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8-03-29文键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鼻胃小肠肠梗阻

文键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 孝感 432000)

肠梗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尤其是小肠梗阻,短时间内明确梗阻具体部位及病因较为困难。若肠梗阻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患者肠壁吸收功能显著降低,体液大量丢失,容易出现感染性休克,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临床上对肠梗阻患者多采用保守方式进行治疗,常规胃肠导管可有效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但由于小肠深部潴留物无法进行引流,因此对小肠梗阻的患者采用传统胃肠导管无法达到胃肠减压的效果[3]。近年来研究出的经鼻肠梗阻导管凭借其独特的构造,充分利用胃肠蠕动的动力,从而在胃肠道中缓慢前行,起到支撑和扩张作用,有效缓解梗阻,达到较好的引流效果[4]。因此本文对本院小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90例本院2010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腹部X片见气液平面;②腹部CT见不完全梗阻或实性占位,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等、腹腔内渗出等;③消化道造影显示通过小肠困难。排除标准:①排除机械性肠梗阻患者;②排除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③排除合并其他胃肠道疾病对研究有影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6.8±4.5)岁。梗阻时间1~38 h,平均梗阻时间(12.8±1.9)h。观察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6.2±4.4)岁。梗阻时间1~35 h,平均梗阻时间(12.4±1.5)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鼻胃导管治疗,常规治疗包括禁食、鼻胃管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进行胃肠减压,置管后由专科护士每2小时插入10 cm,至肠梗阻导管全部进入鼻腔,鼻外留置导管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根据疗效标准[5],治愈:治疗后患者腹胀、腹痛等梗阻症状完全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X线显示液气平面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腹胀、腹痛等梗阻症状有所缓解,肠鸣音有所恢复,X线显示液气平面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腹胀、腹痛等梗阻症状无缓解,肠鸣音未恢复,X线提示液气平面无改善或增多。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82.22%,观察组明显较高(χ2=9.010,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观察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3 并发症 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肠穿孔、肠出血以及导管堵塞,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4.44%、13.33%,观察组明显较低(χ2=4.881,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排气排便恢复时间7.8±1.6 3.4±1.1 15.202<0.05腹胀腹痛缓解时间5.2±1.4 2.8±0.8 9.985<0.05气液平面消失时间9.2±1.9 7.5±1.2 5.075<0.05住院时间10.2±2.5 8.4±1.8 3.920<0.05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普外科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可引起胃肠道疾病,引起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严重者甚至影响多器官功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引起肠梗阻的因素较多,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因素多为手术后出现肠粘连所致,既往有部分学者推荐采用开腹手术治疗[7],直接针对梗阻部位进行手术。但随后发现再次手术治疗容易导致新的肠粘连发生,再次引起肠梗阻,因此目前临床上对肠梗阻患者普遍采用非手术治疗。

临床上对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原则包括胃肠减压、减少胃肠液的分泌、改善局部血运等,因此如何有效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是保守治疗的关键。既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鼻胃导管进行治疗。但随着鼻胃导管的运用,多数学者发现鼻胃导管较短,在使用传统鼻胃导管进行胃肠减压时往往只能达到胃中部,且只有胃液达到一定量时才能抽出胃液,是一种“被动减压”的方式,不能完全达到胃肠减压效果[8]。还有研究显示[9],常规鼻胃导管由于长度短,并能进入肠腔,对小肠潴留物无法进行引流,无法解除小肠梗阻,还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经鼻肠梗阻导管的出现,在治疗肠梗阻上具有较大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肠梗阻的治疗效果。经鼻肠梗阻导管是近年来出现的胃肠减压方式,通过内镜直视,将导管置入小肠,随着肠蠕动将导管插入小肠中,对小肠减压效果较好。部分患者可将导管通过梗阻平面,有效解除小肠梗阻[10]。因此本文对本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提示经鼻肠梗阻导管可深达小肠部位,从而有效解除小肠梗阻情况,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通过小肠蠕动而前行,符合人体胃肠蠕动生理学,从而快速、安全、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与目前研究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经鼻肠梗阻导管对小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明显缓解患者梗阻症状,并发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 董江楠,蔡晓燕,乔德林,等.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5):430-433.

[2] 陈龙,蒙建强,刘祥俊,等.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6,36(5):70-71.

[3] 于海涛,罗育其,区文弢,等.经鼻肠梗阻导管与鼻胃管在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69-70.

[4] Frago R,Ramirez E,Millan M,et al.Current management of acute malignant large bowel obstruction:a systematic review[J].AmJSurg,2014,207(1):127-138.

[5] 田春江,许相丰,李国华,等.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0):1600-1603.

[6] BilderbackPA,MassmanJD3rd,SmithRK,etal.Small Bowel Obstruction Is a Surgical Disease:Patients with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Requiring Operation Have More Cost-Effective Care When Admitted to a Surgical Service[J].J Am Coll Surg,2015,221(1):7-13.

[7] 沈小春,刘海燕,万雪,等.无痛胃镜引导下鼻肠梗阻管置入在小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6):3495-3497.

[8] 王立明,王昌雄,黎红光,等.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在高位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4,36(2):142-143.

[9] 俞谦.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难治性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8):561-562.

[10]Springer JE,Bailey JG,Davis PJ,et al.Management andoutcomesofsmallbowel obstruction in older adult patients: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an J Surg,2014,57(6):379-384.

猜你喜欢

鼻胃小肠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用好小肠经,可整肠除湿热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一根小肠一头猪
鼻饲营养正确定位鼻胃管置入长度的研究进展
纯属误解[绝不能插鼻胃管]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