解码
空劲气功概况(一)
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研究
对健身气功表演套路的探讨
奇葩姐妹换夫记
浅谈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