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试点县实践路径的比较研究

2018-04-04高民绪孙勤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姜堰试点县足球联赛

高民绪,孙勤国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把校园足球纳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布局城市的数量已达49个,3个试点县 (陕西志丹、河南临颍、江苏姜堰)和5个省级校园足球单位[1]。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县(区)级的行政地位处于我国总体管理体系中的最基础层次,“郡县治、天下安”深刻阐述了县域的重要地位[2]。所以在基础层次中构建科学的实践模式并予以逐步推进对于我国校园足球整体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个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校园足球试点县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着重从管理体系、实施过程和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并针对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县辖区校园足球发展的对策,以期推进我国县辖区校园足球的进一步发展。

1 校园足球的管理实体比较

我国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管理体制属纵向模式,即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组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属最高管理层次;省体育局与教育厅成立相应的联合领导小组属于二级管理层次,具体指导各布局城市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各布局城市也由两部门联合组建领导小组属于三级管理层次;各试点学校的校级领导小组属基础管理层次。

管理实体是主要负责校园足球的开展、组织、实施等主要部门,通过对三家试点县的管理实体调查发现:姜堰是体育、教育两部门联合形成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拥有独立设置的校园足球办公室;而临颍早在96年就实行了教育、体育两部门的合并(即教体局),临颍的校园足球管理实体主要由教体局下设的体育股负责;志丹校园足球的管理实体实则由非营利性体育单项协会(足球协会)负责管理。综合看来,三家试点县虽然拥有不同的管理实体,但都从属于教育和体育部门的下级管理。

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大背景下,体育和教育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系统的独立性必然存在管理目标、权限与范围等不匹配的情况。就现阶段而言,体育、教育两系统对于校园足球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尚待明确,这势必导致校园足球发展方向不确定性。到底是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背景下,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第一位还是通过校园足球重点培养运动苗子,培养竞技足球后备人才?目标性分歧必然会导致部门之间的体制性障碍,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校园足球工程实施过程的比较

2.1各县试点校数量和层次(见表1)

表1 各县试点校的数量和层次分布

姜堰共有小学32所,从试点校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进行分批试点,2009年经过对各个学校的申报和评审由体育、教育部门分两批命名了16所试点校,到2012年试点学校的数量又增加了4所。对于分批试点,姜堰校园足球领导小组主要依据学校的软、硬件情况能否满足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需要,这与临颍和志丹宽泛式路径不同。在校园足球分布层次上:姜堰所有初中、高中层次的学校进入试点计划,其比赛全部集中于小学阶段,小学—初中—高中三位一体的比赛体系和输送体系没有形成。

临颍市校园足球试点校的数量及层次的分布较为广泛,强制性要求县直所有学校都要建立足球训练基地(即试点校),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初中、2-3所小学建立基地。其试点校数量也呈宽泛式增长,由08年的74所至现在的100多所,共建立足球队伍(男、女)208支,参与人数多达5000多人。可以说,临颍校园足球之路较为宽泛,其目标是把临颍打造成为全民皆足球的足球强县,其发展路径属于宽泛型,这对于打造整个县城良好的足球氛围有重要作用。

志丹校园足球的试点校推广模式也属于宽泛型,全县所有属于教育系统的中、小学都要建立足球队,但志丹的发展规划中包含幼儿足球,这是一个亮点和特色所在。教育局在初期设立了红星、苗苗等7所试点幼儿园推广幼儿足球,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足球试点幼儿园计划,每年举办以幼儿足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重在培养幼儿们对足球的兴趣,增强体格,让孩子从幼儿阶段就接受足球文化的熏陶。

2.2三县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情况比较

姜堰校足联赛分为较大规模的:市长杯、区域杯和体育彩票管理机构赞助的竞彩杯,较小规模的:“校长杯”、几校之间的校际比赛和校校之间小范围的约赛等形式。其中区长杯、区域杯和竞彩杯的参赛单位基本上全部包涵其试点校,而校与校之间的联赛则是由试点校自行发起;校长杯则是市校足办明确规定,规定各试点校必须在年度下半年举行以年级为单位,班级组队的“校长杯”比赛。通过对5所试点校的调查发现:其年度正式比赛数量均在25场左右,超过国家颁布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竞赛规程》上规定不少于18场的标准。

志丹的校园足球通常以教育局主办的、较大规模的校园足球联赛为主,早在2008年,志丹就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足球运动领导小组。在中小学阶段,志丹会年度举行较大规模的校园足球联赛,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组别,比赛的时间一般会持续2—3个月。幼儿阶段每年都会举办由教育局主办的幼儿足球操大赛、足球主题绘画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而且活动组织方奖励较大,如获得足球操大赛和足球节评选的个人第一名,将获得免费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样也引导了一批幼儿园积极参与比赛,让更多的幼儿能够接触足球、体验足球、了解足球这项运动。

临颍县校园足球联赛主要也是以较大规模的“县长杯”为主,每年10~11月都要举办一次“县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其比赛的参与人数达到4000名,规模也涵盖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阶段,平均有300多支队伍分为不同的年龄层次进行角逐。

三县的校园足球比赛从队伍数量、人数的参与度来讲临颍规模最大;而志丹则创新了从幼儿阶段发展校园足球的新思路;姜堰的校园足球比赛主要集中于小学阶段,初高中阶段的校园足球联赛没有形成,这样也为后期的校园足球“教育系统内”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掣肘。

总结三个试点县校园足球的竞赛情况,定点学校普遍缺乏真正意义的校内足球活动,在活动的普及方面严重不足,没能形成“班班有队”、“周周有赛”的局面,大多停留“质”的层面,即选拔出来的“足球特长生”的训练。这种重提高轻普及的做法严重背离了校园足球活动的指导思想。

3 结论与建议

3.1应建立校园足球长效管理机制

在校园足球管理实体的发展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不能一蹴而就,最终形成以教育系统为主要力量,体育系统为辅的管理体系设置。在校园足球的发展模式中,教体两部门应建立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发展校园足球。要明确校园足球的主要阵地归于学校,对于优秀的运动苗子应在教育系统内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学习、训练体系,明确“人本主义”培养观。

3.2建立“宽泛型”的层次阶段包含体系

应建立和形成宽泛型的试点校层次体系,试点县要注重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要建立幼儿-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试点校训练和竞赛体系,逐步打通优秀足球运动苗子教育系统内的逐级输送体系。

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也曾多次提出:足球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幼儿阶段开始,志丹在幼儿阶段率先启动足球试点幼儿园计划,如此模式应该在全国得以推广。

3.3试点校要做好内涵建设,形成“普及的量”和“选拔的质”双轨发展模式

鉴于定点学校缺乏真正意义的校内足球活动,在活动的普及方面严重不足,没能形成“班班有队”、“周周有赛”的局面,大多停留“质”的层面,即选拔出来的“足球特长生”的训练。这种重提高轻普及的做法严重背离了校园足球活动的指导思想。各试点校应建立普及与提高双轨发展模式,切不可陷入功利主义的漩涡而不能自拔。

3.4建立完善的“教育系统内”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

让真正优秀的足球运动苗子看到升学的希望,各试点校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上海校园足球联盟做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在教育系统内成立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一条龙”培养和输送体系,形成1-2-4-8的逐级挂钩和输送模式,对校园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S].体群字[2009]54号.

[2]王崇喜,陈治.校园足球运动县域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临颍县校园足球发展工程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4:105.

[3]李纪霞,何志林,董众鸣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8386.

[4]陈晨曦.川渊三郎来京讲述日本足球崛起奥秘—最为看重青少年足球人口[N].人民日报,2011-7-7,015.

猜你喜欢

姜堰试点县足球联赛
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家庭农场在新模式中走出“新路子”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32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公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基于德美土地金融借鉴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构建
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制约及推广
认识足球(九)
放开农村二孩生育的经验与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