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演性健美操及舞蹈啦啦操的类同性研究

2018-04-04陆韵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同性身体素质舞蹈

陆韵婷

体育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及心理素质的目的。随着中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强而不只限于强健体魄。由于体育项目多样的化发展,舞蹈啦啦操和表演性健美操进入了我国各个高校的教学课堂,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在社会中迅速的发展起来。本文的目的旨在对表演性健美操以及舞蹈啦啦操这两种项目的同质性进行比较。以挖掘其各自的特点,促使两者相互借鉴,以更好的普及这类项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进一步追求。

1 表演性健美操及舞蹈啦啦操之概念界定

1.1表演性健美操之概念

表演性健美操是经过事先编排、为表演而专门设计的成套健美操,其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表演”,一般持续2-5分钟。表演性健美操音乐速度根据表演内容会有不同,或快或慢,为了保证其表演效果,动作不能有较多重复。人数上可为单人表演,也可为多人表演,可采用风格各异的舞蹈动作,如街舞、爵士舞等,来烘托气氛,加强表演效果,也可在成套动作中加入队形变化和层次变化,需要有一定的集体配合意识。

1.2舞蹈啦啦操之概念

舞蹈啦啦操属于啦啦操的一种,是很重要的团队竞赛项目,以多种舞蹈动作为主要元素,利用舞蹈技巧,风格各异的舞蹈展示,结合相应的道具,能体现团队精神力量和风貌的项目。适用于健身美体、陶冶情操,具有服饰华丽、音乐动感、口号多变等特点。

2 两项运动对参与人群的要求及作用的类同性

2.1两项运动对参与人群要求的类同性

优美的舞姿和个人表现力对于表演性健美操和舞蹈啦啦操来说非常重要。需要参与者将活力和热情完全展现,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这个要求表演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爆发力、控制能力、柔韧性、身体协调能力、艺术感染力、表现力和力量素质。

2.1.1身体形态

因为这种运动是含有技术性的有难度的动作,经常伴有跳跃翻转等动作,考虑到这一点,在对参赛选手的选择上,大多数情况选择的是匀称身材并且体重较轻的人。这样才更容易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并且为了表演的视觉体验,会选择身体线条明显优美并且拥有适量肌肉的人。

2.1.2身体素质

参赛选手应具有健康的身体,适量的肌肉,控制力强,能展现优美的动作线条,并且弹跳力强,行动灵活。

2.1.3心理素质

应选择心理素质好,能随机应变的人,积极向上,乐观对此项运动具有浓厚兴趣。记动作能力强,拥有较高的IQ。做事情时能够很好的集中精神,并且不会畏惧困难,遇到难的动作会想办法努力反复练习,而不是放弃。能够抑制坚持下去。

2.2两种运动的作用的类同性

所以具有完整表演出基本动作是必须的,你的基本形体能突出形体美、动作美与精神美,要求动作延展优美,控制好力度强。。然后感染力体现出了表演者自我能力,将优美的姿态和音乐巧妙结合,延展有控制力的将动作呈现在观众和评委的面前,使观众与评委沉浸其中。柔韧好的话对于参赛选手来说能拥有更多的优势,动作的选择更多,并且能做更高难度的动作。让动作更加延展与优美。力量使你的姿势调整速度快,控制能力强,保持优美有力的姿势。你的肌肉控制能力能加强整体的控制力和平衡力,健康的肌肉能使动作具有多样性,通过肌肉的控制,来展现动作的强度与视觉效果。协调性是让你完美的展现出动作的艺术美和线条美,身体各个关节配合自然,动作方向恰当及速度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动作流畅默契,不僵硬、不松懈,讲艺术美充分的展现出来。如表。

表1 两种运动对参赛选手的要求及影响的类同性

3 训练方法与内容的相似点

虽然表演性健美操和舞蹈啦啦操在专项动作技术,如口号、手臂动作、脚步等方面的要求不同,但两者在训练方法与内容两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总体来说,舞蹈啦啦操和表演性健美操在身体素质及舞蹈身体语汇两个板块的训练方法与内容具有相似性,具体如表。

表2 舞蹈啦啦操与表演性健美操的训练内容的相似点

3.1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具相似

高质量完成舞蹈啦啦橾和表演性健美操的成套动作,在身体素质方面,对选手身体柔韧性、力量和协调性方面的要求尤其高。其中踢腿、劈叉、跳步等基础动作,要求选手在训练中额外重视对肩、腰、腿等身体部位柔韧性的提高。对柔韧性的提高分为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渠道:主动柔韧训练是指练习者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对柔韧性较差的部位自主进行针对性拉伸的方法;而被动柔韧训练则是指在外力的辅助下,对肩、腿、腰等部位进行最大限度地拉伸。柔韧性训练要求在全身热身完毕、肌肉放松的状态下,依次进行柔韧性和放松性练习,主动拉伸与被动拉伸相结合,分组不断加大拉伸尺度,循序渐进,充分活动后再冲击极限尺度,并且极限段的次数不能过多。

3.2身体语汇的常用训练方法的类同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表达能力,肢体语汇的丰富性显得尤为重要,表演性健美操和舞蹈啦啦操都会采用拉丁舞、爵士舞、民间舞等不同风格的舞蹈素材,以此来丰富其表演内容,获得更好的舞台效果,如表。

表3 舞蹈基本功常用训练方法及其训练依据

拉丁舞通常采用间歇训练法,转换训练法和比赛训练法。拉丁舞具有内容丰富,节奏感强,表现力强的特点。在训练中,适当的休息可以保证动作质量,同时通过拓宽练习内容及其训练形式,使其竞争性得到提高。爵士舞常使用重复训练法,连续训练法和循环训练法。爵士舞需要注重头,肩,臀等部位的训练,对身体部位进行反复的组合型训练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其运动结构基本稳定,以有氧供能为主。民间舞蹈通常采用连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转换训练法。民间舞种类比较多,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通过手、眼、身、步、韵来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可以将三种训练法组合进行训练。从而锻炼学生不同的身体部位,培养其高度注意力和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其他舞种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的对重复训练,连续训练和比赛训练法进行组合。这样一来,不但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时间、节律、节拍的感知,也增强了学生对空间、形象、动静状态等的判断能力,对于其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3.3综合素质训练方法具类同性

舞蹈啦啦操与表演性健美操的综合素质主要指表现力和心理素质。选手的表现力在其比赛和表演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影响选手比赛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裁判们评分的重要依据。健美操和啦啦操主要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其主题。可通不同舞种的交叉训练组合来挖掘选手的潜在表现力。同时,也可在训练中模拟不同的环境与场景,让选手体会不同环境、不同场景中人的感情变化,激发其表演才能。要求选手要下意识地揣摩不同情境下人们的情感变化,注意面部表情及眼神的细微变化。在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通过肢体动作反映内心情感,调整动作幅度,让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达到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语言的目的,将作品想表达的情感、思想,完整的传达给观众。

4 两种运动对于视觉、身体体质、外界影响的类同性

舞蹈啦啦操和表演性健美操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是动作简单,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很轻易的上手,从而使人们锻炼身体,强化身体体质。既可以给大家呈现一个活力四射的舞台,又可以让人们用于健身。音乐与舞蹈的巧妙结合,让这类项目在近几年里备受欢迎。两项的运动的类同性表现很多个方面。比如视觉、身体体质和外界影响。

4.1视觉

舞蹈啦啦操和表演性健美操对表演者的身材有一定要求,其必须比例匀称,线条优美,健康合适的肌肉发力将动作的形态美做到极致,并且展现出表演者的青春活力积极向上。当表演者将流畅的动作发挥到极致时,如果能再配合着节奏,展现出自由优美的舞蹈动作,就能把人们带入到一个极美的场景,使人沉浸其中。表演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音乐,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音调强弱都会影响正常表演的展现,带来的美的享受也不一样。最后因为不同的动作和表演风格,表演者选择的服装也会不一样,穿着符合主题的服饰也会使人眼前一亮,提高人们享受的体验感。

4.2身体体质

可以增加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体积,减少体内堆积的不健康的脂肪,将不正确的身体姿势转变成优美自然的线条加上丰满有弹性的肌肉体态。有了优美的肌肉线条后,通过增多肌肉,拉伸肌肉和提高肌肉弹性,就能提高人们的运动能力,有助于青少年成长。这项运动的参与者保持着最优的活力与最佳的心态,因为通过舞蹈与音乐展现的表演是参与者身心愉悦,舒缓压力,拥有着最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4.3外界影响

这类体育活动丰富了人们的运动方式,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去选自己喜欢的并且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舒缓压力,丰富精神世界,变的更加积极向上。并且啦啦操与健美操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音乐加上舞蹈的表现丰富着校园生活,使学校的气氛充满活力积极向上。人们在进行这类体育活动时会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团结起来,互相协助,互相鼓励,并且用自己独特的经验来丰富整个团队的成果,能让人们增进感情,懂得理解他人,并带来最精彩的表现。

5 结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建立“科学课堂”,本文对表演性健美操与舞蹈啦啦操两个项目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身体素质、身体语汇、综合能力方面均有相似之处,这对更科学更合理的制定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及内容,有着指导性作用。在精神需求超越物质需求的当代社会,保留两个项目各自的特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促进这两个项目在我国更好的发展,丰富人们的闲暇时光,强健体魄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表演性健美操与舞蹈啦啦操进入高校课堂,可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增强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的协作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这对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全方位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Z].教体艺「2005」3号.

[2]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18.

[3]唐炎.制约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相关问题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20-22.

[4]钟秉枢.中国竞技体校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7):5-10.

[5]张春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9(2):55-58.

[6]王波.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0(4):15-21.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

[8]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9]张岚,田颖华.健身健美操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4.

[10]黄楚姬.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中国体育科技,2003,24(2):40-43.

[11]陈平.对我国啦啦队竞赛规则演变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432-1433.

[12]李庆友.论健美操的艺术特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106-110.

[13]任秀琪.艺术体操、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比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

[14]孙萍.对普通高校表演性健美操编排艺术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4):74-75.

猜你喜欢

同性身体素质舞蹈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锻炼
新发现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报告
作为美女,压力山大
美国六成地区同性能结婚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