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延伸的高校内部审计新格局

2018-03-30曹振华

审计与理财 2018年3期

■曹振华

一、构建高校内部审计新格局的必要性

1.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需要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性的将财务收支审计狭隘地理解为内审的全部内容,导致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导、查错防弊为目标的审计定式的审计模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然而,经济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等新形势不断涌现,这种单一格局的审计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内审发展的需求。因此,内部审计的格局迫切需要得到调整,要使外延更加宽泛,内涵更加丰富。第一,要拓展内部审计的外延,拓展审计对象与范围,构建高校内部审计新格局。要将高校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包括学校本级、校属企业、工会、食堂、校友会等所有经济与管理领域都要纳入到内部审计的范畴,实现审计全覆盖,实现审计全面监督无死角。第二,要丰富内部审计的内涵,要跳出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的思想束缚,拓展视野,建立以促进完善内部控制、规范财务预算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为目标,以预决算审计为抓手、各类专项审计为重要补充、纪监审联动为契机、沟通“产生效益”为新手段的现代高校内部审计新格局,即从单一的账面审计向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绩效等多元化的管理审计转变,实现全方位的审计监督。

2.现行的内部审计内容需要拓宽。

随着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性审计项目,2018年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新增了以下内容:(1)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审计;(2)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3)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进行审计;(4)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只有将现行的常规性内部审计内容和上述新增的内容相结合,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校内部审计新格局。

3.现行的内部审计理念需要转变。

伴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高校财务会计改革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到位,以及对高校经济活动的审计等各类监督不断加强,高校违反财经法纪等问题逐渐减少,财务管理也不断规范。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训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新型培养计划等新思路不断更新,现行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监督已经不能满足学校领导层的决策需要,也不能满足广大教职员工对审计的期望。因此,高校内审应迅速从传统的查错防弊、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以管理、效益、制度流程为重点的管理审计转变,深层次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可操性强、建设性强的审计管理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教育系统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要想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需要转变审计思路,跳出传统的审计模式,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目标,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变化,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的保驾护航功能。

二、构建高校内部审计新格局的主要途径

1.整合审计管理理念,与国际内部审计趋同。

2010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度达95%以上。会计准则的趋同势必要求审计工作也要和国际接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定义反映了国际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内涵体系不断成熟,而且IIA早已出台了《职业道德规范》、《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以及《实务公告》,从职业操守、审计管理到实操,形成了一整套审计管理体系。高校内部审计也应结合实际工作,学习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借鉴国际先进内部管理经验,学习实现与内部审计趋同。

2.整合内部审计计划,实现审计无死角。

高校内部审计首先应当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财务、资产等管理现状,研究提出一定时期内高校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和一揽子项目计划。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的同时,要统筹考虑上级审计部门的计划安排,避免重复审计或各个项目之间不搭界、各自为战。高校内部审计应建立以预决算审计为核心、各类专项为补充的审计计划脉络,应横向包含人、财、物,纵向深入到政策制度设计、流程再造等领域。

高校内部审计应制定3~5年的中长期审计计划、1~2年的短期审计计划,以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项目为总览,做到审计全覆盖,审计内容要囊括本级财务、工会、食堂、校友会、院属企业等,贯穿学校所有经济领域。以经济责任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科研审计为常规,保证高风险领域的审计强度。以内部控制审计、审计调查以及其他专项审计为补充,填补审计监督的盲区,建立项目库,实行审计项目滚动管理,审计重点轮换,确保审计的均匀性。

3.整合内部审计力量,提高审计质量。

现代内部审计大部分实行的是自审与委外相结合的审计模式,所以整合审计力量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充分发挥内外审计的优势,形成审计合力,提高审计效能。利用内外审优势,实现审计资源整合。内部审计常驻学校内部,对学校的运行机制等情况比较了解,能够较好的找准审计重点与风险点。外部审计作为专业性和中立性较强的中介机构,具备丰富的审计经验,审计过的单位数量多、类型多,眼界和思路相对开阔,对管理等方面可以提出具有可操性的见解。内外审的有效结合,可以事半功倍,提升审计质量与审计效能。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首先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从招聘审计人员时,应注重其专业背景,具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师、二级建造师、法律等专业背景的应优先选择。其次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化建设的连续性。对于已经在编的审计人员,应加强审计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同行间的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4.整合内部审计方式,创新审计方式与方法。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项目特点,坚持多种审计类型和方式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和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优化方式,加大审计力度,满足学校各方面对审计的多方面需求。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灵活的选择审计方式方法,达到良好的审计效果。一方面,就审计方式而言,例如预决算审计宜采用全面铺开、覆盖全面的审计方式,保证审计的延展度,需要大量的审计资源。例如基建修缮工程项目(非硬性要求全过程跟踪项目),宜采用重点环节审计的方式,审计在项目启动会、变更洽商、隐蔽和拆除、验收、结算重要环节予以监督,既有效控制了造价,又节约了审计资源。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沟通,审计可采用组织沟通和人员沟通两种沟通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是借沟通的这种可视性强的方式,既可以掰开揉碎的将审计发现问题、风险充分的表述清楚,又可以让被审计对象理解审计,也是情感沟通的一种方式,从某种角度上讲,再精湛的审计技术都比不上打动人心灵奏效。另一方面,审计方法则是指审计人员采取何种方法收集审计证据,传统的有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分析性复核等等。审计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座谈、沟通、询问以及审计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来收集审计证据,使得审计方法多元化。

5.整合审计成果,提高审计效能。

高校内部审计应从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提高教育绩效水平的高度来整合审计成果,综合反映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研究审计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增强反映内容的宏观性和全面性,探索对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发表整体性意见,力求将审计评价、发现问题、形成的原因、处理和整改情况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供重要依据,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纵览高校当前的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囿于体制机制的约束或是其他原因,屡审屡犯、屡犯不改的顽疾问题。另一类,也是致命的问题,就是有些部门和人员出现了预算执行乏力,不敢做事、不想做事,怕犯错误的懒政问题,审计成果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如何通过审计来激活学校经济成为一项艰难课题。鉴于上述问题,审计部门更应该启动自己的智慧,提高审计建议的质量与高度,加强沟通和宣传,帮助被审计对象理解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的出发点,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其中的风险,使其心悦诚服、乐于接受,积极主动的采纳审计建议。高质量审计成果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需要审计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得审计成果被广泛而自觉地应用。

三、构建高校内部审计新格局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体制机制改革。高校内审根本上是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因此,审计的目标要和本单位的教育事业发展方向高度一致,否则就犯了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同时高校内部审计还要注重在顶层设计、决策层面、政策制度、流程设计等方面的作用,审计成果在适用、实用的基础上,还要有高度。因此审计人员要在不断加强管理高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性政策规定的同时,更要关注国家对高校发展的决策方向,对各类型高校的扶持力度,有助于高校内审提出有高度的审计建议。

二是结合高风险岗位高风险点。针对高校业务特点,财政部出台了对高风险的六大业务流程内控建设要求。即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控制、建设项目管理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同时,实现纪监审联动,将纪委“三个体系”中的风险点作为审计重点。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要借助穿行测试审计程序,对重点业务、高风险业务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加强对高风险点业务的审计力度。

三是结合当前广大教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大教职工热议的问题,大都是关乎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因此这也应该作为审计的重点。例如在教育收费审计中,审计部门应贴近学生和教师,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利益是否得到保障,以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师在解决困难学生问题上,流程是否健全、政策是否公开,这样的审计方式,既无形中让大家了解了审计,又让审计贴近了广大教职工,也有利于大家对审计工作的监督。

[1]王新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推动审计工作大发展[J].中国审计,2014,(3).

[2]刘正均.财政审计一体化研究[J].审计研究,2014,(1).

[3]白日玲.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和保障措施[J].审计研究,2010,(5).

[4]马宇亮.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和保障措施[J].企业导报,2016,(1).

[5]陶弘娜,王朝辉.区县级审计机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之初探[J].辽宁经济,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