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产生的影响

2018-03-29吴刚谢德斌贺建雄刘文星李伯和

当代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时机脑血管例数

吴刚,谢德斌,贺建雄,刘文星,李伯和

(宜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宜春 336000)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1]。该病主要是因局部血管异常变化,引起脑部出现血管瘤状突起而成。临床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管壁异常膨出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中老年群体在该病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具有高致残、高死亡的特点。目前,医学上认为该病多与颅内动脉管壁缺陷、腔内压力过高、血管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多数学者认为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对患者是否能有效够恢复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了不同时机进行手术,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希望能为今后此类患者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探讨病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8.11±1.18)岁。男21例,女18例;前循环动脉瘤17例,后循环动脉瘤22例;动脉瘤直径0.68~2.57 cm,平均(1.57±0.24)cm。Hunt-Hess分级:Ⅰ级12例,Ⅱ级20例,Ⅲ级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8.95±1.16)岁。男19例,女20例;前循环动脉瘤19例,后循环动脉瘤20例;动脉瘤直径0.61~2.59 cm,平均(1.59±0.19)cm。Ⅰ级11例,Ⅱ级20例,Ⅲ级8例。选取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以确定病灶位置和出血量等。排除严重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造血系统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首次发病后的95~145 h内手术。观察组:首次发病后22~72 h内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MRS、GOS评分、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GOS、MRS表评定患者恢复及预后情况。术后MRS评分采用Rankin量表进行评价。显效-评分0~2分,无明显残疾,生活可以自理;有效-评分3~4分,意识清醒、残疾明显、无独立行走能力、日常活动需帮助;无效-评分5~6分,意识不清、残疾明显、日常生活完全需要旁人照顾。分值越高,预后效果越差;GOS表术后半年、1.5年、2.5年评定,总分为5分: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4分-轻度缺陷,可在协助下工作、生活;5分-恢复良好,独立正常生活及工作。分值越高,预后效果越好。

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加上有效例数之和除以患者总例数的百分比;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除以患者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MRS、GOS评分对比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MRS评分(4.16±0.45)分;观察组(3.13±0.67)分,观察组MRS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GOS评分,观察组(4.2±1.4)分,对照组(3.5±1.8)分,观察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1.8%。其中观察组中13例(28.9%)患者完全恢复,23例(58.9%)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MRS、GOS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后MRS、GOS评分对比()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P值GOS例数39 39 MRS治疗前5.76±1.1 5.32±1.3治疗后4.16±0.45 3.13±0.67<0.05治疗前2.1±1.2 2.2±1.0治疗后3.2±0.8 4.3±0.4<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39例患者中出现4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脑血管痉挛、3例术后再出血和脑积水,并发症总发生率达到30.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严重性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资料显示,颅内动脉瘤发病率近年来逐年提升,已经成为恶性脑部疾病之一,危及人们生命。中老年群体是该症状的高发群体,尤为得到观注。该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其致残率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2]。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症状,在此期间如果得到及时处理和制止,将会极大的提升患者预后。

手术仍为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案,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存在一定争议。主要集中在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的效果和预后影响上。每一时间段各有其优缺点,早期手术存在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塞、脑肿胀等症状而形成颅内血肿,颅内压升高现象,结构不清,手术难度大等缺点。但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早期手术缺点逐渐会被克服[3]。晚期手术治疗由于患者等待过程中有可能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丧失了手术最佳机会。患者长卧床过久,易引发肺部感染、褥疮、便秘、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更加诱发颅内再次破裂出血危险的因素[4]。因此,相关资料证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手术是十分必要的。早期手术可有效清除血凝块和血性脑脊液,降低动脉瘤再出血可能,减少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5]。

颅内破裂动脉瘤无明确的手术时间规定。为了防止再出血引起残废、死亡,只要患者状况稳定就可以进行早期手术。动脉瘤破裂患者入院后,应尽快完成相关检查和术前准备,尽早进入手术流程。本文经过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1.8%,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7%。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是颅脑动脉瘤术后主要的不良表现,也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本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虽未显示早期手术可阻止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发生,但却明显降低了发生几率。由此可见,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施行早期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吴华伟,屈洪艳.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5,21(7):1290-1292.

[2] 赵恺,欧一博,何跃,等.脑血管痉挛和手术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6):328-330.

[3] 雒仁玺,李克勤,阮琳,等.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7):760-761.

[4] 余建军,李江,顾昌伟.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8):4-8.

[5] 潘东峰,蒙加强.手术时机选择对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851-4854.

猜你喜欢

时机脑血管例数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香蕉成熟时机可被掌控