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黄饮子”在中医疑难杂病的运用

2018-04-03杜先生杜先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饮子巴戟天肉苁蓉

杜先生,杜先才

1.射洪县中医院,四川射洪 629299;2.成都天府新区新兴镇白杨村卫生站,四川成都 610213

笔者从1998年到至今,运用“地黄饮子”的病机“肾阴阳两虚夹痰夹瘀”的特点,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证效如浮鼓,现详述如下。

1 浅析“地黄饮子”的组方

“地黄饮子”出自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熟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炮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去心)组成。(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薄荷适量,水煎服,用量酌情增减。

主治:瘖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用,口渴不欲饮水,脉沉细弱。方义:本方证原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从而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瘖”主要指舌不能语,“痱”指足废不能用,由于肝肾衰败,筋骨痿软无力,故足废不能用;痰浊阻塞窍道,故舌强不语,治宜“温补下元,摄纳浮阳,开窍化痰,宣通心气”,方中:熟地、山茱萸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共合为君,以附子、肉桂辛热,协助上药以温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液,使阴阳相配,其为臣药,菖蒲,茯苓,远志,交通心肾,化痰而开窍,为佐药。用少量姜、枣、薄荷为引,和其营卫,均为使药。此方是以上下并治,标本兼顾,而重以治下为主。诸药相合,共同构成:“滋肾阴,壮肾阳,开窍化痰”之功,使水火相济,痰浊得除,则“瘖痱自愈”[1]。

1.1 临床资料

患者来源于该院中医门诊病例,根据病史症状。23例头晕,失眠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患者经CT提示均有“脑萎缩”,年龄,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56岁,病程3~10年[2]。

1.2 治疗方法

以“补肾阳,滋肾阴,兼以化痰逐瘀”的治疗法则。方用地黄饮子(熟地黄30g,巴戟天30 g,山茱萸20 g,石斛20 g,肉苁蓉30 g,白附片15 g,五味子25 g,官桂8 g,白茯苓 30 g,麦门冬 30 g,菖蒲 20 g,远志 10 g,薄荷10 g,大枣10 g)为基本方,辩证施药,偏阴虚者去白附片、大枣,少用官桂、巴戟天,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0 g,龙骨 3 g,杜仲 30 g,川牛膝 20 g,石决明 30 g,偏肾阳者,去麦冬、石斛、五味子。有黄痰者加竹沥、胆南腥,浙贝母,有四肢无力者,加黄芪,有偏身麻木者加丹参、红花,川芎,全虫,当归,有四肢抽搐、震颤,加勾藤、菊花、羚羊角。

1.3 使用方法

23例患者均用汤剂,先把配好的中药用冷水浸泡45 min,然后用武火烧煮沸后改为文火再煎15 min,一次喝150~200 mL(根据患者体质和年龄等调整量大量小),一日服3~4次,在中药口服过程中可配合中成药,脑栓通片,甲钴胺片,吡拉西坦等西药。10 d后,“头晕,失眠,记忆力”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1.4 治疗结果

所治23例患者有效率98%,所有患者各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5 典型病例

王某,男,68岁,2012年 7月15日,初诊:头晕,走路恍惚,失眠,记忆力减退,血压150/80 mmHg,CT提示“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变”,刻诊,心烦口干,耳鸣,大便2 d未行,小便数少,苔少,质红,脉滑数而细,给予:熟地黄 30 g,山茱萸 20 g,石斛 20 g,麦门冬 30 g,五味子 25 g,石菖蒲 20 g,远志 10 g,白茯苓 30 g,薄荷 15 g,大枣 10 g,巴戟天 30 g,后下肉桂3 g,肉苁蓉20 g,合欢皮 20 g,夜交藤 30 g,磁石 30 g,山药 30 g,以上药物2日1剂,取1 800 mL水,泡45 min后,煎15 min,连煎 2剂,取汁 1 600 mL,每次服 200 mL,4次/d,连服5剂后,症状均有很大的改善,再继续加减治疗配合西药,脑栓通片,1.2 g/次,3次/d,甲估胺片0.5 mg/次,3 次/d, 吡拉西坦片 0.8 g/d,2 次/d,3 个月后,CT 提示“脑萎缩减轻”[3]。

2 地黄饮子治“肺炎重症并发脑瘫,双眼失明”的运用

病例举例:杨某,男,3岁,出生后1月先后在县人民医院就诊.因”高热咳喘”,收入住院,7 d后医治疗效不佳,急入四川华西儿童医院就诊:诊为肺炎伴脑瘫,双眼失明,CT,各项检查均有提示。告诉患者家属;病危重,回家调养。刻诊:形体骨瘦如柴,比刚生下来轻一些,不到3公斤,精神差,表情淡漠,面部及四肢均发凉,哭而无声,无泪,眼闭,剥开眼睑双眼均混浊有翳,呕吐频频,晚上少眠,晚上2点钟前易哭闹不安,不时手足抽搐,喉中漉漉有声,吃奶粉50 mL(因生母有丙肝携带,没喂奶),苔干无津,舌尖红,舌中尖部无苔,指纹青紫至风关。辨证为:(肾阴虚阳无所依夹痰热)给以“地黄饮子”加减。用:熟地黄8 g,山茱萸8 g,石斛8 g,麦冬 6 g,五味子 8 g,石菖蒲 6 g,制远志 2 g,茯苓8 g,后下肉桂 1 g,盐巴戟天 8 g,薄荷 6 g,僵蚕 4 g,蝉蜕6 g,泡服红参 3 g,炒白术 6 g,盐杜仲 6 g,用水 400 mL煎至 100 mL,连煎 2次混均,5次/d,20 mL/次,连服 3剂后,舌尖红,舌质红,明显好转,喉中痰明显减少。西药配合氨溴索口服溶液,2 mL/次,蛇胆川贝液2 mL,3次/d。

复诊:仍喉中痰鸣,“面部及四肢发冷,晚上哭闹”好转。哭时有泪出,呕吐减少,偶尔呕,大便2次/d,舌质变得淡红,舌苔薄白,虎口指纹淡红色,再用“地黄饮子”去附片,薄荷加胆南腥6 g,酒黄连4 g,法半夏5 g,陈皮 8 g,蝉蜕 6 g,制牙皂 2 g,西洋参 4 g,天竹黄 8 g,连服2剂,痰继续减少,呕吐减少,哭啼有声出,但声不洪亮[1]。

三诊:用地黄饮子,加胆南腥6 g,酒黄连4 g,陈皮 8 g,法半夏 5 g,天竺黄 6 g,鹿角片 9 g,淫洋藿 9 g,麻黄3 g,蝉衣6 g,琥珀 3 g,连服2剂,喉中痰鸣已好转80%,夜哭好转,每次可服90 mL奶粉,体重增加1斤,眼珠白翳已退,但眼禁光,哭声洪亮,苔薄质淡红,脉滑。

四诊:继续用地黄饮子加减,痰多加胆南腥、法半夏、竹茹,牙皂,有喘加麻黄、鹿角片,袪翳加蝉蜕,青葙子、白蒺藜、菊花、谷精草,有抽搐加全虫、勾藤、僵蚕,继续治疗5个月,现在喘咳已癒,翳去90%,精神起居均正常,体重增加到17斤,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3 地黄饮子在西医“脑梗塞、脑栓塞、脑溢出后”等疾病过程中的运用举例

王某,男,68岁,CT提示脑桥出血,半月后经西医抢救对证治疗后,来我处就诊,血压140/80 mmHg,头晕,双下肢无力,反应迟钝,舌上有瘀斑,苔少而津少,两颧红,失眠,喉中有痰而稠,大便2~3 d 1次,记忆力下降,中医辨证:肝肾阴虚夹痰瘀,处方:

给地黄饮子加减;熟地30 g,山茱萸 30 g,土鳖20 g,石菖蒲 30 g,远志 10 g,茯苓 30 g,肉苁蓉 25 g,肉桂4 g巴戟天30 g薄荷15 g石斛30 g,胆南腥25 g,天竺黄25 g黄芪 40 g,丹参20 g,蜈蚣3条冲服,全虫10 g冲服,杜仲30 g,怀牛膝20 g

以上处方连服3剂,双下肢力好转,喉中痰好转,睡眠好转,苔上津液好转,血压138/80 mmHg

二诊:熟地 30 g,山茱萸30 g,石斛 30 g,土鳖 20 g,石菖蒲 30 g,远志 10 g,茯苓 30 g,肉苁蓉 20 g,菟丝子 30 g,胆南星 2 g,瓜壳 20 g,黄芪 40 g,丹参 20 g,蜈蚣3条冲服,全虫10 g冲服,杜仲30 g,石决明30 g,牛膝20 g。以上处方连用二剂,双下肢力增强,达到肌力4级,可在床上活动,并抬高床面,喉中痰已消失,睡眠可睡1~2 h,苔上津液少生,舌苔渐生,血压135/80 mmHg。三诊:继续以“地黄饮子”为基础方,加水蛭,全虫,蜈蚣,丹参、黄芪、杜仲、桑寄生、石决明、怀牛膝,胆南腥等,交替加减使用,共服20余剂。最终恢复90%,能自立,行走,做一般的各种劳动[2]。

4 讨论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主脑,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当骨关节病,脑病,或其他病间接导致肾虚损所致,生长缓慢,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反应迟钝都应想到肾中精血不足。出现了手足不能活动应想到有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喉中有痰,四肢不用应想到痰邪作祟,如果有舌上少苔,手足心热,两颧红,甚至话语增多,应想到“肾阴虚”为主,如果出现夜尿频,双下肢无力,怕冷,应联想到肾阳虚的证侯,总之,必须要具有:“肾中阴阳两虚,精血不足夹痰”的病机就可选“地黄饮子”为主方加减运用。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张喜武,刘美欣,谢宁,等.地黄饮子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7(5):124-128.

[2] 刘莹,谢宁,徐丽,关慧波.地黄饮子对果蝇攀爬能力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3(3):37-38.

[3] 白黎明,闫咏梅,张晓双.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2(2):131-132.

猜你喜欢

饮子巴戟天肉苁蓉
基于16S rDNA测序探讨地黄饮子对帕金森病肾虚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巴戟天化学成分的研究
沙漠人参肉苁蓉
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红柳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总结
巴戟天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制与应用
当归饮子联合贴棉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2BR-1肉苁蓉播种机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