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祖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研究

2018-04-12段鑫鑫祁向争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饮子病患者功能性

段鑫鑫,祁向争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

功能性便秘(F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此病是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排便次数、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及排便费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近年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为[2]:1)患者须具有以下2种或2种以上的症状:a.排便费力(在每4次排便中至少有1次发生排便费力);b.所排粪便为块状便或硬便(在每4次排便中至少有1次排块状便或硬便);c.有排便不尽感(每4次排便中至少有1次发生此症状);d.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每4次排便中至少有1次出现此症状);e.需要用手辅助排便(如用手指辅助排便或用手支撑盆底排便等,每4次排便中至少有1次需要用手辅助排便);f.排便次数少于每周3次。2)不用缓泻药几乎不会排出松散的大便。3)诊断其患有IBS的条件不充分。4)出现便秘症状的时间至少为6个月且在近3个月内其病情符合以上3项标准。邵祖燕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六十载。他擅长对功能性便秘等脾胃病进行辨证论治,尤其擅长用五磨饮子加减方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笔者有幸跟随邵祖燕教授抄方学习,现将其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

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机为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其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亦有关[3]。《圣济总录·大便秘涩》中说:“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持也。若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该理论将功能性便秘的致病因素分为风、热、冷、虚及宿食。这与气秘、热秘、冷秘、虚秘的致病因素相似。《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提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以上九种气机失调的形式被统称为九气为病。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脏腑经脉气机失调所致。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中指出:“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邵教授认为,冷秘、热秘、虚秘皆可由气秘发展而来。气郁化火伤津,脏腑失于通利可致热秘;气机不畅,运化无力可致虚秘,若进而发生阴寒凝滞、津液不通则可致冷秘。在临床上,邵教授善用具有行气降气功效的五磨饮子加减方治疗功能性便秘。

2 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

2.1 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药

五磨饮子出自明代的《医考方》之卷六,由木香、沉香、槟榔、枳实、乌药组成,主治“七情变动,气逆不降,上气喘急。胸腹胀满,突然大怒而致气厥者。” 《医考方》中说:“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榔;气逆宜顺之,故用木香、乌药;佐以枳实,破其滞也;磨以白酒,和其阴也。”临证运用此方时,患者若因肠府燥热、津伤便结而出现大便干结、腹胀或痛、口干口臭等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大黄、芒硝等药物,以润肠通便、养阴和营;患者若因肝脾气滞、腑气不通而出现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柴胡、厚朴、栀子等药物,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患者若因阴寒内盛,凝滞胃肠而出现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用干姜、附子等药物,以温散寒凝,泻下冷积;患者若因肺脾气虚,传送无力而出现大便干或不干、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便后神疲乏力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用黄芪、白术、山药;患者若因血虚、肠道失荣而出现大便干结、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头晕目眩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用当归、女贞子、桑葚,以滋阴养血;患者若因阴津不足、肠失濡养而出现大便干结、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玉竹、沙参等药物;患者若因阳气虚衰、阴寒凝结而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肉桂、苁蓉、牛膝等药物。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服药的时间,邵祖燕亦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此病患者服药的时间应在早十时和晚八时为佳。按照人正常的作息时间,上述两个时间点均在进餐后2 h左右。在进餐后2 h,患者胃内的食物已基本得到消化,在服药后不会使汤药与胃内的食物残渣相混淆,因此能充分发挥药效。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的疗程较长。邵祖燕认为,此病患者切不可长期使用泻剂进行治疗,以免使肠道产生药物依赖或发生耐药。只有采取中医辨证疗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此病患者肠道的蠕动功能才能恢复正常。在为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时,应从较大的剂量开始用药,逐渐减少用药量,在后期应为其改用丸剂,以巩固疗效。

2.2 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针刺疗法

邵教授常采用汤药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以增强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治疗的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此病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目标与为其用药相同,均是为了恢复其肠道的蠕动功能。在对此病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一般可选用其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外关穴、行间穴、太冲穴等作为主穴。同时,可结合患者的病机为其选用辅穴。患者若有大便干结、腹胀或痛等肠府燥热的表现,可为其加用合谷穴、内庭穴。患者若有肠鸣矢气等肝脾气滞的表现,可为其加用太冲穴、行间穴。患者若有肺脾气虚证,出现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乏力的症状,可为其加用脾腧穴、气海穴等穴位。患者若有血液亏虚证,出现大便干结、面色无华的症状,可为其加用三阴交穴、归来穴等穴位。患者若有阳气虚衰证,出现腹中冷痛、大便排出困难的症状,可为其加用关元穴。在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时可每次留针20~30 min,每周治疗2~3次。

3 医案举隅

宋某,女,62岁,其初诊时间为2017年12月16日。该患者自诉大便干涩不畅一年余,排便不爽,大便常呈球状,每隔3~4日排便一次,并有嗳气、肠鸣矢气、纳少、食后腹胀恶心、胃脘部怕凉等症状,其舌质暗淡、苔白、脉沉弦。该患者的病情系因肝脾气滞、腑气不通所致,治宜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处方为:枳实、厚朴、生槟榔、瓜蒌仁、火麻仁各20 g,木香、白术、杏仁各15 g,沉香、熟大黄、砂仁各10 g,姜半夏12 g,甘草5 g,水煎服,每日服一剂,分两次在早十时、晚八时服下,共用药7剂。在用药期间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选用其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行间穴、太冲穴,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1~2次。2017年12月23日患者来医院复诊,自诉用药后大便干涩的程度减轻,便黏,排出不爽,每隔2~3日排便一次,其嗳气的症状及食欲逐渐好转,进食后其腹胀的症状减轻,舌脉象无改变。在该患者所用的原方中加入莱菔子20 g,党参15 g,嘱其继续用药7剂,并继续对其进行针刺治疗(加用气海穴)。2017年12月30日患者第三次来院就诊,自诉其大便成形,仍粘腻不爽,每隔2~3日排便一次,进食后其腹胀、嗳气、肠鸣矢气等症状均消失。在患者所用的原方中去掉厚朴,加入吴茱萸、高良姜各10 g,嘱其继续用药14剂。治疗结束后,患者便秘的症状消失。此后,嘱患者将上述处方中的药物制成丸药,继续进行一个月的治疗,以顾护脾胃。

按语:该患者为老年女性。近几年,该患者因家庭琐事情志不顺而发生抑郁,其肝气疏泄不畅,气机郁滞,进而导致肠道传导失司,发为便秘,其证属气秘,当使用五磨饮子加减方进行治疗。五磨饮子最初被用于治疗气厥证,后世医家多用其除胀满。在此方中,木香可调气,沉香可降气,厚朴可顺气,三药合用可共奏行郁调气、畅达气机之功;枳实可破滞气、除痞满;槟榔可坠诸药。该患者有排便不尽感,因此在此方中加用莱菔子,以润肠通便;加用党参,以补脾益气温润。该患者手足不温,胃脘怕凉,因此在此方中加用高良姜、吴茱萸,以温胃散寒,温通经脉。使用此方治疗后,该患者腑气得通,大便得下,其诸症得愈。

4 小结

邵祖燕指出,治疗功能性便秘重在治本。此病患者若长期使用泻药进行治疗可导致肠麻痹,进而可加重其病情。因此,在治疗便秘时应坚持“补气养血”、“调气通便”的原则,以恢复肠道的蠕动功能,而非借助泻药通便。中医师在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时若善用五磨饮子加减方联合针灸疗法,当可取得良效。

猜你喜欢

饮子病患者功能性
基于16S rDNA测序探讨地黄饮子对帕金森病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当归饮子联合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