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战需求为导向的道路交通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8-03-31程建梅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案例库公安院校道路交通

程建梅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2015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突出专业,贴近实战,加强教师、教材和课程建设,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和实战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该《意见》将实战化教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实战能力是各课程综合培养的结果,因此每门课程应该立足自身,寻找适合自身的教学实战化体系。《道路交通控制》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目前公安院校该课程大多是基于学校现有条件开设,不能满足公安实战化、岗位人才培养的需要。《道路交通控制》课程教学改革应从公安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出发,实行案例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制定一套完整的实战教学体系,才能适应当前公安实战工作对人才需求。本文围绕公安院校为公安队伍培养、输送更多专业交通警察这一主题,以“校局互动”合作为契机,以交通管理工程专业《道路交通控制》实践教学为载体,探索实战化教学模式,建立系统化、多环节、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方法进行研究,及基层挂职锻炼和“校局互动”合作积累的实战经验,笔者提出了《道路交通控制》课程教学贴近实战的改革方案,总体可分为四个环节,即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实验设计、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和巩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实战化教学考核机制。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一)整合理论知识

《道路交通控制》教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理论知识介绍不够具体,如教材中并未明确给出信号配时关键参数(各进口道各车道的设计流量比)的确定方法,常用各进口道各流向设计流量比代替;二是理论方法与实战脱钩,利用教材中的方法进行信号配时设计时,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需要修正。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对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补充完善知识盲点;二是调研了解理论知识与实战的差距,对理论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避免理论教学与实战相脱节。

(二)建设案例库

《道路交通控制》是实践课程,需要结合专业内容,配合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以案例库建设为基础。因此如何建设案例库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各公安院校虽然都在提倡案例教学,但在教学上却各自为政、标准不一、低效共享,因此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道路交通控制》课程案例库体系。鉴于目前此种情况,借助“校局互动”协作“双千”计划的契机,广泛搜集交通控制典型案例,建设案例库。案例库建设总体思路如下:一是首先围绕案例库教学体系,制定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规范及标准等;二是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从案例的难度、可操作性、完整性等出发,建立健全案例评估体系;三是搜集、加工、整理素材,逐步编写完善案例库;四是维护与更新。

根据《道路交通控制》课程的性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规律,初步确定了案例库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堂引导型案例、课堂讨论型案例和课外思考型案例。其中课外思考型案例,应该包含一些新型的交通控制方式探索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新形式下的交通问题。案例库是由案例组成的,单个案例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两部分:案例主体部分和使用说明。其中案例主体部分应包含案例标题、摘要、引言、案例背景及相关数据资料、结语、附件等;使用说明应包括:教学目的与用途、教学组织、启发性思考题、分析思路、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多媒体形式(纸质文件、幻灯片、动画等)、配套课件、参考资料,案例来源等。

交通控制案例库建设,案例搜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基层实战部门现有的案例数据资料大多不规范、不完整,不适合作为教学案例。因此在案例搜集之前,需要首先设计案例标准,并且与基层实战部门提前沟通,按标准保留数据资料。

二、优化实验设计,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设计既要立足于服务实战,又要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和创作性。在实验中除了原有的基础性实验,还要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

(一)设计性实验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交通调查方案、实施交通调查、制作实验报告、PPT汇报等。设计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模式,让学生经历从查找资料、拟订方案,直至完成设计的全过程,能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综合设计性实验

四川警察学院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设有《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课程,它是一门独立综合性实训课程,不占用《道路交通控制》课程内学时,是最贴近实战的实验类型。其它公安院校也设有类似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目前该课程仍采用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应将实验升级成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目前仅有一个综合性实验,即单个交叉口优化控制实验。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协调控制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区域协调控制又是由多个干线协调控制组成,故在综合性实验中,可增加“干线协调控制优化设计”实验。

三、建设和巩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公安院校都依托公安部门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四川警察学院共建有三个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巩固和使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道路交通控制》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校外实践教学也不占用《道路交通控制》课程内学时,既可弥补《道路交通控制》课程实践课时不足,又可弥补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实战的差距。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做为课堂的延伸,与实践教学基地保持紧密联系,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具体的交通控制工作,进一步掌握交通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培养其动手能力、形成信号控制的整体观念。同时也可以搜集素材,为案例库的建设提供支撑。在实践教学指导方面,可建立双导师制,导师团队由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经验丰富的民警组成。

四、构建实战化教学考核机制

从考核体系来讲,目前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考试成绩(70%)组成,作业、实验报告及课堂表现等均在30%以内。此种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警察技能的重要性,故应对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将成绩评定逐步落实至平时,增加实践成绩,按照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分,同时应该给学生额外的弥补前面学习不足的机会,增加“改进与提高”环节。初步设想总评成绩构成包含平时表现(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出勤情况等)(15%)、实践环节(40%)、期末考试(40%)、“改进与提高”环节(5%)四个方面,实现多方位多角度考核评价机制。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和“改进与提高”环节考评最为复杂。实践教学环节只征对课程内的实验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占比10%,设计性实验占比30%。设计性实验的考核评价内容如下:调查方案设计质量、交通调查实施效果、实验报告质量、PPT汇报表现、小组成员表现。对于“改进与提高”环节,在使用本环节时应特别慎重,以避免丧失课程成绩评定的公信力,使得学生认为他们可以在期末通过突击来增加平时分数。因而该环节的评分标准制定非常重要。学生提交的证明材料应包括但不限于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教师理由陈述、课程负责人审核意见等。

五、结语

综上,在《道路交通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建设案例库的思路及框架,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借鉴。其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后设计了一个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又能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体系。该课程的改革思路对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涉及的案例库建设思路、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机制可以为公安院校课程建设提供经验、范例。

猜你喜欢

案例库公安院校道路交通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MTI朝鲜语同声传译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