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在损伤性控便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18-04-03娄爱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括约肌

娄爱华

蒙阴县人民医院肛肠科,山东临沂 276200

产伤、外伤引起的大小便失禁属于常见的损伤性孔便障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其心理健康。在治疗方面,现代生物工程人工括约肌属于神经刺激器植入[1],且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而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强人意。因此,非侵袭性治疗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生物反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可以应用于物理疗法中。该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12月在该院就诊的76例损伤性控便障碍患者,并采用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选取了在该院就诊的76例损伤性控便障碍的患者,并采用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其中,男性41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在17~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4.2)岁,病程在0.5~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1±1.1)年。从受伤情况上看,属于外伤性引起的有24例、产伤20例、手术引发的有32例。与此同时,有37例患者有括约肌重建手术史,排除了意识障碍的情况。

1.2 治疗方法

实验将采用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具体而言,需要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并设置了电流强度、频率等,进行每隔15 min一次的电刺激治疗,随后更改反馈治疗通道,进行30 min的生物反馈治疗。随后,可根据病情差异进行肌力反馈、协调性反馈的相关训练。

肌力反馈训练主要是为患者讲解正常排便时肛直肠压力曲线,并按照生物反馈治疗的梯形模式图进行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最大收缩、快速收缩-松弛的锻炼,以提高括约肌收缩幅度为目的。在感觉反馈训练上,需要采用带气囊的测压导管插入直肠,以患者有刺激感而无疼痛为度进行刺激参数的调整[2]。在协调性反馈训练上,主要是对自主收缩-放松肛门外括约肌和直肠扩张协调性方面的改善。

所有康复治疗的方式2次/d,以连续10 d为1个疗程,在休息7 d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在3个疗程后可进行家庭训练,即采用电池驱动便携式排便训练仪进行巩固改善治疗。与此同时,指导患者饮食、正确排便也十分重要。

1.3 评价标准

该次实验将对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记录,并了解失禁程度,判断治疗有效率。有效则为在一定时间内失禁次数降低75%。此外,可应用Kelly评分法,其中,较好为5~6分、中等为3~4分,差则低于3分。在观察指标上,包括各项肛直肠指标,如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等,并通过肌电检查对肛直肠和盆地肌功能进行评价。随后,可进行必要的随访调查,了解患者2年的康复状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行 t检验,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该次实验结果来看,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评分多有所提升,即在治疗6个月和2年的评分上分别为(5.2±0.2)分、(4.8±0.5)分。 此外,在中、差人数的占比上明显下降。在肛直肠收缩压、收缩肌电振幅对比上,治疗后得到改善,且75%(57/76)的患者恢复了肛直肠反射。在随访调查中,患者反馈效果良好,能够坚持家庭康复治疗。

具体而言,治疗前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感觉-收缩时间、静息肌电振幅和收缩肌电振幅分别为(27.5±3.1)mmHg、(102.2±19.8)mmHg、(67.5±22.1)mL、(3.7±1.1)s、(24.3±3.5)μV、(124.6±31.7)μV;治疗后则为(40.3±3.3)mmHg、(166.9±28.5)mmHg、(29.1±14.6)mL、(1.8±0.4)s、(43.3±6.2)μV、(191.2±41.5)μV。

3 讨论

损伤性控便障碍主要是指直肠括约肌及其相关神经损伤类疾病,在临床上则有大便失禁的障碍,对患者的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在传统的治疗中主要是手术、盆底肌训练以及必要的饮食指导,但是患者功能并不能得到完全恢复。随着肛电刺激治疗的逐步深入,作为新的治疗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该次实验将通过改变肛直肠压力和盆底肌肌电,并利用声像信号转变,以视觉、听觉进行有目的的主动性锻炼[3],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生物反馈治疗能够通过计算机对身体自稳系统中意识不到的内脏器官信息,并通过声像反馈进行感知,通过意识调节内脏反应[4],从而实验治疗的最终目的。电刺激多为生物电兴奋治疗的一种,可以通过不同电流强度的传递,刺激肛直肠括约肌、盆底肌等,并改善提肛肌的强度、弹性,特别是针对患者不能主动收缩括约肌的情况进行改善。从原因上看,导致控便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直肠括约肌损伤和盆底肌肉损伤,在治疗中需要结合肌肉收缩训练和电刺激,延长收缩时间。就该次实验来看,治疗后患者的最大收缩压、收缩肌电振幅等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显著。除此之外,直肠感觉也会影响到排便的顺利完成。通过反馈性训练,可以在生物反馈压力觉的基础上增加痛觉训练,并促使肛门具有抑制反射的行为[5]。据相关资料显示,生物反馈具有时间衰退性,需要患者的配合和家庭训练共同巩固。

综上所述,用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对损伤性控便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具有积极效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即属于独立的治疗方式,又可以针对术后康复进行辅助,具有无创伤、痛楚小的优势,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王伟,袁正伟.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无肛患儿术后大便失禁[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26):342-343.

[2] 孙大庆,孙强三,李殿阑,等.经肛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在损伤性控便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2015,8(30):551-553.

[3] 王博文.肛门直肠电刺激对胃肠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探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5(5):39-42.

[4] 韩燕华,郑春勤,李丹妍,等.经阴道低频电刺激治疗女性肛提肌综合征[J].实用医学杂志,2014,7(18):223-225.

[5] 王小华,张志强.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的管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8(14):141-143.

猜你喜欢

肌电生物反馈括约肌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排便的奥秘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